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当年为何败给了酒?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这是一篇旧文:从酒这一个侧面,讲下戈尔巴乔夫为什么会失败,以及政坛上的人情世故。
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斯拉夫人能喝酒。
这里的“能喝”有这么几层意思:
酒量大,喝得猛;
什么酒都喝,不讲究;
没有酒时,看起来类似酒的液体也能喝。
01 斯拉夫人与酒
别处喝酒,可能就是为了饮酒作乐。但俄罗斯地处苦寒之地,常年冰封。
在没有娱乐节目的情况下,喝酒这项娱乐就非常吸引人。
不仅如此,喝酒还能御寒取暖,因此显得更为重要。在寒冷寂寞而漫长的黑夜,众人饮酒狂欢,或一人饮酒醉,并不重要,有酒喝才是重要的。
所以俄罗斯人尤其爱喝酒。
——这是斯拉夫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禁酒令。从这些条款中,可以看到戈氏的决心、天真、鲁莽、以及失败的根源。
为配合禁酒令,新闻、文化、教育界等机器全方位开动,营造禁酒氛围。
——这种宣传实在是不得人心。斯拉夫人上战场不皱眉头,不喝酒那绝对不行。
为了从源头禁酒,推土机把克里米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库班河流域的葡萄园全部夷平,很多酒厂都破产。
——这在斯拉夫人历史上,绝对是得罪人的活。
最严厉的时候,连酸牛奶都被禁止,因为怀疑酸奶里面含有酒精。
——完全是矫枉过正。
改革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历史上的改革,大多数都失败了。戈氏也很快失败了,因为他的决心挡不住斯拉夫人对酒精的热爱。
伏特加生产转入地下,先是私人自己酿酒偷着喝,然后规模逐渐变大。
以前大家有忧愁时,可以借酒消愁。
如今没了酒,愁上加愁。
由于需求大,很快形成庞大的地下消费市场。
这么一来,政府税收(酒水营销是苏联重要的财政来源)减少了,同时私下酿酒造成食糖短缺。
另一方面,不少人勾结黑市交易大发其财,群众怨声载道。
如此一来,气势汹汹的禁酒行动在各方的反对下戛然而止。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也以失败告终。随后苏联解体。
很多个日夜,估计戈尔巴乔夫都在反思,自己怎么就把好端端的苏联给玩没了。
戈尔巴乔夫显然没有搞明白,禁酒令把他推到了斯拉夫人的对立面。
戈尔巴乔夫显然没有搞明白,历史上那些杰出的政治家,要么自己爱喝酒,要么善于引导爱喝酒的斯拉夫人。参考两个例子。
例子一,斯大林自己很爱喝酒,而且很乐于把同餐者喝得酩酊大醉。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终于逮着机会和丘吉尔大醉一场,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例子二,当年彼得大帝为改变俄罗斯命运而改革。他要剪掉斯拉夫人的大胡子、移风易俗,但推行起来很困难。
彼得正郁闷之际,某大臣告诉他,“陛下改革没打动人心啊”。
彼得问,“怎样打动人心呢?”
“赏他们酒喝啊。”
彼得大帝恍然大悟,下令“剃须者免费喝酒”,事半功倍。
——这才是圆滑的政治家该干的事儿。戈尔巴乔夫看起来更像一个惊慌失措的政治愣头青。
戈尔巴乔夫最终应该会想到,是禁酒令把他的威望弄没了。
原本就陷入泥潭的苏联,因为带头人威望损坏而万劫不复。其实戈尔巴乔夫本人也喝酒,他很喜欢亚美尼亚产的白兰地,有时候也喝上2-3杯伏特加。
自己喝酒却提倡大家不喝酒,这显然是行不通滴。
斯拉夫人就这样从历史巅峰跌入低谷,犹如北极熊庞大的身躯被小小的酒瓶绊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