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便宜的唯品会大牌,“低价迷雾”被揭开,那么你还会购买吗?
引言
要说起电商行业内发展的过程中,有几家网购平台能够长久地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
例如天猫、淘宝、京东等平台,它们都各自有着各自的优势,能够通过自有优势带给消费者们更好的购物体验。

相较于这些网购平台,唯品会则有着更独特的推广模式和销售方向。唯品会相信很多人都是曾是其用户,“品牌特卖”让唯品会在年轻人的圈子里迅速走红,物美价廉的品牌商品让很多人在购物时有了新选择,低价格、高品质,这样的模式让唯品会自然能够电商竞争中站住脚跟。
唯品会为何能够引起大家的追捧?
其实根源还在于它能够拿出比其他电商平台更便宜的价格还售卖同样的商品。

相较于天猫和京东这两家电商平台而言,唯品会的折扣力度往往更大,并且产品的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试问这样的价格优势怎么不能吸引到消费者呢?
为何唯品会的商品价格更低?
其实商品的售价是由好多部分组成的,其中包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中间商差价以及零售商家为保证利润率而提高的价格,亦或者有品牌溢价,这也就导致了有些产品可能生产成本并不高,但是售价却不低的情况出现。

商品价格高于生产和物流成本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中间商赚取的差价,这部分实际上是产品价格与成本两者中间差值出现的主要因素。所谓的中间商实际上就是各个地区的代理分销这个环节。
且中间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省级到县级,这中间产品价格会层层加码逐渐走高,到了消费者手里,这些钱都是需要他们来承担的。

唯品会其实就是将这些中间商从他们的销售过程中抹去,直接去找源头厂家,以更低的价格获得产品。
这其实也就相当于很多平台所打的“没有中间商”的旗号,他能够保证商家多赚钱,买家少花钱。假设一件衣服工厂价为50元,经过批发商售卖能给出60元的价格,可要放到那些高端商超里,就要卖到100块甚至更多。

可这也让人好奇,同样质量的东西在不同平台真的会有这样大的价格差距吗?那些被放在商超里的商品要加入商超的装修成本、运输成本价格自然更贵一些,而有些批发商家主要是走低价销售道路,虽然每一单挣的利润不多,但是胜在数量够多。
而唯品会就是这样一家薄利多销的网络购物平台,据了解唯品会里面共设置了2000多名买手,他们分别扎根于全球各大交易市场中。

这些买手主要负责找各大品牌商合作,而且他们要找的并不是中间商,而是源头厂家,在合作时之前买手会有一个谈价的过程,而买手需要负责的问题也很重要。
一是要选好品,二是要有足够强的砍价能力,他们会在一次次商谈中把价格尽可能压到最低,以成本价放到唯品会上,这样一来消费者就能够理论低的价格,买了品牌商品。

唯品会的这些买手通过源头交易可以拿到一手资源,又没有中间商加价,商家达到合适的利益也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但低价往往会伴随着诸多质量争议,此前也有人质疑,唯品会上出卖的商品会不会是假货呢?其实经过一些专业人士的测评后发现,唯品会上出售的商品基本都为真品,没有任何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况。毕竟这个平台清楚卖低价的正品就是他们的招牌,一旦为了利益售假就相当于自砸招牌。

另一面唯品会的买手怎样打动那些供应商也是一项技术性难题,虽然他们在商讨价格时,这些买手可以尽可能地把价格压到最低,但作为供应商,他们又为何会答应这些买手的要求呢?
其实从商品的供需变化层面来看,每个高端品牌商家都会有压货的情况,以往很多商家都会把压了几年的库存放上几年后再标价售卖,而唯品会就抓住这个机会,将这些商家手中即将过时但还尚有销路的商品整合到自己手中,并提供解决商家库存的方案。

当然供应商必然也会在利益上有所让步,这样的局面就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唯品会帮供应商解决了库存货物,供应商则给唯品会更实惠的价格。
小结
这些年来,唯品会就凭借着这种发展模式给消费者提供了可靠放心且实惠的购物体验,这也是唯品会在淘宝京东和拼多多长久那在市场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存在的原因。
今日热议:相对便宜的唯品会大牌,“低价迷雾”被揭开,那么你还会购买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