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改成“工龄退休”,老百姓纷纷表示赞同?原因很简单
引言
日前,日方人口专家针对其本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了一个过分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的核心就是让老年人选择集体“消亡”。可以想到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确成为很多人口专家心目当中的大问题。
与邻国日方相比,我国也正在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压力和困扰。

面对这些困扰,我国在几经思索和权衡之后推出了“延迟退休”政策,希望通过延后退休年龄的方式减少养老金支出的财政压力。可惜这一政策明显被老百姓“嫌弃”,多数人都不想晚退休。
眼见着退休政策的改变是势在必行的,不少人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将“延迟退休”政策变更为“工龄退休”,这一办法给出之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和赞同,而究其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

“延迟退休”与“工龄退休”区别
不少人都好奇“延迟退休”和“工龄退休”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区别,对此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解释。
“延迟退休”顾名思义就是延后退休的年纪,相关政策正式落地执行之后,退休年龄最长延后5年,这也就意味着退休领养老金的日子延后了。

“工龄退休”主要是按照养老金领取者退休之前的社保缴费年限来进行工龄确认,只要满足一定年限的工龄就能够办理退休。
从未来推行落实的角度考量,“延迟退休”落实的难度要比“工龄退休”难度低;但在老百姓的心目当中,明显更希望以“工龄退休”来代替“延迟退休”政策。

举例来说,若是以“30年工龄(社保缴费年限)”作为标准,那么一位在20岁参加一线工作的男性,就可以在50岁的时候办理退休,甚至比此前规定的退休年龄提早10年。
而一部分选择考研、考博、较晚进入职场的,往往退休年龄也会相应延后。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或许没有问题。但一旦落实“工龄退休”难免会造成人才的浪费。

在当前我国新生人口数不足、劳动力总数整体下降的情况下,“工龄退休”缓解我国老年人口社会性养老支出的能力不足,并且需要单独计算每个人的退休年龄,这会导致我国退休人口养老金发放所引发的工作压力变得更大。
因此即便是老百姓对于“工龄退休”的追捧程度远高于“延迟退休”,我国仍然决定采渐进推进的方式开始推动“延迟退休”的逐步落地。

“延迟退休”与“工龄退休”优劣对比
“延迟退休”与“工龄退休”之间并不存在任何一方有绝对性的优势,只能够说哪一种方式更适合我国社会现状。通过对比之后会发现两者都有优势和劣势。
它的优势还是相对比较多的,首先是能够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养老支出压力。

其次是能够填补我国新生人口数不足、有生劳动力接续难题,通过延迟退休的方式使优势人才资源得到维护;第三“延迟退休”符合我国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的社会养老制度。
“延迟退休”劣势主要集中于两点,首先针对一些重体力岗位人群或特殊岗位人群,“延迟退休”显得有些不友好,因此需要针对一些特殊岗位进行“延迟退休”政策的灵活性调整;其次,延迟会导致一部分人产生退休心理落差,尤其是70后和80后将会成为第1批经历延迟退休的人。

“工龄退休”优势主要集中于两点,首先“工龄退休”在大家工作年限与缴费年限上做了校正,保持统一的退休年纪、缴费周期,这样大众的养老金水平差距将会被缩小。
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养老金财政支出压力;其次“工龄退休”何时退休的标准以工龄为主,早工作早缴费的人就能够早退休,满足了大众尽早享受退休生活乐趣的需要。

“工龄退休”缺点主要集中于一点之上,那就是会导致我国人才流失问题更加严重,社会养老金支出压力或将不减反增。简单来说,“延迟退休”更符合我国当前实际需求,“工龄退休”纵有万般好,也很难解决我国当前令人挠头的养老金支出压力过大难题。
小结
同时需要意识到的是,“工龄退休”政策若想落实,恐怕要经历更为复杂的规定“差别”式制定,难以维系社会养老机智的长期平稳运行,,推行难度远高于“延迟退休”。大家更喜欢“延迟退休”还是更喜欢“工龄退休”?
今日热议:“延迟退休”改成“工龄退休”,老百姓纷纷表示赞同?原因很简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