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军机在南海投放不明物体?
作者:龙牙 近日,美军机在我南海上方徘徊并丢下可疑物品,我方前往附近海域打捞,发现了美军的潜艇侦察器。
来源:龙牙的一座山(ID:Longyadeyizuoshan)
视频里面出现了一个含有产品信息的镜头:
上面显示的信息是一块由美国著名声呐设备制造商“超级电子Ultra Electronics”制造的电池,是个一次锂金属电池(primary lithium metal battery),电压6伏特,应该是两个串联的。下面是电池的一些使用禁忌,诸如不可充电、不可拆解,不得短路,不得焚烧或暴露在温度高于80摄氏度的环境。
这个“一次锂金属电池”实际上是一种不可充电的锂金属原电池,就是把锂金属棒泡在非水性的电解液中,用电化学反应获得一次性电流的电池,跟我们常用的“锂聚合物电池”是两码事,常见用在军用一次性设备上。
这是个纽扣式的一次锂金属电池结构,二氧化锰做正极,锂金属做负极。大家都知道锂金属特别活泼,接触水会发生爆炸,实际上这种电池的安全性特别差,我玩炸过好几个。
这家Ultra Electronics不知道为什么还在用这种电池,可能是美帝确实日薄西山了吧……
哪怕一次性的你也好歹用个安全性好一点的,万一炸了咋整?大家是没见过这玩意儿炸的那个动静,先是电池包鼓包冒烟,然后就是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接着是完全无法扑救的大火:金属锂燃烧是没有任何灭火剂可以扑救的。
Ultra Electronics是一家规模挺大的美国军事装备制造商,主页不用科学上网也能看:
一般来说这些特种间谍装备都不会在里面任何零件上面打标,包括一切可能泄露制造商信息、装备性能指标信息的字码,甚至制造日期、使用须知都不会印上去。不知道为什么美国这次明明投放的是保密间谍设备,就这么明晃晃把制造商信息给印电池上,结果被人捞起来实锤了吧?
这就傻缺。
这种一次性声呐浮标肯定是不考虑回收的,电池都是一次性的,用完就不管了,茫茫大海自生自灭去。
另外这个声呐浮标的技术水平确实不高,应该是2000年左右的技术水平,没有安装卫星天线或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个人推测是个“发声器”,只向外发射声波用于海底测绘或者潜艇探测,不管水声侦听,侦听是另外的设备的事情。
1)处是暴露在水面上方的部分,这地方没有任何天线存在的痕迹,只有一块绿色的圆形PCB板,根据上面的针脚看应该就是一块简单的“傻电路板”,主要起连接总线的作用,本身不具备功能;
2)处的数码管暴露了这玩意儿的技术水平;
3)处几个比较明显的焊脚,这个是典型的军用设备焊接工艺,侧面佐证了这玩意儿也就2000年左右的技术水平。
讲一点儿简单的水声对抗常识:真正的大型潜艇在水下一般是不开主动声呐的,也就是自己的声呐并不会发射声波,一旦开了主动声呐模式毫无疑问立刻就会暴露自己的位置,所以除非确认自己是安全的时候,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开主动声呐模式来搜索敌方潜艇舰只或者探测海底地形,平常都是不会主动发射声波的。
那么难道就只能在被动模式下守株待兔吗?
也不是的,美帝这一波小手段就是一种解决方案。
由第三方设备发射声波,潜艇声呐只管守听回波。第三方设备由别的平台发射,比如这次的反潜机空投,本身非常便宜,你打了捞了也不心疼,这样就避免了暴露潜艇本身。
另一种是使用拖曳声呐,就是屁股后面拖个长长的绳子,末端挂一个发声器,效果也是一样。
还有潜艇本身也可以扔发声器,扔了就不管了,它自己会发声。
这次南海捞上来的不明物体其实就是一个最便宜的那种发声器,造价给中国华强北来搞的话分分钟给你干到1000块以下去的那种,咔咔往下扔。我也不大明白美国怎么拉胯到如今这种程度,还在用这么落后的发声器,数码管都还有……
至于目的么肯定是在南海展开了水下对抗,玉渊潭天能够泄露出来这些视频,也是侧面透露出当前南海水下对抗的现实。南海一直是中美水下对抗比较激烈的地方,所谓的“声呐不含铜,打捞也无用”的梗就是这么来的。
当前南海,菲律宾管闹事、美海军管压阵的模式已经破产了,菲律宾堂堂海军特种突击队,被中国警察暴揍,军人被外国警察集体暴打这种事情放我身上我都不敢想是怎么样的一种屈辱,菲律宾和美国居然就这么忍了!
这是何等样宽宏大量的牛头人(NTR)气度!
前两天中国海军这一套在美国眼里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夫目前犯”吗?黄毛得意洋洋、苦主忍气吞声、女主销魂噬魄……
眼看着菲律宾就在自己面前被黄毛摁在地上,你要说美国就此真的忍气吞声也不现实,肯定是不服气的,否则不是真的成了牛头人酋长了吗?
看这架势也不像啊!
但是你让他真的派水面舰队过来也不现实,海警揍了菲律宾海军特种突击队以后,美国航母舰队跟屁股着了火似的飞一样跑了,把“女主”菲律宾扔沙滩上当RBQ。中国现在巴不得他跑过来在太平洋西岸地区直接跟中国发声对抗,这样我们花钱少、他花钱海了去了,他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暗戳戳搞点儿水下对抗是现实的手段。中国海军目前最大的弱项就在潜艇、水下,毕竟发展中国家嘛,美国不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才怪。
也就这几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