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里拉暴跌,又把央行行长给解雇了!
作者:李建秋的世界
来源:李建秋的世界(ID:lijianqiudeshijie)
土耳其里拉暴跌,又把央行行长给解雇了。
我说“又”的原因,是去年七月份才解雇一个央行行长,土耳其的央行行长和当年日本首相的更迭频率有的一比。
解雇的原因很简单,土耳其里拉自今年年初到现在,又贬值了30%,这还是在美元贬值下导致的,想想中国在2020年汇率反而涨了不少,这土耳其经济今年恐怕是看不得了。
埃尔多安自称是“高利率的敌人”,他多
次呼吁降低借贷成本。上周末,他表示,土耳其正在与那些将土耳其挤在“利率、汇率和通胀的魔鬼三角”中的人展开经济战。这次里拉大贬值其实原因也不复杂:拜登上台可能就不会像特朗普一样,对土耳其听而任之了,而土耳其的外汇储备已经快枯竭,高通胀以及频繁解雇央行行长导致外汇市场不稳定,土耳其的经济已经呈现下行螺旋。
虽然从2001年到今天,土耳其的账面很好看,但是土耳其经济虚的很。土耳其在2001年通货膨胀率高达50%,一直到货币危机解决后才逐渐好转,但是通膨一直居高不下,年年都在5%到10%,2017年一年就超过10%。
从2003年到2018年,土耳其货币发行量增加了24倍,本国货币一直在贬值状态,美元兑土耳其里拉一直在升值,从2004年到2018年3月,也就是土耳其爆发货币危机之前,美元兑里拉已经升值了61%。
而土耳其货币危机要追溯到2014年,早在2014年土耳其外汇储备就开始被动减少,土耳其此后一直采用抛售外币换本币来维持汇率,但是抛售外币是需要外汇储备的,在抛售的同时,又增加了市场对于里拉的贬值预期。
经济圈经常说到土耳其债务问题,实际上如果看土耳其经济增长率,土耳其债务本来不是太大问题,但是土耳其外汇储备跟不上债务膨胀率,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大量外债让土耳其经济非常脆弱,非常容易受到国际影响,只要稍微风吹草动,比如说2015年的美联储加息,立即吸引国际资金回流美国,当时的发展中经济体倒了一片(中国除外)。
其后又因为政治问题,土耳其和美国与欧盟关系交恶,美国开始对土耳其的钢铁和铝征收高额关税,外加上土耳其四面出击,政治环境越来越差,其国家又相对较小,根本承受不起埃尔多安的挥霍,于是就成这样了。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土耳其,墨西哥,巴西,智利,这几个国家人均GDP相近,经常拿出来相比,我们看一下这几个国家10年来的人均GDP:
从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2010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均GDP也仅为以上各国的不到一半。
从2014年后,其他几个国家(中国除外)都出现了一定的倒退,这主要是因为2015年美联储加息导致的,而且一次加息导致这些国家全部没有喘过气来。
2019年中国人均GDP过万,而墨西哥,巴西,土耳其的人均GDP不进反推,反而不如2011年左右的GDP了,智利稍微好一点,但是也没有好到几分钱,只是后推的不像那几个国家如此激烈罢了。
根据IMF10月份预测的各国的GDP的表现,其中:
中国:1.9%
土耳其:-5%
巴西:-5.8%
墨西哥:-9%
智利:2.9%
整体来看,中国依然为正,由于中国的需求提升,矿类的价格涨了不少,智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铜矿国家,外加上这几年中国消费的提升,车厘子买了不少,最近都开始用车厘子专机来对中国发货了,中国占智利车厘子对外出口的90%,智利人口少,即便是看起来不显眼的车厘子,对智利的经济有相当的助力。
至于土耳其,巴西和墨西哥,就比较惨了。
如果说土耳其最近政治上作死作的比较多,导致一定的经济问题。墨西哥和巴西只能用费拉不堪来形容了,疫情原因,各国锁国,对于中国这种年年对外旅游逆差,而且是大幅度逆差的国家来说反而是好事,对墨西哥和巴西这种旅游业占比不小的国家来说,就是噩梦了。
很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大多数五个方面出了问题:
人口红利和自然资源的禀赋枯竭。
内需不足,结构错配
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
过度依赖全球市场
科技和产业升级受阻。
以巴西为例,1960年左右,巴西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和日本相似,人均GDP差值不到300美元,但是此后,日本的供给侧方面,制造业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计算机,软件,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各个方面突飞猛进。需求侧方面搞了十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不断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日本消费率从1970年以后不断上行,构筑了牢固的国内经济内循环。
而相对于巴西来说,1960年国际上的二战重建基本结束,巴西享受到了初期的高增长,此后制造业迟迟得不到升级,劳动生产率增长极其缓慢,高通胀, 超前城市化,贫富差距巨大,结果迟迟做不到国内经济的内循环。
而和巴西想对比的是阿根廷,1913年阿根廷富的和德国似的,20世纪30年代,当时全球经济大萧条,阿根廷直接脱离国际市场,单独搞内循环,结果搞了50年,阿根廷还没有脱离中等收入水平。而到了80年代,受美国的新自由主义影响,又猛然转向,在扩大经济金融制度上激进的开放,在九十年代风光几年后出现了产业升级停滞,经济治理失序,人力资本落后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从2001年到今天,阿根廷的经济好一阵子坏一阵子,外债问题,恶性通胀,货币贬值频繁上演。阿根廷债务危机已经搞了九次了。
出现债务危机就立即指责政府对IMF过于屈从,然后民粹主义,高通胀和低工资并行,阿根廷债务问题每隔几年就复发一次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然,这只是表象,根子里面实际上是政府治理不良。不客气的说,拉美国家的治理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垃圾,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之类的我就不说了,就算模范生智利,两毛钱的地铁涨价都能引发全国骚乱,治理能力可见一斑。
西方媒体大多数把中等收入陷阱归结在两个个方面:产权制度论,福利过度论之类的理论上,实际上有效的治理才是根本。
举个例子:国家需要科技升级,产业升级,这是一个国家是否能突破的关键,而产业升级需要人力资本的提升。
以人力资本为例,中国的人力资本一直在上升,从PISA的基础教育测试可以明显看出,儒家文化圈一直是名列前茅,而拉美文化圈一直处于尾巴,根据2018年的PISA测试,79%的拉丁美洲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这三个主要测试项目的得分较低。这明显是拉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出了问题。
如果人力资本和其他国家差一大截,是怎么用产权制度之类的东西都弥补不了的。
过去我对拉美国家的教育只有数据概念,没有直观性概念,后来在YouTube上看到一个混血儿,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乌拉圭人,讲了一些在乌拉圭上小学的事情
这个UP主叫金鱼脑,小学在台湾上的,中间转学到了乌拉圭,在上学的第一天,在上课的时间只有她一个人看课本,其他的乌拉圭小朋友全部在乱叫,乱跑,乱丢东西,骂老师。
这还不说,一个小学的班上,就开始小团体分明了,小学女生组成女人帮,爱化妆,爱八卦,互相猜忌,小学男生玩朋克风,然后互相排挤,台上老师在讲课,台下的学生同时在打架,聊天,传纸条,吵架,丢东西。
考试的时候,老师会说:“同学们,答案在课本75页,但是大家不可以看哟。”
然后所有的同学都在抄。
摊手……无奈……
乌拉圭人均GDP高达16246美元,比上面几个国家都要高,治理都算好的,这就是拉美的教育水平。
这种水准的教育,指望他们怎么去“科技和产业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