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王牌:歼16完胜歼20?
作者:老和山下的小学僧
来源公众号:老和山下的小学僧
已获转载授权
曾几何时,类似《歼16单价不比歼20便宜多少,性能远不及歼20,为什么还大量服役》的新闻充斥网络,惹得吃瓜群众纷纷义愤填膺。
先消消气,说一个陈年旧事。
在2006年美国阿拉斯加“Northern Edge”演习中,F22对战F16和F18,打出了144:0的惊人战绩,一战封神。正当众人以为五代机轻松碾压三四代机的时代已经来临,事情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2009年美国内利斯空军基地举行的“红旗2009”军演中,F22像往常一样开雷达抽人,结果雷达特征被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截获,随后F22遭到了严重电子干扰,直接被戳瞎了狗眼。咆哮者趁机逼近,一闷棍敲下了F22。
EA-18G这家伙翅膀上挂的不仅是导弹,更多的是电子吊舱和天线。这是公开报道中F-22的唯一败绩,咆哮者身上的F22击落标志一直嘚瑟到现在。
这事儿多少让那些天天拿着参数比来比去的军事砖家们有些尴尬。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戳瞎对方雷达然后逼近敲闷棍的操作,是侥幸之举?还是有可能成为空战的常规操作?
六代机
在以前,二代机凭借高空高速和雷达导弹可以轻松拿捏一代机,后来的三代机则是依靠机动性稳稳压制了二代机,再后来的五代机叠加了隐身、超机动等多种性能,又把三四代机摁在地上摩擦。
但是随着各种材料性能逐渐逼近理论极限后,就战斗机本身而言,很难再实现跨越式发展。比如,美国F35的发动机核心部件和F22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基于不同的需求重新做了设计而已(为了增加推力而降低了高速性能)。所以,六代机的概念提了这么多年,依然“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我斗胆预个言,按照传统路子走,六代机很可能永远也“下不了楼”,就好像芯片制程不可能无限缩小一个道理。
别急着和我争,咱们先给六代机一个笼统粗暴的定义:能够吊打五代机的战斗机(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按照这个狭隘的定义来看,亚轨道空天战机虽然是无敌般的存在,朝地面扔炸弹绝对是一把好手,但是它无法攻击空中的战斗机。当然,这也可以成为六代机,不过咱今天就为了钻牛角尖,非要吊打五代机才算六代机,因此暂不讨论亚轨道高速飞行器(这个话题之前说过很多了)。
那么,怎么样才能吊打五代机呢?
空战发展到今天,早就不是骑士单挑决斗的舞台了。空战是最讲究体系对抗的,这里所谓的“体系”,说的不是类似于古代八卦阵、雁翎阵那种以排列组合取胜的战斗技巧。
空战体系的核心,说白了就是雷达和通信,而雷达和通信的本质是无线电。也就是说,空战的体系对抗,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电子战。
如果空战的核心是电子战,那么,从电子对抗的角度来发展六代机,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这条路注定不会是某个单一武器统治天空的路子。
不过“体系”是个大话题,三言两语说不清,咱只能捡个小件唠一唠了。
按照“摸着美帝过河”的原则,能打下F22的咆哮者当然是一块最容易被摸着的石头,于是,歼16D电子战飞机横空出世,军迷俗称:电石榴(电16)。
石榴姐
啥也不说了,先上猛料。
视频来自央视《歼-16飞行员的成长秘籍》专题片,在这段采访中,歼16飞行员说“完胜”了“高于我们一代的机型”。这里“高一代的机型”显然只能是歼20了。
虽然采访里没说是电石榴干的,也没说具体是怎么干的,但是采用传统对抽的空战路子,歼16怎么都不可能“完胜”歼20,必然是借助了体系优势。
要知道,歼20的近战能力并不弱,不但机动性超强,还配有光电搜索系统,能用可见光和红外线锁定对手,格斗弹也可以随时架在舱外。如果歼16只是找个空档冲上去贴身肉搏,结局大概率是自己找虐。
