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流失、外企撤离、降薪裁员,这些不好的事为什么在这时发生?
国家对当下的外贸市场环境做出了预判,并首次用“严峻”二字形容外贸发展形势,可见此番危机的涉及面是难以预估的。目前市面上大量订单流失,许多企业不得已将总部从我国境内撤出,仅剩的一部分企业只能通过降薪裁员等被动措施辛苦维系。一系列的变故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想范围。
恰逢国内房地产行业面临危机,互联网的进展同样举步维艰,外贸市场却在此时出了岔子。这意味着什么?国家是否有能力化解此次危机?

一、支柱产业熄火
提起就业问题,很多人都想要考公务员获得编制,进入体系内保证一辈子衣食无忧,这种想法似乎总能引起大家的共鸣。部分年轻人即便没有能力进入体制内,宁可顶着狂风暴雨做脏活累活或是送外卖,也不愿进入工厂打螺丝。原因在于工厂的利润率太低,工到手资也低,无法满足年轻人在当今社会的消费需求。

于是我国制造业进入了缓慢发展甚至略有停滞的阶段,而房地产与互联网行业却混得风生水起。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首先会对实体行业带来不可逆转的冲击。近几年电商崛起,多个平台都打着“低价”的旗号抢夺客源,越来越多的商品价格被一再压低。
与此同时实体行业无法在运输、房屋租赁等方面缩减开支,只能任由电商企业一再打压,毫无还手之力。电商的崛起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寻求低价商品,中国制造业为了迎合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也将自己的定位牢牢禁锢在“廉价”的标签上。如此恶性循环谈何发展空间?

再说被炒得如火如荼的房地产行业。很多有钱人将剩余资产拿去投资房地产,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资产余额,导致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本就豁出全部家当才付得起首付的年轻人,身负高额贷款,只能拼命工作还钱。他们哪有多余的钱财用来消费享乐?
在大多数人都不敢消费的前提下,实体行业遭受到了更加猛烈的冲击,运营维护成本随之攀升。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在近两年也有些捉襟见肘,房地产行业同样受到遇冷。两大支柱产业纷纷熄火的前提下,外贸市场恰好在此时遇到危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求人不如求己
国家针对目前的外贸市场发展态势用“严峻”一词作为评价,可见行业发展跌入谷底,甚至波及到了国内大多数人的利益。外资产业链断裂首当其冲的就是就业难题。
企业纷纷撤出中国,大量员工被迫下岗,失业率屡屡攀升,这部分人群将来应该何去何从?即便一部分企业还依然顽强坚挺,但为了长久发展也不得不裁员降薪,否则难以保证企业效益。当越来越多的人失业下岗、工资水平降低的时候,国内的消费环境也不容乐观。

为什么外贸市场会在我国支柱产业遇冷期间给我们一个下马威?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原因?
其实美国等欧美国家早就扬言要摆脱“中国制造”,将市场撤出中国,限制我们的经济发展进程。当国内房地产行业与互联网行业逐渐低迷之时,美国恰好掌握先机撤离了外资产业链,决定与中方脱钩。目前的严峻形势或许只是开始,未来想要直起腰版与对手平起平坐,我们还要凭借真本事吸引企业在中国扎根,实现良性循环。

当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将“中国制造”扭转为“中国创造”,完成产业转型,提高产品价值,让中国创造的商品具备不可替代性。另外,可以促进国内市场的消费,维持内部企业平稳运行,通过刺激内部消费来弥补外部市场的缺失,保障更多人的就业问题。
美方幻想趁我国经济发展态势略显萎靡之时抽走外贸订单和外资产业链,给予我们重击。好在国家对此给出了明确的回应,未来会将居民的收入提高上去,把房价降下来,促进内部消费,实现内部自给自足的良性循环,不再受外界局势干扰。

三、结语
当我国支柱产业发展渐渐受到阻滞的时候,外资产业链崩断,对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冲击。相信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型、宏观调控等方式完成自救。终有一天我们会将主动权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再看别人的脸色度日。
你认为外贸产业风波会对国内经济造成哪怎样的影响?国家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化解此番危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