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魔幻的韩国文化!

作者 :正文注明 2023-06-25 07:18:29 围观 : 评论

作者:智sir
来源:智先生(ID:zhixs10)

这几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韩国的文化产品在全球存在感明显高了起来,尤其在欧美地区,影视歌获奖项目逐渐增多。

像《寄生虫》、《鱿鱼游戏》、Kpop偶像等等,成为一种独属韩国的文化符号,被刻在大众印象里,做得挺成功。

专业媒体人早就将这些作品和偶像团队剖析得明明白白,而作为不专业的我,会去留意一些被忽略的细节,在看完大部分作品后,还真的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我这里先抛一个不成熟的观察结论:韩国无论是影视圈、艺术圈、偶像圈,或是融入大众的生活圈,都很努力地向西方靠拢,给我一种西里西气的感觉。

从最浅表角度来看,首先是名称西化。

作为韩流输出的典型代表,Kpop偶像团体的名称几乎全是英文。我印象里能用韩文或中文叫出来的团体名,都已经属于时代的眼泪,例如东方神起、少女时代、神话、水晶男孩......

翻看现役的年轻偶像团体,我看到的是清一色英文团队组合。组合里的每个偶像,艺名要不直接取一个英文名,要不用韩名翻译成英文的拼写版来作为官方艺名。

至于输出的Kpop音乐作品,从专辑到单曲名称也都是英文,这里我就不举例了,你打开音乐软件,进入韩国分类区,看看热门歌手的主页就足以验证。

这股风气,已经影响到了韩剧圈,有部分剧名会使用全英文,有些是韩英文夹杂,属于温水煮青蛙型,暂时没掀起太大风浪。

可能有人会说,名称西化是为了更好地向全球输出韩流文化,减少外国人的欣赏壁垒。

能这么理解,但这恰恰说明了韩国的文化护城河不深,它只能通过降低门槛,来向全世界兜售整齐划一的工业文化。

这是我要讲的第二点,迎合。

名称西化只是表面,内核西化才是韩国流行文化的最大问题。

在地缘板块上,韩国这么多年附庸于美国,天然就适合作为美国向东亚、东南亚国家输出意识形态的工具。

韩流,本质上是西方文化的二次加工。

从很早开始,韩国娱乐公司一边复刻着欧美音乐风格,一边摸索如何高效产出……说白了,就是搞山寨文化工厂。

可以说,Kpop音乐是欧美流行乐的一个分支,早期流行乐模仿的是披头士这类乐队风格,到90年代的韩团鼻祖H.O.T,开始走欧美组合老路。

后来,YG娱乐公司捧出来的艺人也更具欧美风格,无论是凭借《江南style》火遍全球的鸟叔,还是Bigbang,2NE1,BlackPink......粉丝甚至以此为荣,将自家偶像与高级、有品位画上等号。

防弹少年团的基本盘直接定位本土和欧美,甚至会说出一些「辱华言论」,这也是权衡利弊后的结果,毕竟讨好本国和欧美市场受众才最重要。

事实上,很多韩国音乐人早年是在欧美成长或接受教育,他们本身的创作思维和风格就更贴近西方人口味。

Kpop的风格其实很局限,基本圈定在电子乐,通过高密度的动感节奏和电音,配合整齐划一的舞蹈演绎,达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产生洗脑效果。

加上韩国娱乐公司经常外聘欧美知名音乐人才参与编曲项目,还会把这个作为专辑卖点,最后再配合青春靓丽的年轻肉体,边唱边跳大胆露骨的性感舞蹈……这样几重buff加持下,很难不西化。

就这样通过不断迭代,韩国已经摸索出一套成功的流水线造星模板,从练习生的无限内卷,到对艺人的极限压榨,最终成批量产出迎合大众生理需求的快餐爽文化,还硬是让他们闯出世界了,让人瞩目。

说到底,韩流的本质是向世界兜售令人感到愉快的工业化产品,与韩不韩一点关系都没有。

而韩国音乐的另一个问题是断层严重,体现在音乐制作口味始终在讨好年轻一代。

因此你总会看到一些刻奇景象:卷成麻花的90后、00后现役偶像在跳韩团舞,大浪淘沙坚守下来的80后偶像(SJ、少女时代等)也在跳韩团舞,本该佛系躺平的70后老前辈(神话)还在跳韩团舞......