因此,要达到视频中说的“完胜”这种程度,最大可能还是超视距攻击。歼16能赶在歼20之前抢先发动超视距攻击,那么很可能是歼20的电子系统被干扰了。能干扰歼20电子系统的,或许是地面雷达,或许是预警机电子干扰机,或许是电石榴,也可能几者兼而有之。
再结合专题片中歼16飞行员的说法,“我们让他们震撼了”,而且专题片通篇都在讲歼16,那么很可能是电石榴搭配常规石榴一起干的,不然靠预警机或地面雷达取胜也不至于让人震撼。
不过,这也可能是一个误会,专题片透露的信息实在不多,也许受访飞行员当时驾驶的并不是歼16。毕竟在央视之前的新闻里,有明确的歼20击败歼16的报道。
我没记错的话,在所有关于歼20对抗训练的新闻里,只有歼16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对手,歼10、歼11面对歼20几乎都是一边倒的碾压。在央视《正午国防军事》栏目的一次报道中,歼16冲到了歼20面前,两机脸贴脸相互发射了导弹,颇有一丝旗鼓相当的味道。
歼16凭啥能成为歼20的对手?答案只能是歼16的电子系统。实际上,歼16面对歼20之外的其他战机时,绝对也算空中一霸。
据某军事杂志报道,2019年中巴两国“雄鹰-VIII”联合训练演习,红方仅使用5架歼16战机就击落了蓝方51架战机,包括14架歼10C、3架歼11B、1架歼11BS、11架枭龙、13架幻影V和9架F-7PG。
报道还提到:此次联训,验证了歼16与某型飞机的混编战术、歼16机载雷达对某型编队的截获分辨能力。
报道中那么多的“某某”咱就不管指谁了,看得出来,歼16的电子系统绝对不虚,专为电子战而生的歼16D电子战飞机(电石榴)只会青出于蓝。关于这点,还有一个佐证,2017年7月30日5架歼16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央视解说词提到该机型“大幅提升了电子战能力”。
其实,电子系统因为有较高的保密程度和不太直观的性能参数,我们外行很难比较孰优孰劣,毕竟雷达无法像发动机那样用旱地拔葱来直观展现性能。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另找一个奇怪的角度来观察比较。
炸弹卡车
我们在谈论海军的时候,经常拿“吨位”来比较军舰,因为越大的船能装的东西越多,在同等技术条件下(这个前提很重要),更大的体积和重量往往意味着更强的性能。
但是我们在聊空军的时候,却很少关注飞机重量。其实,和军舰同样的逻辑,如果不考虑机动性和反射截面的话,飞机越大,携带的装备通常性能越强。
啥也不说了,看图。
歼20和歼16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头,歼10在两位大哥面前显得格外小巧。
论块头大小,就看空重、长度、载弹量。
歼20:17吨、21.2米、弹仓空间有限。
歼16:17.7吨、21.9米、12吨。
光看这些硬性条件,歼20也只能找歼16当对手了,这哥俩可以带着弹药飞几千公里,滞空时间相当离谱,有足够的耐心兜圈子寻找有利时机。要知道,前几年咱们六爷(轰6)的载弹量也只有9吨而已!
于是,军迷又给歼16封了一个新绰号:炸弹卡车。
大块头的歼16可不仅仅只是扔炸弹而已,雷达的体积和功率也不是一般小飞机能比的,TR组件数量很可能是世界之最。就算咱雷达技术差一点,也能靠组件数量来弥补性能,更何况咱雷达水平还不算弱,因此外界称其最大的特点是“远距离超视距打击能力”。
反正歼16力气大,配的装备可以不那么在意重量,更多的是考虑性能。正因为歼16有充足的载荷,而且完全不在意外形变化对隐身性能的破坏,可以进行各种魔改,因此,电石榴应运而生。
电石榴
网上有很多将歼20全能化的观点,拼命证明歼20可以外挂对地武器,一个人就可以把所有的活全干了。
好家伙,歼20为隐身花了那么大代价,好不容易把武器全塞进肚子里,这下倒好,翅膀上武器一挂,隐身全毁。

挂载副油箱长途奔袭的歼20,接近目标区域后抛掉油箱即可恢复隐身
打仗不是比赛绣花,看谁花样多。一个特种兵狙击手,完成狙杀任务之后,就应该继续躲在暗处监视全场,狙杀那些可能出现的高价值目标,而不是甩开膀子冲进战团和重装步兵一起平推。
歼20就是一名负责踹门、戳眼的特种兵,歼16才是负责洗地的劳模,扔炸弹的工作当然应该找炸弹卡车啊!
