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丰田总裁怒斥中国经销商太黑心
想象一下,当一款在日本本土售价仅为30万人民币的车型,到中国却要100万人民币,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加价现象的背后原因
在中国,丰田埃尔法的售价飙升至100万人民币,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多重复杂因素。
据了解,经销商的“配货制”是导致加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丰田的销售策略,经销商每引进一台热门车型,往往需要搭配几台销量不佳的车型。
这种不平等的配货模式迫使经销商在热门车型上加价,以弥补那些滞销车型的亏损。
供需关系的失衡也是加价现象的推手。丰田埃尔法作为一款备受追捧的“神车”,市场需求远远超过了供应量。
在这种供不应求的市场中,经销商看到了加价的机会,利用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通过提高售价来增加利润。
另外,平行进口的玩法进一步加剧了加价现象。
一些商家通过海外直接进口车辆,绕过了正规的销售渠道,这种操作虽然增加了成本,但也为经销商提供了更大的加价空间。
在这种模式下,车辆的价格往往更加离谱,进一步推高了市场售价。
根据媒体披露,丰田经销商的加价手段五花八门,包括强制购买装饰、延长保修期、强制贷款购车等。
更有甚者,一些4S店还会收取“上牌费”、“公共抵押费”、“区域保护费”等莫名其妙的费用。
这些费用通常不会出现在发票上,如果消费者要求体现在发票上,还需要额外承担15%的购置税,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丰田的立场与责任
实际上,丰田总裁章男对中国经销商的加价行为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他公开指责这种行为是经销商的自主行为,但是与丰田公司无关。
但这表态并未完全平息公众的质疑。事实上,丰田公司在经销商加价行为中的角色并非完全清白。
早在2019年,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丰田中国进行了处罚,原因是其统一经销商报价、限定最低售价的做法违反了《反垄断法》。
这笔罚款高达8761.3万元人民币,反映出丰田中国在经销商加价行为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这表明,丰田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默认了经销商的加价行为。
有意思的是,尽管丰田公司试图通过推出线上订车服务来减少加价现象,但这措施并未得到经销商的积极响应。
经销商们并不愿意仅仅成为交车的工具,线上订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变成了一种形式。
实际操作中,在服务条款中明确指出“成交价以您和经销商达成的协议为准”,这实际上为经销商留下了加价的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丰田章男的表态显得有些无力。尽管他强调丰田始终把顾客放在第一位,但实际的市场行为与这一理念相去甚远。
市场与监管的变化
随着市场环境的演变,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自主品牌的崛起和新能源车的搅局,使得日系车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追捧。这市场反转其实对丰田等传统汽车品牌构成了强大挑战。
自主品牌通过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这不仅削弱了丰田等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也迫使它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市场策略。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丰田的销量数据显示了市场变化的直接影响。
据报道,丰田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滑了27%,这显著的下滑反映了市场对丰田加价行为的负面反应。
结束语
利润自己拿,好名声自己揽,丰田还是真会想。
不过,有一说一,很多4S店的操作也确实挺让人恶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