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死,也绝不向中国市场低头”的车企,现如今结果怎样了?
这些年来,在全球交流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的当下,确实有一些跨国企业也拿出了不错的成绩,但并非每一个跨国企业都能够做到遵守规矩发展,一家跨国企业的经营,除了以赚钱为目的以外,更应该知道“遵守规矩”的重要性。

他们在不属于自己国家的地段发展,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和文化需要,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利益,最终也只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回想当初有一家企业曾经喊话称他就是死也绝不会向我国市场低头,如今这家企业发展如何?
这家倔强的外国车企就是铃木,回想当初铃木曾经放话称他就是死也不会向中国市场低头。
1993年国产品牌长安同日本企业铃木首次开展合作,推出了首批长安铃木、雨燕、羚羊、天语 SX4等经典款车型,再加上那个时期新车的购买费用仅需要7万块即可,铃木也凭借着这种高性价比的优势打开中国市场。2011年时,铃木月销量就达到了2.3万辆,那时候国人在马路上看到的小汽车里有很大概率就来源于此品牌。

在这种局面下,铃木的发展风头越来越猛,甚至盖过了所有日系车。其实中国的汽车市场早在21世纪之后就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即便是到了当下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这也是当年很多汽车企业想要到中国市场发展的原因。
至于日本汽车,主要有省油和发动机质量好的优点,这也是他们被很多中国家庭选中的主要原因,日系车省油的特点能够帮助广大车主省了不少出行成本,所以早些年日系车在国内确实颇受大众欢迎,铃木更是借此东风一路扶摇直上。

不过铃木虽然在省油方面表现突出,可在整体空间方面确实也较为局促,当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以后,大家开始追求除了省油以外的其他汽车需求,比如外观、驾驶体验、舒适度、空间感等等,此时那些SUV车型则更受大众欢迎,即便他们的价格卖得比铃木更贵,但也颇受大家的喜爱,从这里开始铃木的销量就呈现出了萎靡的态势。
一直到2018年时,铃木的销量仅有4.1万辆,当然这样的水平和当时发展尚不成熟的国产车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不过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铃木却不断跌下神坛,而且同步与他打入中国市场的另外一大外资车品牌大众,反倒发展得越来越好,其原因就在于前者实在过于执拗。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再选择铃木汽车,主要就在于它的空间和汽车外观方面难以令人满意,对于这一问题,铃木公司的内部人员也早就有所察觉,他们也不止一次的向领导反馈过这个问题,还提出了很多中肯的转型建议,但遗憾的是这些建议都没有被采纳。
铃木始终坚持从自我角度出发,不愿意站在消费者角度去考虑并研发产品,这样的做法让他们根本难以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满意,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铃木就更没有生存之地了。

特别是伴随着国产汽车逐步崛起之后,相比于这些合资车,国产车在配置与价格方面更具竞争力,而且在各个需求方面也能依照国人的喜好来设计,这也让铃木逐渐失去了和国产车比拼的能力。在2018年时,走投无路的铃木只能把股权全都卖给了长安,而且股价为一元,从此之后他们便退出了中国市场。
其实包括铃木在内的很多汽车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以后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这也逐渐成为他们的通病,这些汽车企业始终保持着高傲的态度,对中国消费者或中国市场有一种鄙夷、看不起的姿态,这种吃饭砸锅的做法果然也葬送了他们自己。

那这些看不起中国的车企相继陨落之时,中国汽车市场却变得越来越繁荣,2022年中国汽车销量总计达到2686万辆,同比增长了2.1%,而且这一数据也让我们连续14年蝉联全球第一,连续8年每年销量达到2,000万以上,另外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的汽车销量也有所增长,这都显示出中国汽车发展的繁荣场景。

在这种局面出现后,大家不禁想起身为德国的知名汽车研究专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所说的那句:中国汽车市场逐渐成为汽车行业中的火车头。现在我们也证明他的这种说辞的确实现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