至于韩国影视,它输出的内容相对尴尬,也是在符合西方思维的基础上夹杂一些韩国文化碎片。

近些年的爆款剧多少都跟政治正确沾点边,要不就是阶级矛盾、贫富差距、关注弱势群体啥的,流量密码属实被玩明白了。

《寄生虫》的奉俊昊导演,在拍摄电影时喜欢延续好莱坞工业技术的基础,并融入自己的叙事风格。《寄生虫》讲贫富矛盾,最后却在奥斯卡获奖,由一个财阀发表获奖感言,那画面其实挺魔幻。

《鱿鱼游戏》是一部节奏感很强的爽剧,底下一群人拼命厮杀,而上面戴着面具看戏的,是一群说着英语的西方人,直接把讨好摆在明面上了。

一些架空题材电视剧,如果设定是现代皇族,基本照搬英国皇室的模式,例如《宫》、《皇后的品格》、《The King:永远的君主》(又要加点英文)......

这里得说一句,甭管韩国是不是在玩流量密码,至少近几年拥有现象级的全球爆款,我国的影视行业依然任重道远,这个需要承认。

韩国影视剧和综艺还有许多「西化」现象,比如韩国人在日常语境里,经常会夹杂各类英文单词,而且非常高频,高频到让人疑惑。

注意,这里的韩英夹杂,已经不仅仅是外来词汇在本土没有合适的表达方式,从而选择音译这么简单了,说是「滥用」一点都不为过。

就连正常的动词,韩国人也习惯用英文单词进行表达,以强调重点。

这是因为韩语中的部分发音缺失,只能用其他辅音进行替代,至于动词英语化滥用,辐射范围就更广了,属于张口就来型,多发生在韩国年轻人身上。

国内有一部分留学群体和喜欢每一句话里夹杂「英文动词」的都市精英,也同样有这种迷之优越的怪毛病。

这种属于无意识习惯,每当有重点要强调时,就会换个英语词汇输出,似乎这样显得更有气势。最合理的推测是,在韩国人的骨子里会认为,说英文能让他们更自信,与西方沾亲带故能让他们更强大。

事实上,韩国文字的底蕴并不好,在谚文成为全民通用文字之前,汉字才是朝鲜半岛的主流文字。

世宗大王之所以创造出谚文,就是给目不识丁的底层百姓用,这项举措在当时可以说力排众议,却依然没有改变接下来几百年里,上层贵族使用汉字的习惯。

为什么呢?

除了作为中国藩属国的历史因素外,还有很重要一点:谚文根本无法精准表达词义。

谚文这玩意,说起来有点像我们使用的汉语拼音,只要会说会读就会写,甚至连英语单词都能用谚文形式呈现。

一定程度上来讲,使用谚文作为主流文字,对韩国扫盲行动的开展提供了极大便利。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谚文没有造字功能,它灵魂在于「音」,极度依赖上下文语境,如果单纯把一个词拿出来,可能会出现同音同形不同义的情况。

比如「shiyi」,在中文可以读理解成诗意、失意、失忆、十一、事宜、适宜......而在谚文里只有音,没有具象字,书面化难以区分词义,处境很尴尬。

所以我们经常在韩国综艺里看到各种谐音梗,韩剧里各种因谐音造成的误会梗。

这也是为什么,韩国人身份证上必须有汉字名,因为单纯的谚文写法会导致重名率大大飙升。

韩国的宪法、法律条文,为了方便韩国年轻一代学习,都转成了谚文版,但在条例后面还是会附加汉语注释,以防止曲解意思。所以为了保证严谨,学法的人是需要学习汉语。

韩国的去汉化运动从1948年开始,

而让汉字从韩国主流视野完全消失,朴正熙(就是朴槿惠她爹)功不可没。

上世纪70年代,在朴正熙的大力干预下,韩国中小学教科书里的汉字被完全抹去,此后十几年间,韩国出版物也难以看到汉字。

为了去汉化更彻底,韩国政府这几十年间做了不少努力,首都汉城也改名为首尔。

好的,去汉化是去得很彻底了,后果是什么?

