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突然“消失”,我们真的不用再害怕了吗?
从国家宣布全面放开至今已有一个多月,大部分百姓也经历了预防——感染——恢复时期,奥密克戎在短期内蔓延到大部分人。好在随着毒性的减弱,并没有给大部分民众的生命健康带来太大的危害。

经过这一段波折期,大家对于“奥密克戎”的认识似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令人避之不及、谈之色变的病毒,原来不过几天就可以康复。更有甚者称其为“大型感冒”。可是,奥密克戎真的会被轻易击败吗?我国三年多的新冠疫情防控战就此完全胜利了吗?
从数据上看,奥密克戎似乎确实不值得恐惧,毒株虽然传染性高,但是整体死亡率低,接种过三针新冠疫苗的群体即使感染了奥密克戎,总体死亡率也仅为0.09%-0.16%,相当于每10000个感染者中会有一人死亡。
此次放开后的感染高峰期,阳性患者的恢复期也多为1-7天。更令人惊奇的是,奥密克戎在此次爆发后,似乎已经就此消失了,社会中不再出现有关奥密克戎感染的热议话题,这又是为什么呢?

2020年新冠病毒一经爆发,迅速从湖北武汉蔓延至全国,并随着人口流动波及世界,更是达到了3.85%的致死率和高重症率,危害极大。我国大力宣传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防疫措施,并以迅速的反应和有力的指挥在数月内控制住了病毒的传播。
然而,在部分西方文化中,戴口罩有着不好的内涵,大部分西方国家也未能做好对民众生命健康的保障,西方民众未能养成佩戴口罩的良好习惯。据科学研究,新冠患者如果正确佩戴口罩,在其周围1.5米范围内,病毒感染他人的概率为10%;
而如果患者未能正确佩戴口罩,其他人正确佩戴口罩,这一数据将上升到30%;但如果双方都未能正确佩戴口罩,感染概率将达到惊人的90%以上。这也就是新冠病毒在西方国家传播速度惊人、危害极大的重要原因。

而在国内,即使民众都积极遵守各项防疫要求,但病毒来势汹汹,国内医疗资源稀缺,近距离接触病毒的医务人员即使正确佩戴口罩,也存在30%的被感染概率。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人类对新冠病毒只能采取被动的预防策略,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即使抛开种种客观困难,新冠病毒本身也有着骇人的“智力”。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会不断变异,会根据感染者的身体情况产生毒性各方面变化。
其后,新冠病毒会通过不断地感染、再感染来扩大影响力,提升自己在种群中的地位。在一段时间的高重症率、高死亡率,因而人类对其采取措施后,新冠病毒就会再次发生变异,陆续分化出阿尔法、贝塔等不同毒株,继续对人类进行“进攻”。

如今,全球共存在上千种不同的新冠病毒毒株。但其中致死率高的毒株,由于患者死亡率高,因此传染机会变少,传播度也就不高。
而致死率、重症率低的毒株,如奥密克戎,传播性就更加突出,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流行的主要毒株。此类毒株往往只会有轻度症状,让患者出现发烧、咳嗽、咽痛、头痛等状况,很少危及生命。在现代较完善的医药条件下,才能迅速康复。
那么回到开头的问题,奥密克戎真的“消失”了吗?它对人类的影响真的解除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目前奥密克戎的“清零”只是此次感染高峰期后的“错觉”。在经历过一次病毒感染并康复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抗体,抵抗病毒的侵入和影响。
但这一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对人体的保护作用也是有限的。由于此次高峰期大量民众同时期感染,抗体同时期产生,社会面才会出现奥密克戎感染者“清零”、奥密克戎“消失”的说法。
但大家切不可因为一次感染就有所大意,即使康复,复阳和再感染的几率既然存在。钟南山院士已对部分不合理说法作出回应,呼吁大家切不可有“尽快阳”的思想,面对新冠病毒,个人预防仍是首要的。短时间内大规模的感染还有可能造成病毒的变异,给新冠疫情防控带来更多不可控因素。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简而言之,奥密克戎的威胁并没有解除,新冠病毒短时间内也不会消失。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必然还要针对病毒进行科技等多方面策略调整,为彻底打败新冠这一目标而奋斗。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针对病毒的个人预防工作,重视生命健康,助力社会经济的复苏。面对新冠病毒,唯有万众一心,才能将其击退。
今日话题:奥密克戎突然“消失”,我们真的不用再害怕了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