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一锤定音,一次进账超过“这个数”或将接受调查,别不在意!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支付方式也由现金转变为移动支付,近10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和崛起,彻底替代了人民币的硬通地位,成为了现如今相对比较受欢迎的支付方式,这也是大多数人每次出门时一定要寻找手机的原因。
这一支付方式的普及,现金支付逐渐退出大众的生活,只有少数人依然使用现金支付,针对这一情况央行再次出手,一锤定音。

一次性进账超过这个数的,很可能要面临着被调查的局面,对此一定要放在心上,不能疏忽大意,尤其是在存取款过程中,这一规则是必须要被遵守的。
【大额度的现金存取,需要登记】
日前,央行宣布在河北开设试点,主要是针对大额存取款使用登记制度,只要是个人的存取款金额超过10万元的,都需要进行相关的登记,并且针对这一笔金钱的来源给予相应的说明,除此之外,也要申报这笔资金的用途。

这些政策不仅仅在河北省将被执行,未来浙江和深圳也将会逐渐加入试点中,这两个地区将金额控制在30万和20万,如果在这两个地区存取款的金额达到了上述数字后,也将面临申报的程序。
现如今在我国开展这一试点工作的共有上述三个地区,试点的时间为两年,在试点结束后,如果没有太大的问题和隐患,很可能会在全国内执行。

事实上,央行有这一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主要是为了能让人民币的流通处于更安全的状态,避免犯罪行为和活动的出现。通过央行监测出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大额现金交易处于非常频繁的状态,尤其是从07年开始,单笔存取款金额竟然达到了1亿元现金。
要知道现如今已经进入到电子的时代,银行的电子业务相对也是比较完善的,在如此状态下,如此大额的存取款业务就显得有些不正常了。

相比于电子交易而言,现金交易是存在一定隐蔽性的,很容易为贪污受贿、恐怖主义融资、偷税漏税等环节提供极大的便利。
正是因为如此,央行再次出重拳对存取款这一环节给予大力的整治和监督。
事实上,美方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很早已经开始落实上述的监管政策,只要是交易超过1万美元的,资金的来源和用途是需要上报的。

我国现如今针对这一情况逐步完善的举措,也是为了能让金融环境进入到稳定有序的状态,能使人民币的交易进入到更合规的状态。在现金交易领域中存在很多藏污纳垢的地方,近几年新兴的虚拟货币也成为了重灾区,围绕虚拟货币而产生的犯罪层出不穷,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虚拟货币出现犯罪的情况】
虚拟货币使用的是区块链的技术,在交易的过程中存在强大的隐秘性,完全不再有效的监控范围之内。

从14年开始,连续5年的时间,年虚拟货币陷入到传销案件中由5件一直上升到166件,增长率超过100%。
直到19年时,全球的虚拟货币犯罪率更是达到了巅峰,在众多的国家中,美方的犯罪率是最高,达到了28%,我国和欧洲的情况依然是不乐观的,分别占据了其中的18%和24%。在虚拟货币的交易中,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其犯罪的最重要的领域,就是洗钱。

肖某通过这一渠道,利用三个网络赌博平台获得了将近11.3842亿元的收入,购买了3亿元的比特币,一直到被抓时,其价值达到了7亿元。
与大多数人的认知并不同,并不仅仅只是局限在洗钱上,同时还能有赚钱的效果。使用虚拟货币能有效避免外汇兑换的限额,同时也能实现资产向海外转移,使我国的财富出现了大幅度流失的情况。

现如今比特币增长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阴暗面不断发酵,为了能避免暗网不断扩大,也需要大力整治,相关机构统计出的数据显示:19年,比特币的成交额竟然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交易额,是令人不能忽视的存在。
现如今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避免持续恶化,我国推出了数字化人民币,可以清楚了解金钱的走向,对应的是流通中的硬币和现钞。

现如今在浙江省、深圳市、河北省等地区进行大额存取款制度的登记政策,从某种程度上也能抑制犯罪情况的出现。
小结
金融犯罪不仅会造成资产的大额流失,甚至也会带来极大的隐患,也是社会不稳定的一大因素。正是因为如此,在这一整治力度上相对是比较大的,未来数字人民币逐渐被大众认可后,这种新型方式也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
今日热议:取款又迎新规定,现在已经执行?储户注意,以后取款方式“变”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