很多吃瓜群众总是痴迷于隐身飞机,殊不知,隐身一旦被破了,那些为了隐身而牺牲掉的其他性能瞬间就会成为短板。
举个例子。F22和F35为了不破坏隐身性能,平时把格斗弹藏在弹舱内,而格斗弹是怎么工作的呢?发射前先通电,让导弹上的红外导引头开始搜索目标,导弹在挂架上锁定目标后,才会发射。不然的话,先把格斗导弹打出去,再让红外导引头去锁定目标,那大概率是会丢失目标的。
所以,F35近战时是这个样子的:
如果你能很快抓住目标,那么“开舱—发射—关舱”整个过程也就三五秒,问题倒也不算大,顶多就是在对方雷达上暴露几秒。可万一你没有在短时间内抓住目标,格斗弹就不得不长时间露在外面,那么不但隐身性荡然无存,还增加了飞行阻力,机动性也会大打折扣。
可能美帝在一开始就没想到自己的隐身飞机会遭遇近战,所以没太在意这些细节。相比来说,咱们的歼20就考虑得更周到了,格斗弹可以从弹仓伸到外面架着,一看就知道在设计时就认真考虑了近战,就是不知道打算找谁去贴身肉搏。
扯远了。
每一件武器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体系化的核心思想就是规避短处、发挥长处,而不是找一件全能武器亮瞎全场。
退一步说,就算你想亮瞎全场,那也得有这实力。就目前台面上正在趟路的几种六代机思路:太空战机、高超音速、空中航母、智能战机、忠诚僚机,看起来也不像有一举定乾坤的能力。虽说现在很流行武器装备无人化、智能化,但在工业强国面前,你也不敢全部押宝无人机,不然吃一发电磁脉冲弹就只能投降了。
从各种官方信息看,被称为“空战三剑客”的歼20、歼16、歼10C,应该是未来我国空军的主力装备(不包括海军)。
按照外界猜测,歼20装备数量大约200架,歼16和歼10C大约300架,而且三款机型的生产线还在加班加点,足见空军对三剑客的钟爱,这也直接证明了未来不会走“歼20全能化”的路线。
美帝原先打算走全能化路子的F35,并没有完全达到空军和海军的预期,最近几年反思也挺多。(这个话题参见前文《矛与盾》。)
反正一句话,不要指望单一武器包打天下,除了核武器。
顺带说个题外话,战略核武器,几乎是唯一不依赖体系作战的武器,这倒不是说技术做不到,而是核武器的使用逻辑决定的。你想想,轮到这种大杀器出马的时候,得是什么光景了?在任何状态下都能保持独立作战能力的核武器才真正具备威慑力,才能保障世界和平!
极限与和平
如果让今天的美国和十年前的美国打一仗,结局如何?很可能是胜负难料!也就是说,美帝的军事科技在最近十年并没有跨越式发展,何故?
你可以找到一大堆美国自身的问题,经济停滞、社会撕裂、脱实向虚等等,但依我看,最大的原因是,在当前的科学理论框架内,人类剩余的技术潜力不如以前那么充足了。
其实这事在核武器方面已经有些苗头了,因为五大流氓谁也没能力完全拿捏别家的核武器,最终形成了威慑平衡,谁也不敢向对方直接动手。
同理,随着常规武器装备的发展,也许有一天,大家所有的军事科技都趋于相同,以至于大家都明白谁都打不输、谁也打不赢,那么世界和平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