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是不是已经洗白上岸了?
当你要写爱情,就不能只写爱情。
要写三月的沥沥春风,九月的飒飒秋风,写人约黄昏后,写替人垂泪到天明。
写机场等待的夜晚,写异国他乡哭红的双眼,写落霞满天,以及那一转头就能让谁看见这一切的瞬间。
时间的深渊,飞禽走兽,山河表里,日月星辰,无一不是爱,无一不是情。
当你要写周鸿祎,就不能只写周鸿祎。
我们从延吉开始。
在延吉,咖啡店中一般配有炸鸡、炸猪排或者韩餐,这里的咖啡文化更类似于首尔的韩系咖啡,2022年部分延吉咖啡店还流行人参咖啡;黑龙江的部分四线城市,咖啡+红肠、油茶咖啡是热门产品;而在许多独立咖啡小店中,冻梨美食是菜单中必备品。
2020年曾有头部品牌的咖啡店从鞍山撤出,当时这家门店雄心万丈地把几款在全国销量靠前的单品放在菜单中,谁料这些单品销量平平。
而一些消费者慕名前来一两次后,便不再登门。该选址专员曾调研过一些消费者,结果被告知“附近的几个当地咖啡店,不仅允许在店里抽烟、打牌,还可以点烤串、盒饭。
人体最敏感的地方不是内脏,不是大脑,而是神经末梢。
对用户体验感知最密切的,不是大厂产品经理,不是广告投放老手,而是报刊亭大伯和出租车司机。
大道至简就是:你坐在1000元/平米的5A级办公室吹着冷气,怎么能设计出合理的,外卖小哥在骄阳下汗流浃背,每单延误工资惩罚的计算公式呢?
这里当然会涉及用户体量和数据的问题,但一个大厂工位上的人食不食人间烟火,毫无疑问其实是会影响他的专业深度的,马化腾多年前说腾讯的危机是不理解00后等新生代,但他自己有没有从头等舱走出来呢?
以前我在腾讯工作的时候,新员工过来,我都会告诉他按照新手指引邮件完成第一天的事情,我不会提供任何主动帮助,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窗口观察他的DAY1行为。
因为即使经历了简历筛选-笔试-群面-专业1面-专业2面-高管终面-HR面试几轮下来,你还是没有和这个活生生的人一起共事过,他究竟是怎样的脾性,是否言行一致,都是需要观察的课题。
其实新员工收到的第一天入职邮件和新员工手册,已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写好了该去哪里报到、哪里领工卡、哪里领电脑、IT服务热线是什么、HR联络人是什么。
我当然会觉得是个正常人都能搞定这一切,何况这是按照腾讯的标准招进来的人,阅读理解和执行力应该不会存在问题。
以我自己为例,我大学第一份工作要求我去异地面试,那时候我还大四没毕业,就一个时间和地点,陌生的城市,那时候高铁还没开通,自己屁颠屁颠坐十几小时火车,倒3趟公交车(那时候智能手机也没普及,坐哪趟公交车纯靠看火车站买的纸质地图),准时到了公司。
但我发现这世界是个草台班子的论调适合任何时候,任何场景。
名校毕业的同学们,往往还是劈头盖脸就来问我IT在哪里,去哪里领电脑,虽然邮件里写了XX大厦XX楼XX室,但他们兴许觉得大家是同事就应该互帮互助,这也没毛病,只不过这么简单的事情真的需要别人帮助?
然后更多需要帮助的环节是组装电脑,一个空白工位,如何变成一个能办公的工位,尤其是以前都是台式办公的时候,把显示器和主机、键盘、鼠标正确的连接起来,然后接上电源、网线等,这个过程会难住一些同学,尤其是女同学,虽然我觉得这是再基本不过的事情了,但后来我也想明白了,人家可能也只用过笔记本电脑,只有男生才喜欢攒机玩游戏。
像我这种大学的时候不仅自己攒机玩游戏,还一个人用猫、路由器、HUB组了个上下三层楼,十几个人一起用的网络的人,还是少数。(因为以前校园网慢,玩游戏还是得自己拉ADSL)所以我后来也不会以基本的IT技能去要求新同事了。
大人,时代不同了,PC时代的老古董怎么去理解智能手机时代的新人类。
但还有一个冥顽不化的老古董最近想当新人类。
就是周鸿祎,红衣主教。
坦率的说,360在安全方面的实力,以全球范围来论都是数一数二的,以前工作电脑遇到一些疑难杂症,腾讯的IT工程师都是叫我们自己安装个360电脑管家自己解决。
最近因为新能源车,周鸿祎和雷军成为了两大顶流。
但我发现周鸿祎还是食古不化的人。
因为我家里这台放在书房,丫丫写作业的时候我在旁边码字的电脑,还时不时的提醒我3721的流氓故事远未结束。
谁提醒我的呢?360自己提醒的,比如你装个360电脑管家,就会免费获得若干流氓广告,他们花样还多得很,换着名头轮番上阵,下面截图还仅仅只是一小部分:
然后我随手一搜索:
哎,梦回十多年前,3721流氓广告的衣钵被360完美继承了,我也不是没关闭过,但还是不管用,哪怕你点击过广告上的“最近14天不弹广告”,照样继续弹,要不怎么说是流氓广告呢。
让我想起了以前多个电脑助手打架的时候,一个助手帮你清除另一个助手,但自己照样在桌面耍流氓,最后就成了养蛊一样,让各个助手互相杀,看谁能清除谁。
而周鸿祎这样的劣迹艺人,又成了时代流量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