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儿子变女儿,LGBTQ的丑陋,奥运会的圣火也烧不完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群魔乱舞”,令我哭笑不得、不吐不快。(点击链接阅读:《给巴黎一次办奥运会的机会,他把全世界网友干沉默了》)。
今天我来聊一聊对LGBTQ内容的看法,我觉得法国打着包容、时尚、多元化的旗号,过分强调LGBTQ和性解放,严重偏离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是完全忽视了自己作为一个国家、一个东道主,在国际型盛会上承担的责任。
法国忽略了全球各个国家的宗教信仰、文化准则和道德标准,以及后续比赛场上各种乌龙和BUG,这是一种傲慢、无礼、嚣张。
无差别地输出内容,恰恰不是包容和多元化,而是一种无能、狭隘和短视,对LGBTQ群体的丑陋的充分接纳和暴露,恰恰让无数不了解这个群体的大众和媒体,以为LGBTQ等于审丑、暴露、性乱交、无下限。
如果说魔改、丑化的《最后的晚餐》冒犯了宗教信仰者,那么如此癫狂、外露的表达,本身就是对LGBTQ群体的冒犯和丑化。
试问难道LGBTQ就没有符合公共审美、正常精神状态的人?难道LGBTQ人士奇装异服、三人行、开放关系、滥交、身体暴露才是真正的政治正确?
这是助推LGBTQ进入大雅之堂?还是对LGBTQ的公开审判和凌辱?
我有朋友是LGBTQ群体,我觉得TA们挺正常,在生活习惯、个人修养、情感关系、工作等方面都很正常,甚至比大部分的正常人还要正常。
更尴尬的是,我猜想甚至连当事人LGBTQ群体,都没法对这个开幕式评论,如果赞扬,貌似就承认自己就是这样丑陋,如果批判,那不就是扼杀了自己曝光的机会,自己打自己的脸?
LGBTQ作为21世纪的重要的“文化运动”,貌似比女权主义和同性恋还要“来势汹汹”。
无论你是不是LGBTQ群体,都要警惕这些用平等、包容、多元化编织起来的谎言和洗脑毒药:
第一、LGBTQ群体不等于丑陋、不等于无下限、不等于滥交、不等于多人关系、不等于随时随地暴露身体。我相信他们的绝大部分人有正常审美、有正常的情感需求、有正常的生活习惯。
第二、LGBTQ的背后是一门暴利的生意。我曾在一部外国电影中看到,一位LGBTQ人士为了支付高昂的手术费用,不得不去抢劫、fandu、yuanjiao 等。如果人们接受了这种性别认知,就几乎成为了消费主义案板上的肥猪肉。
外科手术、药品、激素、心理辅导、性用品等一系列的开支,动辄十几万美金起,如果变性手术常发生于青少年,这些费用都要由他们的原生家庭来承担。
第三、不恰当的价值观表达,将深度影响青少年,破坏家庭和谐。
不恰当的价值观过早影响孩童的性别观,对孩子带来的认知障碍以及对家庭这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单元带来的分裂、冲击是不可逆的。
试想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所谓的独立、自主、人权,非要去做变性手术,如果父母支持,那么这些手术费用将由家庭来承担。
如果父母不支持,他又执迷不悟、非做不可,极有可能离家出走或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手术费用,最终导致孩子与父母关系破裂、家庭支离破碎。
而由于青少年在心智、身体、心理上没有发育健全,还无法像成年人一样百分百地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当然有的成年人也未必能百分百对自己负责),手术是不可逆的,这种变动对孩子和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
就连马斯克这样手握金钱和资源的顶级大佬,都没能阻止自己的儿子变性成女儿、改名字,跟他脱离父子(父女)关系,可见LGBTQ的歪风吹得有多大。
我们再悲观一点,想象力再丰富一点,前有同性恋所谓的恋爱自由,那至少是在两种性别之间,大众被按头接受了。
那么LGBTQ文化宣导下,人的性别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那么后续人伦、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不是都可以被调转、可以自由选择?
鼓吹人的性取向、性别、自我认知可以随意扭曲、选择,是所谓的公平、多元化、性别尊重,还是一种对人的奴化、矮化,通过制造对立、混乱来对群体进行收割?
奥运会是一个很纯粹的、追求体能和意志力的极限、歌颂和展现人类在竞技、心智等多个领域的成就的国际型盛会,无论平日里各个国家、群体、文化差异有多大,至少在奥运会这个层面,奥运精神、体育精神应该是普世的。
我们热爱奥运会,我们喜欢看体育竞技节目,我们关注奥运会冠军,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作为普通人,向往运动员那样磅礴的家国情怀、体能极限、对梦想矢志不渝的追求和坚持。
另一方面是我们通过奥运精神作为一种媒介,暂时打破意识形态、经济、政治利益冲突,实现国与国、群体与群体、文化与文化、人与人的平等交流。
从这个角度,法国奥运开幕式彻底地失职了。
或许这应该成为一个契机,促使大家反思一下,靠艺术、时尚、商业支撑起来的“发达国家”到底是不是外强中干?
还是借奥运会开幕式有意为之,冒险试水,以便于后续用时尚、精致的利己主义、多元文化包装出来的消费主义镰刀,收割全世界的LGBTQ群体?
所谓的多元化、松弛感,根本上是傲慢、懒惰、自私与阴谋。
无论你是不是LGBTQ群体,都应该警惕。
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最终都要为自己的傲慢和短视,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