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感觉出外贸形势严峻,为什么订单流失的这么突然?
2023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各行各业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大生产,效果还是有的。但在行业经济纷纷迸发活力的同时,有人发现似乎出口贸易的形势更紧张了。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每年的订单都数不胜数,外贸经济的繁盛之势还历历在目,但为何订单流失的这么快,这么突然?
一、成本原因
2020年,外贸最繁荣的时候,港口异常忙碌。现有的集装箱不足,集卡更是昼夜不停。但短短三年不到,如今的港口已是空港堆积,集卡排长队等业务,有的车胎都没气了,外贸经济如此萧条,难道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名号要保不住了吗?

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最有利的优势就是劳动力。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丰富,加上此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所以劳动力廉价。美国的企业就是看中了这点,来中国建厂,利用中国的劳动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利润率。
后来几乎整个产业链都搬往中国,企业只保留技术研究的功能。这给中国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带动了经济发展。另外,中国的人口数量庞大,具备市场潜力,在中国生产就地销售,一来一回节省了不小的运输成本,这笔买卖不亏。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提高,物价也水涨船高,加上老龄化严重,劳动力资源不复从前,所以劳动力价格上升。如今的印度和越南,就成了香饽饽。印度人口资源丰富,越南的人口结构合理,劳动力资源丰富并且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像极了曾经的中国。
这几年不断有外国企业从中国撤厂迁往印度、越南,外媒也曾报道,印度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中国。只是具备劳动力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中国能吸引众多国家建厂靠的还有技术,如今的印度和越南显然还不具备技术条件。

二、政治原因
因为劳动力成本原因逐渐撤单撤场的现象一直都缓慢进行,但订单突然大规模流失说都是市场原因应该没人会信。中美贸易战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自2018年已经开始,并且愈演愈烈,似乎并没有缓解的迹象。美国曾直接表示,要摆脱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
苹果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也是美国的头牌企业,从其表现也能看出美国的态度。苹果在我国的产业链完整,各零部件都有固定的合作企业,每年的订单量也很大。但最近刚刚爆出,苹果帮助14家中小型国企取得了在印度建厂的资格。

美国离开可以理解,我国的企业为何要去往印度。原来,苹果早前就已经建议他们去印度建厂,见劝不动,就转为威胁的方式,如果不去印度,就拿不到订单。这些中小企业长期依附苹果生存,如果失去订单,企业只能走向破产,无奈之下背井离乡。
著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富士康,即使在越南建厂赔掉十个亿也不放弃,继续投资在越南发展。如果富士康在中国的工厂全部关闭,那会有大量的员工失业,工作想必就更难找了,看来即使疫情的影响消失了,钱仍然不好赚。

如今外贸订单减少,处于僧多肉少的阶段,企业为了争夺订单只能通过低价策略。低价拿到订单,还想要盈利,只能压榨工人的工资。加上现在找工作困难,所以即使降薪仍然愿意继续留在岗位上,最终结果就是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被迫下降,回到十年前的水准。
但要知道尽管我国降薪,仍然很难跟印度越南的劳动力成本相比,毕竟他们的生活成本被我们低很多。如今的中国想要重新拿回订单,就需要从低端制造业出口为主转移至高端制造业出口为主,这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了。

低端制造业可以被取代,但高端制造业不会,用技术来争取订单,才能占据更多的优势。如今的中国具备这种实力,高铁、航空、军工等多项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用技术征服世界。
三、小结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的外贸形势严峻,除了要分析外贸走下滑路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要寻找解决方案。压缩国内工人工资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要加快制造业改革,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对此,读者朋友们有何看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