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争取到的光也照亮了我们
“你凭什么赢得别人的尊重?”
“我靠我为我的权利所做出的斗争。”
这部传记片《妇女参政者》,被称为女权主义,其实,女权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歧义,
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交软件上,很多人开玩笑地用“女权”轻易地否定一些女孩有理有据的论证,我们更应该说的是——权利。
这一部的选角真的很赞,关于女主,第一次看她的电影
是《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黛西,非常惊艳。
女主骨架比较娇小,所以会有种反差感。瘦小的身躯却有着坚强的意志。
我一直忘不了,当时看《大法官金斯伯格》,猛然意识到,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平等教育,
其实不过几十年,不得不感谢九年义务教育,我小的时候,有多少农村家庭,在面临只能二选一的情况下,都是眼都不眨地送儿子去读书。
而追溯到更早的时候,我们应该感谢这部传记里的女性们。
故事发生在1912年的英国伦敦,当时,女性没有参政权、受到不平等对待,尤其是底层女性,逆来顺受地过着艰辛的生活。
她们在工厂里忙忙碌碌,却只能得到比同工种的男工更少的工资。
工资拿到之后还没捂热就要交给丈夫。
一开始看到工友去参加暴乱抗争,默德非常慌张,
到后来,阴差阳错地被推到国会提供证词,她没有慷慨激昂,
只是平静地诉说着自己的身世,却触动了很多在场的男性政客。
她们满以为这些一脸真诚的政客会答应她们的请求,想不到最后遭到了警察们的警棍驱逐,以及收监入狱。
当她看到工友的女儿被洗衣厂的老板猥琐的时候,想到了自己年幼的时候也是被这样对待的,愤怒,屈辱,更坚定了她为女性,为自己争取权利的决心。
为了让女性们的声音被听到,她们诉诸暴力,因为战争是男性唯一肯听的语言。
因为就像片中的Violet说的那样,现行的法律没有给予我尊重,那我为什么要尊重它?
她们炸掉邮筒,炸政要官邸,被捕入狱,想要绝食抗议,却被按压着从鼻子里倒灌进牛奶。
可是这样的消息很快就被国内的媒体压了下来。
警官威胁默德,想要拉拢她,希望她能通报行动的信息。默德写信给他说,“我们是平等的,我的价值不比你多,也不比你少。我们在千家万户,是人类的一半,你们无法阻止我们!我们最终会胜利!”。
除了身心的摧残,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丈夫的不支持,丈夫觉得她丢脸,把她扫地出门,
默德对和自己年幼的儿子分开,伤心欲绝,可是,当时,孩子是属于丈夫的,她只能听从丈夫,甚至到了最后,丈夫因为一个人没法照料,把儿子送给别人养育,默德虽然痛彻心扉,却无能为力。而这也更让她坚定了自己坚持的方向。
当同伴为了博得世界的关注,冲入赛马场,撞向国王的马匹,她用自己的死换来了世界对女性权利的关注。
电影的最后出现了一行行字幕:
1918年,年满30岁女性拥有投票权
1925年,法律认可了母亲对孩子的权利,
1928年,女性与男性有平等投票权利,
1944年,法国,
1949年,中国,
1971年,瑞士,
2003年,卡塔尔,
2015年,沙特阿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