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外企离开中国后却变得更好,有没有可能,我们其实没那么重要
“郑州富士康”事件引爆了舆论讨论的热潮,很多分析人士忧虑的指出,苹果和富士康未来或许将进一步加快从中国转移产业链的趋势。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很多的外企已经彻底离开了中国。

我们常说中国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和庞大的消费市场是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想要放弃的,离开中国以后它们会走下坡路。然而,一些外企在离开中国以后却似乎变得更好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 离开更好?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40多年以来众多的外资巨鳄纷纷携带着资金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淘金”,很多企业借助中国市场实现了高速成长。这样的趋势下,中国的制造业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更是一跃而成仅次于美国的消费市场。

自从2018年以后,嗅到危险气息的众多外资巨头纷纷开启了撤离中国的脚步,有很多我们熟知的外资企业甚至完全退出了中国市场或在中国的产业链。很多专家曾经自信的宣称,离开中国以后,这些外资企业的日子会变得不好过,但事实仿佛在打脸。
三星于2019年10月关闭了惠州三星电子厂,彻底退出了中国制造。同年7月18日,美国电商巨头正式官宣退出中国市场。2020年9月以后,全球最大半导体代工厂台积电正式断绝了和第二大客户华为的合作。

结果是什么呢?三星依然保持着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的宝座,去年全年再次以22%的市场份额排名行业第一。2020年亚马逊的营收达3861亿,离开中国1年亚马逊的营收增长了约1000亿。至于台积电,最近两年最火热的企业就是它,甚至一度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二、 竞争力下降
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和庞大的消费市场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带来外商投资,创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然后使我国的消费市场规模越做越大,而如今我国的制造业竞争力正在显著的下滑。
《2020总劳动力指数报告》给出了全球各国劳动力成本效益指数Top10排行榜,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消失在榜单之中。多年的人口红利如今已经出现了极大的衰退,在基础制造业领域我国不再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如今包括苹果在内的众多外资企业都在寻求把生产线更多的转移到东南亚或者是印度,希望借此获得更加优势的成本效应。虽然这种设想短期内难以实现,但如果给定一个较长的时间,这还是大概率会成真的事情。
问题是我们准备好了没有?未来没有了电子厂、没有了纺织工厂等企业以后,我们大量的工人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吗?更进一步的说,届时我国的产业转型是否已经完成,在全球中高端制造业领域能否占据一席之地?

这些问题的答案值得每一个国人去思考,这关系到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就目前来说,危险的信号已经发出,为什么这么说呢?
三、 危险的信号
2022年8月份,美方正式推出《芯片与科学法案》,用520亿美元的补贴额度来吸引全球半导体代工企业到美国投资设厂。企业拿到补贴以后,未来很长时间内将不能到中国投资设厂。
另外一方面,2022年11月来自美国的制造业订单同比下跌了40%,同期中国对美出口额暴跌25%。这说明在基础制造业领域,美国正在谋求通过转移订单来打压中国。这样的大趋势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危险的信号已经发出,众多国人该清醒过来了!我们不能继续保持那种高姿态,认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们在逐渐丢失掉我们的就业岗位和制造业竞争力。国际上我们不仅有对手,更有朋友,友好、开放的态度可以帮我们赢得更多的国际支持。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会开辟出更新的道路。
总结
很多外企离开中国以后并没有变得更差,反而像是焕发了新的生机一样。这一点值得我们去思考,也许国人被专家们灌输的观点误导的太深了,我们或许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时间已经进入了2023年,希望新的一年能给中国带来新的气象。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