最直接的是文化断层。

朝鲜历史古书都是用汉字记载,许多韩国人根本看不懂史料。

这时候,野鸡专家跳出来大放厥词,民众也愿意相信这些历史谣言,毕竟谁也不愿承认自己的国家以前是被中国长期统治。

韩国现在的情况属于野史压倒正史,学术权威堪忧,所谓的专家一开口就能引发全网高潮,洗脑洗个几遍韩国人自己也都信了。

国内网友近几年因为「文化归属」的问题,经常与韩国网友对垒互撕,讽刺韩国为「偷国」。韩国年轻一代的网友,一边拥护去汉化,一边又听信历史谣言,将中华文化占为己有,这也是韩国文化断层的体现。

一个国家的基础文化,是影响民族特性的主要因素,如果这个民族的文化无法独立,最终只有被同化的命运。

现在的韩国正逐渐反噬,他们将文化自主权交到西方人手里,原本用语言文字建立起来的东亚文化壁垒被一步步瓦解,而且回不了头。

滥用英语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人们像使用韩语一般频繁地使用英语单词,有些表达方式连韩国人自己都不一定看得明白,就连官方也经常会使用非正式用语。

韩国年轻人一边无视拼写规则,熟练地输出韩式英语,一边又看不懂自己国家遗留古迹上的文字,自创韩式英语词汇在年轻人眼里就是社交货币。

看上去是不是有点熟悉?我们当下的互联网语境里,也经常出现各种yyds、yysy、awsl等拼音简写现象,年轻一辈认为这是潮流时髦的象征。

如今对于去汉化、全盘西化这件事,韩国内部意见其实并不统一,很想跟西方建立亲密关系,可骨子里的儒家文化思维容易产生冲突,既混乱又矛盾。

有些韩国学者看到西方的文化殖民本质,担忧会对韩国文化认同造成威胁,呼吁恢复汉语教学;有些人心态依旧傲慢,看不起中国一切,坚决拥护去汉化。

总之,如果民族思想层面不统一,就容易出现极端、古怪的思潮,例如邪教和各种人权组织,韩国女权魔怔化和韩国男权的反击,恰恰是思潮对抗的象征之一。

在饮食方面,韩国也呈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本土美食的荒漠化,一个是外来饮食习惯的全盘接受。

许多韩国人引以为傲的美食,是从外国引进后进行本土化改良。

我们的炸酱面被他们直接搬过去,改一下酱料就成了「韩式炸酱面」;日本的寿司被他们改造成紫菜包饭,鲷鱼烧的模具都不带改,就成了韩国鲫鱼饼;韩国部队锅,灵感来自于美国军队的剩肉剩菜......

韩国传统饮品是大麦茶,现在已经被大街小巷的咖啡店取代了。

韩国人对咖啡的喜爱一点都不亚于欧美人,即便寒冬大雪里,在街上也能见到裹着大衣的年轻人手里捧着一杯冰美式。

一方面是饮食文化被西化,另一方面是在三餐泡菜的习惯下,钠摄入含量普遍较高,韩国人经常会有水肿现象,所以需要依赖美式咖啡即时消肿。

在韩国,遍地都是炸鸡、咖啡店,街边小吃,除了传统的炒年糕、鱼饼、米肠、紫菜包饭,就是各种经过改良的韩式西快餐,例如汉堡、披萨、热狗肠,特色是含有非常多的芝士。

这里我真的忍不住吐槽,韩国人对芝士似乎有什么执念,总能整出各种想象不到的奇怪搭配,排骨要裹芝士,炸鸡也可以裹芝士,年糕要加芝士,部队锅也要淋上一层芝士,无芝不欢。

