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系统式双过程理论,在网络零售的信息处理中是如何运用的?
社会心理学文献中的双过程理论研究了说服过程在塑造人类认知和行为方面的作用。类似于创新扩散理论,双过程理论认为信息是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基本驱动因素,认知反应中介了信息对态度改变的作用效果。但与之不同的是,双过程理论认为社会判断并不总是基于对相关判断信息的费力处理,有时可基于对启发式线索的省力处理。此两种可替代的认知形成过程,即费力或省力的信息处理过程,构成了所有双过程理论的核心。
此外,双过程理论还指出了两种处理过程启用的条件。详尽加工可能性模型是于1986年提出的,是消费者信息处理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模型之一。它认为外界因素对个人态度的作用要经由两条不同的路线:中心路线和外围路线、动机、机会和能力是影响消费者信息处理方式的主要因素。当动机、机会、能力高时,消费者釆用中心处理的机会更大;相反,接受者更可能沿着外围路线进行劝说。中心路线基于对信息的深入加工产生的更多持久地判断。

相比之下,外围路线是基于易于处理的线索的简单直观推断进行判断,涉及到很少的加工处理,这类判断相对短暂,在ELM应用研究中,态度变化的中心和外围路径通常分别使用论据质量和外围线索进行操作。论据质量指嵌入在信息内容中的论据的说服力,而外围线索是指有关信息内容的元信息,不是嵌入其中的论据。
HSM是于1980年提出的用于解释个体信息行为过程的双过程理论模型,该模型提出人在处理信息时有启发式和系统式两种基本认知过程,可以通过认知费力程度加以区分。系统式认知过程需要信息接受者在处理信息方面付出较大的认知努力,是一种费力的认知方式。在形成决策判断前,信息接收者需要大量搜索决策相关信息,并综合地、系统地审查、以及评估信息中蕴含的论据及其对结论论证的有效性等,例如,“在决定是否接受来自陌生人的食物前,先与该陌生人交谈以分析情况。”
相反,在启发式认知模式下,信息接收者一般依赖于易于获取的信息、简单的决策规则,例如信息来源或其他非内容线索快速作出判断,在判断消息有效性方面投入的努力相对较少。它是一种省力的信息处理方式,运用同化、分类和图示这些“简化”认知策略,表现为与专家意见一致、倾向于认同感知的社会共识,或者愿意依赖当前持有的信息。

总之,启发式处理是一种有限信息处理方式,所需的认知努力较低,能较快地做出判断;而分析式处理需要对信息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个体应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并有意愿和动机付出较多的心智努力去获取信息,并进行逻辑的、复杂的加工处理和高度整合。
ELM和HSM提供了关于个人如何处理信息、建立有效性评估以及形成决策的类似解释机制。例如,ELM中的中心路线和HSM中的系统式处理表示个体使用高认知努力来加工信息,其发生条件是需要信息接收者有动机、能力以及足够的认知资源;而ELM中的外围路线和HSM中的启发式处理表示个体釆用启发式和简单的决策规则来快速形成判断,其发生依赖于启发式线索的可获取性和可适用性。
在情报学研究领域,虽然ELM已被应有于理解在线评论效应、初始信任形成、信息技术采纳、网络信息传播等一系列问题研究,但是HSM的应用相对有限,个别学者例如Zhang等基于HSM探索了商品评论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Watts和Zhang曲应用HSM对在线社区信息釆纳进行了研究,杜松华等应用HSM对企业微信影响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选择运用HSM模型来理解网络零售平台多类信息线索对消费者态度感知和行为的影响,这是因为启发系统模型与包括ELM的其他双过程模型相比,适用于解释更广泛的有效性寻求情境和信息处理活动,而不仅是说服性交流情境。
另外,HSM有更多的理论拓展,便于做更多有益解释和探索。首先,启发式系统模型指出启发式线索与个人知识的可用性、可访问性和适用性相关联。在当前研究背景下,网络零售平台存在许多非内容相关的在线信息线索,例如网店类型标识、信誉评分、交易数量、评论数量等,启发式线索发生作用的三个影响因素有助于本研究解释这些信息线索在不同情境下的有效性。
其次,HSM模型并没有像ELM模型那样将双过程简单地相互替换,而是认为它们可以同时发生和相互影响。网络零售平台通常同时存在内容和非内容方面的信,息线索,消费者可以同时参考这些信息作出决策,HSM有助于解释这种多种信息线索共存的情况下的消费者决策问题。最后,HSM指出决策者认知吝啬者,偏好更省力的信息处理方式,他们试图在最小化努力和最大化判断信心之间取得平衡,而在给定的决策情境中个人的决策信心程度有个阈值。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