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高价进口铁矿石,也不愿意回收废钢?大量废钢去了哪里?
引言
我国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对铁矿石的需求如日中天,据详细的数据显示,在铁矿石的进口上,我国11.24亿吨的进口数量,1.2万亿元总的进口额。
2022年我国对外进口总额是17.4万亿元,单单从铁矿石这一项,都占据了进口的总额上的7%,尤其可见,铁矿石对其强大的需求。

近几年,我国在铁矿石的进口上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大国,每年花掉了大笔的外汇,很多人非常好奇:为何要进口如此之多的铁矿石?难道就没有替代品吗?我国的废弃钢铁都流向了哪里?为何不通过收购废钢的方式缓解高价进口铁矿石的强大压力?
【我国目前炼钢的水平】
众所周知,铁元素的来源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从废弃的钢铁中获得,另外一种就是铁矿石,而所谓的废弃钢铁是生产钢铁时出现的边角料和使用时间过长已经报废的钢铁设备。

铁矿石和废钢,这两种不同的原材料在锻造工艺上也是截然不同的。
铁矿石的锻造,是需要使用传统高炉长流程炼钢,而所有的废钢则是要使用新型的电炉短流程炼钢,两种炼钢的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设备,在设备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现如今在我国的钢铁行业中,所有的锻造技术依然停留在使用传统高炉长流程炼钢的阶段,占据着90%的数量,炼钢炉目前仅仅只占比10%左右。

【废钢的整体状态】
将视线放在世界的角度,美方在炼钢上有着强大的优势,电炉钢的产量达到了70%左右,其他的欧盟国家也能达到42%,全世界整体的电炉炼钢平均数量达到30%左右。
因为我国炼钢事业起步得相对比较晚,对废旧的钢材并没有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支撑,因此,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阶段。

迫于现如今的技术状态,我国仍然使用铁矿石进行炼钢,相比于使用铁矿石传统的锻造手法,电炉炼钢的工艺相对比较繁琐,我国正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
看到这一形态后,很多人也会好奇:在炼钢的领域中,除了受到锻造工艺的限制外,还有哪些因素是不能回避和忽视的?

【废钢没有快速发展的原因】
废钢的获取,主要是生产设备时产生的各种边角料和废旧淘汰的钢铁设备。由此可见,其数量是非常少的,从全球的范围进行统计,显示废钢的贸易总量仅仅只有1亿多而已,而我国进口的总量近20年内,总体仅有1,369万吨。
从某种程度而言,我国废钢的数量相对是比较稀少的,即使采取进口的方式,也无法保证购入的数量。

很多人也会说“”既然进口的数量无法保障,那回收国内的废旧钢铁总可以吧?要知道我的工业起步的相对是比较晚的,发展速度最快的时间只是集中在近二三十年内,相比,于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历史而言,是存在着很大局限性的,因此,在废旧钢材的数量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西方国家在面对废钢的回收上,是有着完整产业链的,而我国的大部分钢铁设备仅仅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远远还没有到达淘汰的边缘。

这部分钢铁设备并无法成为大多数人眼中认为的废旧钢铁,而且整体的特点是散乱小,对钢铁庞大的需求量而言,完全处于九牛一毛的状态。
正是因为废旧钢铁处于这种状态,因此,在二次开发利用中只能占据其中的一小部分,通过电炉锻造的废钢,在流程上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相比于铁矿石,直接能丢在高炉中进行锻造外,在废旧钢材的种类分辨上,是需要专业人士完成的,需要通过人眼进行分辨钢材的好坏。
众所周知,废钢的形状大小完全处于不一样的状态,汽车货车的破损、工厂废弃的设备、报废的电器中都会产生一定的废钢,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复核的,没有办法全部丢入到电炉中进行锻造,品质较差的废钢即使经过重新锻造后,依然没有办法作为工业品使用,只能作为城市的基础建设。

我国的废钢数量相对也是比较少的,耗费如此之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钢铁的锻造,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极其不划算的。正是因为如此,也使我国废旧钢铁的事业进展得如此缓慢,废旧钢材的使用和普及,未来很可能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小结
要知道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连续20年蝉联钢铁工业第一的位置,因为钢铁资源的需求,进口铁矿石也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不仅不会抑制经济的增长,同时还会起到一定的助力,因为钢铁锻造方式的影响,铁矿石依然是主要原材料,在未来废钢冶炼的技术提升上,在设备和人力都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下,废钢的锻造技术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今日热议:中国为何高价进口铁矿石,也不愿意回收废钢?大量废钢去了哪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