当然,韩国餐饮给我们的印象是讲究卫生,不仅灶台、厨具干净,处理食材也十分有耐心,小到一把葱都能洗个好几遍,让观者感到很舒服,这一点值得国内餐饮业学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韩国餐饮「标准化、精细化」的背后,是被低估的隐性成本。

一盘卖相好看的肉,需要剔除筋膜、将不规整的边缘切除,最终处理成形状相同、大小相近的方块,这个过程产生的人力成本非常高,而顾客需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这盘肉块的附加价值买单。

除此之外,韩国在饮食方面的选择性真不高,本身地小资源少,大多食材原料简单,而且十分依赖进口,本国的农产品反而要比进口货贵很多。

受「身土不二」观念影响,又让他们更推崇本国产品,自己给自己设限。

我记得03年韩剧《大长今》在亚洲爆火的时候,国内许多餐厅都蹭了这个热度,开起韩餐馆,什么泡菜饼、石锅拌饭、参鸡汤,来来去去都是这几样。

这些韩餐馆的结局,基本都以倒闭告终,因为在中国本土,这样的菜色毫无竞争力。图新鲜吃个一两顿还行,久了也就那样,完全竞争不过中国各地本土美食。

如果有吃货被韩剧里眼花缭乱、品种繁多的韩食种草,想去韩国开展美食之旅,那么大概率会感到失望——电视剧里都是骗人的。

韩国的美食土壤真的太贫瘠,这么说吧,如果真要拍「舌尖上的韩国」,一集拍完时长还有剩,剩余部分要用大量风景素材填充。

不过韩国人不觉得自己吃得不好,相反,他们真的挺容易满足,我接触过的许多韩国人都是发自内心的引以为傲。

他们烤点五花肉,弄个炸鸡啤酒,搞点野菜拌饭,甚至煮个泡面就能吃得很香,喝口烧酒能爽得龇牙咧嘴,这倒不是演出来的。

当然,我认为影响最深的还是宗教。

可以说,韩国是基督教在亚洲影响最深的地区,也是基督教在海外传教士最多的国家。

跑去中亚地区传教,足迹遍布各地,连阿富汗、伊拉克这些伊斯兰国家也不放过,相当头铁,简直是雷区蹦迪。

2007年,一群韩国人跑到阿富汗传教,直接被当局扣留,死了两个人质。韩国政府苦苦周旋,支付大笔赎金后,剩余的人才被释放。

韩国境外传教据说还有一个「战略目标」,那就是到2030年,将在海外拥有46万名传教士,听上去相当疯狂,只能祝他们好运。

中国在他们眼里是一个超级大商机,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里数以亿计的迷失灵魂需要拯救」。然而我国的公共场合禁止传教,因为是违法行为,基本断绝了它们的念头。

韩国有一个不成文规定,只要能对圣经提出独到见解,即便教会只有你一个人也能自立门户。因此,许多野鸡教派拔地而起,每个教主都在给自己加光环。

客气一点的,就说自己是上帝代言人,胆大点的说自己是救世主,是上帝在人间的化身。为了吸引信徒,他们会根据韩国本土国情做改良,在普遍认可的宗教观里加入一些私货,使新教义看上去更自由灵活,奉行自由民主的新时代韩国人也会更容易被鼓动入会。

他们精通金融投资,熟练掌握割韭菜技能,洗脑功力十分强劲,以熟人亲友为纽带,搭建起紧密的利益网,将镰刀挥向毫无防备的普通人,神学产业化算是给玩明白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韩国是文化沙漠,缺少传统内核,被资本市场牵着鼻子走,但大部分韩国人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眼里,韩流集中了全世界的文化精髓,并在他们的挪用改造下,焕发全新的泡菜口味,被打上浓重的韩式风。

他们坚信自己才是宇宙文化的中心,所以这个国家出现再多的魔幻新闻,也就不觉得有多稀奇了。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