三孩催生无果后,国家开始转变思路,马光远的“新方案”得到认同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来看,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8.9%。
这表示我国当下已经趋近于中度老龄化社会,未来如果老龄化情况持续发展,人口出生率无法得到提升,我国将会面临人口负增长的严峻形势。

当下对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还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人认为邻国的日本、韩国早已经迈入了老龄化,也照样在大力发展。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愈加严重。一个国家,想要持续不断的成长背后最重要的就是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而现如今,新生人口持续下跌,没有充满朝气的年轻力量加持,国家未来发展将会严重受限。

许多专家针对我国老龄化的问题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专家的预测,时间往后发展50年,我国的人口将会从当下的14亿人口下降为6亿左右。
国外也有相关机构对我国老龄化未来发展做出预测,声称70年后,中国人口将会降至7亿。无论是国内专家还是国外机构的预测,都可以清楚的感知到未来我国人口数量将会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

针对如此严峻的人口形势,我国早在16年就宣布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为了进一步鼓励生育,又宣布了放开三胎政策。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异常的骨干。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生育政策开放多年后的如今,仅有956万新生儿出生,死亡人口却达到了1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人口已经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

经济学者提出见解
生育政策放开,人口出生率依然持续低走。针对这一问题,很多专家也提出了相关的见解。
我国著名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就曾提出,认为未来中国会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出生率会持续下跌。当时这个观点的提出,许多人不以为然,但近年来多地出生率数据的下降让很多人逐渐意识到人口问题的严峻性。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信奉多子多孙多福气,向往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建国初期,还没有提出计划生育政策时,我国的人口数量出现大幅增长。当时的中国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综合国力水平还无力承担过量的人口,因此有学者提出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科学控制人口数量。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在当时的情况下是综合考量后提出的科学合理的政策。人口的有效控制也为我国全方位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追赶上了世界发展的步伐,经济各方面实力有了显著提高的同时,人口出生率却连年下跌。
在接连实行放开二胎、三胎政策的大环境下,人口出生率不仅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甚至已经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情况。由此,我们需要进行反思为什么国家大力支持的现状下人们仍然不愿意生育。

如何提升生育意愿
针对这一问题,著名经济学者马光远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马光远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依托年轻力量的支持,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长远的发展。
现如今,单纯政策上的支持并不能够使得生育率有所提升,归根结底是当下的生育成本过高,多数家庭无力负担,因此还需要在经济层面有所助力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人口出生率。

马光远这一看法提出后,不少网民也提出反对意见。网友们认为,当前中国有14亿人口,而其他发达国家像是美国、英国只有几亿人口,照样发展成为了世界强国。因此想要不断的取得进步,最为关键的应该将目光放到培养人才上,而不是关注人口出生率的问题。
网友们的观点乍看确实没什么问题,但仔细思考的话会发现该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人口出生率低,老龄化现象不断加重,长此以往,社会的人口结构发生严重失衡。

适龄的劳动力大量减少,各行各业都会受到冲击,国家发展将会陷入困境,因此当下国家才会如此看重提升人口出生率的问题。
当下的年轻人群体他们向往更加自由的爱情,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不愿意生孩子进行生命的延续,主要是由于现实的压力过大导致年轻人不得不暂且将生育计划进行搁置。

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民众的生育意愿,马光远提出要在综合考虑当下的国情以及人民的意愿的实际情况下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政策。
例如可以在住房、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与此同时教育这个育儿大头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减轻育儿的经济压力。

除此以外,要注重保障女性育儿的相关权益。当下职场中对于女性的生育偏见一直存在,要充分落实政策保护女性的工作权益。
小结
只有社会大环境变好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才会相应的有所转变。科学的政策尽快通过落实、相应的补贴实在的给到个人,民众感受到充足的保障后,问题自然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今日热议:三孩催生无果后,国家开始转变思路,马光远的“新方案”得到认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