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坚信外企不会撤出,中国有廉价人工、庞大市场,现实如何?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很多外贸企业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变化。不接触外贸行业的朋友可能不知道,目前我国外贸企业手持订单的数量正在加速萎缩,很多企业干脆无单可做,这就是为何国家最近几年一直在推动消费市场内循环的原因所在。
说到外企离开我国,很多人肯定会拿人口红利和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说事,他们认为外企压根就不可能撤出中国市场,可现实情况真的有那么乐观吗?

一、外企加速撤离
说到外企撤离,我们可能仅注意到像家乐福、三星电子这样的大规模企业,很少关注到身边的变化。其实国内不少外国品牌早在多年前就被卖给了国内企业,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肯德基和麦当劳,被收购是外企撤离我国的主要方式。实际上,目前国内外企的确存在规模化撤离的迹象,不过从产业结构上看,离开我国的外企大部分都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或餐饮服务业。

近几年“经济内循环”概念在国内爆火,这是国家在预判到国际环境会发生深刻变局后做出的决断。实际上,充分利用国内大市场优势做大做强国产品牌,确实可以抵消一部分外企撤离后的产生的影响。不过整体来看,我们还是过于低估外企想要离开我国的决心,或者说外企离开我国后,反而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二、缺乏筹码的“挽留”
在以往的认知中,我们可能认为国内有充足的劳动力,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外企撤离我国后可能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到时利润必将受到冲击,可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早在疫情爆发前,我国的整体制造业成本已比越南、印度的工厂要高出几倍。而这是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实是发展不可能回到过去。
再来看市场需求,相比于国内14亿人口的大市场,全球市场的份量显然更重。部分外企在离开中国以后,营收非但没降低,反而还实现了超额盈利,我们不要再天真的认为别人永远都离不开我们的市场。从消费能力上说,国内14亿人口的实际消费能力可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样强大,我们能提供的消费“筹码”并不算大。

当然,外企撤离这件事我们也不必感到过度悲观,因为其中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或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服务类行业。
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国内企业完全可以取代外企的作用,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应该是技术革新领域的市场趋势。不要指望别人会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或技术转让给你,而在吸引外资的框架内,我们也必须建立适当的筛选机制。

三、认清现实
在外企大批量撤离的问题上,不排除有政化操弄的影响,不过大搞“脱钩断链”,肆意设置贸易壁垒,最后的结局必定是两败俱伤。与其说是操弄,不如说是坚定地维护自身的利益。面对这种局面,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认清现实,尽快用本土企业填补外企撤离后的产业需求,同时充分挖掘就业岗位,兜底民生底线。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上,我们要积极培育本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大胆走出去,去抢占国外的市场份额。同时进一步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国内消费的潜力真正挖掘出来。只有做好国内大循环这篇文章,我们的经济发展才能有行稳致远的基础。
目前全球正值产业结构变革的关键期,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技术革新日新月异,我们只有抓住产业革新的机遇,才能塑造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总结
我们曾坚信外企永远都不会选择放弃中国市场,毕竟我国有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空间,不过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从现实的角度来说,我国目前掌握的“筹码”并没有多么诱人,我们要学会正视别人的发展。
要想摆脱外企持续撤离的影响,摆在我们面前的无非两条路:要么提振国内消费市场、要么培育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在产业变革期内掌握发展主动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