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贵族在「百鬼夜行之日」抵御妖魔鬼怪的荒诞自保手段
若提到鬼,大部分的现代人都会想到小说这类文学作品中的鬼对吧。但在古代,有些史书也记录了与鬼相关的事件。
例如,六国史(由天皇下令编撰的六部国史)之一的《日本三代实录》仁和三年(西元887年)8月17日一节就提到一则美女被鬼吞吃的事件。
天皇居所极近之处,发现了鬼入侵的痕迹?
8月17日亥时(下午9点~11点),有三位美女正准备走过武德殿东边的松原时,发现一位相貌清秀的男性站在松树下面。这位男性牵起其中一位美女的手,之后便将美女带到松树底下聊天。
其他两位女性等了一会儿,渐渐地听不到两人聊天的声音,于是便走到松树附近,查看怎么回事,没想到却在地上看到那位女性的手脚,身体与头颅已不知去向。
吓得花容失色的两位美女急忙跑去右卫门的阵营报告此事,阵营的士兵前去搜查后,发现就连残骸也不见了。听到这件事的人们都觉得那位美男子是鬼怪,而美女则是因为鬼怪而消失。
据《日本三代实录》的记载,这个月在都城发生的怪事多达36种,多到无法一一收录,所以只记载了广为流传的怪事。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此外,《扶桑略记》延长七年(西元929)4月25日一节也有半夜在宫中发现鬼脚印的纪录。据说是在玄辉门的内外两侧与桂芳坊周边发现的。它写道在中宫厅与常宁厅的内部发现了最多的脚印。这些脚印看起来很像是大牛的足印,有两蹄,也有三蹄的脚印,而且还有蓝色与红色的毛混杂其中。
此外,还留有在常宁殿亲眼目击鬼怪出没的纪录,以及在鬼脚印之间,掺杂着小孩脚印的纪录。顺带一提,玄辉门是大内的北门,常宁殿是皇后的起居处。换言之,在距离天皇居所极近之处,发现了鬼入侵的痕迹。
一般认为,鬼的脚印为两只脚趾或是三只脚趾。所以这些二蹄或三蹄的大脚印才会被视为是鬼的足迹。正因为这事在当时是件值得记录的大事,所以才会在史书留下纪录对吧。
由于鬼总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作怪,所以很难看清它的身影,有时候还会变身,带来惨不忍睹的死亡,所以总是令人害怕。一如许多史书留下了鬼于何时、何地、对谁、做了什么的纪录,这些多不胜数的纪录都是国家的重大事件。留下纪录是为了避开危险。
百鬼夜行,喝醉就不怕了吗?
基本上,鬼都是在半夜现身,因此若在夜间外出,就有可能遇到一群鬼,也就是所谓的百鬼。
一般认为,百鬼会在「夜行日」出现,因此这种日子总是为人恐惧。夜行日是阴阳道的概念,源自中国占卜术、咒术与祭祀内容的阴阳道在受到密教的影响之后于日本扎根。日本还设置了阴阳寮这种官方机构,而隶属其中的阴阳师则是官僚之一,负责占卜时辰、方位,并施行各种咒术。
中国的《后汉书》第四孝和帝纪提到,遇到百鬼出行之日时,百姓必须躲在家中,闭门不出才行,所以夜行日应该是源自中国的信仰(田中贵子《看得到百鬼夜行的都市》)。
贵族子弟的基本教养书籍《口游》(于天禄元年(西元970年)写成)也记载了避开百鬼夜行禁忌的咒语。
加多志波也
惠加世世久利尔
加女留佐介(天惠脱ka)
比安志惠比
和礼惠比尔多利
这首和歌的意思是「不管你是坚硬的大石头还是什么,尽管来吧,我已喝得醉醺醺的,手脚都醉得东倒西歪」,换句话说,既然都已经喝得脚步不稳,酩酊大醉,鬼也就不可怕了。
的确,一旦喝醉,视线就会变得模糊,脚步也会不稳,什么事情都显得较无所谓,胆子也会变得更大。说不定比清醒的时候,更不怕被鬼吃掉呢。藤原清辅(西元1104~1177)的歌学书《袋草纸》以及镰仓时代初期的百科事典《二中历》都有这段咒文,看来大部分的贵族都知道这段保护自己的咒文。
此外,《口游》也记载了夜行日的日期。根据《口游》的记载,一月与二月的夜行日为子日,三月与四月为午日,五月与六月为巳日,七月与八月为戌日,九月与十月为未日,十一月与十二月为辰日。
由于日本的历法是由中国传入,所以也是由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总共六十种变化。具体来说,就是由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这个顺序组合而成。因为十二地支共有十二个,所以一个月会有2或3天的夜行日。
不在乎还是很在意?
那么平安时代的贵族是如何看待夜行日的呢?让我们从享尽人间繁华,人称御堂关白的藤原道长看起。藤原道长的日记《御堂关白记》宽弘九年(西元1012年)正月二十日一节提到了夜行日。顺带一提,这一天为戊子日,刚好就是夜行日。
天皇(三条天皇)传来多道旨意,故前去内里晋见,直到深夜才离开皇宫。本想去拜访东三条第的尚侍(藤原妍子),但今天是忌夜行之日,只好作罢。
藤原妍子虽然是藤原道长的女儿,但此时已贵为三条天皇的中宫,正在准备立后(准备成为皇后)的相关事宜,想必藤原道长与三条天皇的谈话内容,也与藤原妍子的立后有关吧。
这次的进宫有可能比藤原道长预计得更久。由于这天是夜行日,所以藤原道长才放弃前往女儿的住所拜访,以免碰上百鬼夜行的风险。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话说回来,三条天皇似乎不太在意夜行日,也未顾虑藤原道长的安危,否则应该会在夜幕低垂之前就停止谈话才对。或是天皇想故意留住藤原道长,让他没时间去打扰藤原妍子。这是因为,众人认为,三条天皇不一定真心想要立妍子为中宫。
三条天皇身边早有藤原娍子这位为他生了六个皇子的女御(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嫔妃),所以天皇不太希望因为藤原道长的意思而冷落这位藤原娍子,只立藤原妍子为后。
最终,三条天皇于同年三月向藤原道长提出一帝二后的提案,也就是立藤原娍子为皇后,立藤原妍子为中宫;最终藤原娍子成为皇后,藤原妍子也成为中宫。
藤原道长为此感到不悦,所以故意挑在藤原娍子举行立后仪式的当天,举行中宫妍子入住大内的仪式,导致只有四位公卿出席了娍子的立后仪式。藤原道长此举无疑是在找碴。
由此可知,三条天皇与藤原道长的关系并不亲近,所以也不排除三条天皇可能是故意在夜行日的时候,让藤原道长待到半夜才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