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国内市场的40%,去年赚走2262亿,却被误当国货的食用油大牌
这两年来国内物价不断上涨,百姓感触也颇深,现在柴米油盐基本上都有了价格的提升,食用油价格都有了明显上涨。
食用油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做菜调料,也是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而这些年来,在中国的各个食用油品牌也有很多能够叫得上名字的,只不过有一些食用油品牌虽来自外国,但因深耕中国市场多年,也经常被误认为是国货,比如有一品牌占有国内市场40%的市场份额,2021年又赚走我国2262亿,他就是金龙鱼。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市场环境就逐渐走向宽松状态,那时候市场经济也不断展现出发展活力,特别是当国民经济日渐加速发展时,老百姓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物质需求日渐上涨,此时各个行业衍生出的企业也不计其数,还有大量外资企业在此期间也开始入驻中国市场,并在中国市场扎根稳步发展。
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有一些外资品牌在国内发展许久已经初具规模,或许是因为他们抢占了先机,以至于很多人都将这些品牌当城市国货,可就是这些“伪国货”在我国某些领域占领了半壁江山,以至于国内真正的本土品牌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食用油作为一个做菜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是一种美味饭菜的灵魂之笔。食用油除了能够帮助菜品快速变熟以外,也能够让菜品更具色香味,而且食用油还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一些微量元素,特别是对于中餐来说,食用油绝对是烹饪不能少的调料。
尤其是当代人对于美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几乎每个家庭天天都会使用到食用油,这也成就了国内广阔的食用油市场,而这种局面也引发了不少外资品牌的关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就有不少外资看中了中国拥有的庞大市场以及中国的潜力发展局面,他们早在那时就已经着手在中方布局。金龙鱼也是在当时那个时期就已经进入中方市场的。
这些年来我们对金龙鱼这个品牌已经非常熟悉了,他们在各大领域不断宣传,很多赛事的赞助商也有金龙鱼的名字,再加上他这个颇有本土化个性的名字,让很多人都误将金龙鱼当成是中国本土品牌。

但是一些细心的网友在调查了金龙鱼的资料之后才了解到,这是一家来自新加坡的食用油品牌,它隶属于新加坡某个集团旗下,但他并不能算是新加坡的本土品牌,因为这个新加坡集团有25%的股份是掌握在美国ADM手中,如此看来金龙鱼从性质上来说,可以说是一家美国所控股的品牌。
虽然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不可能走闭关锁国的道路,总需要与国外进行贸易往来,中国食用油市场上有一些由外资控股的食用油品牌也很正常,但要知道当前金龙鱼在我国粮油业所占份额并不可小觑,在去年金龙鱼总计实现2262亿营收,完全可以算上是中国粮油市场中的一条巨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真正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国产食用油品牌如五丰、禾丰、良友作占份额微乎其微。所以,可以说中国市场最大的粮油企业是被美国控制的,这种局面就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惕了。

如果仅有金龙鱼这一家美国控股的粮油企业大家也不会如此警觉。纵观我国粮油市场,除了金龙鱼以外还有多家由美国所掌控的食用油品牌,甚至可以说国内70%的食用油市场都是依赖于国外进口的。
但同时也有人不解,中国为什么在这一领域不能实现本土化发展呢?其实这种局面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我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但在某些农产品的生产方面,我国却远远满足不了本国需求,我国大豆生产量仅占全球大豆生产值的5.4%,以这样的产量根本很难完成自给自足,如此一来,我们就需要从国外进口大豆,而美国作为大豆的生产大国也是我们进口的一大对象。

在这期间,美国为了能够让中国对美国大豆产生依赖,还主动调低了大豆的出口价格,这也导致国内大豆完全失去竞争力,再加之2004年时,各种关于“猪油有害身体健康”的言论漫天纷飞,也让豆油一时之间成立了大众最信任的油类产品,此时美国便利用着他们在大豆生产领域的优势一步步蚕食中国粮油市场。
在了解了这一成因之后,我们也意识到,如果想要改变中国现有的这些困境、格局,终究还是要满足自给。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