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剧如何正确颠覆被神格化的战国历史英雄
一门三杰的故事在数百年的历史故事里被不断吹捧崇拜,怎么到了编剧三谷幸喜手上,《真田丸》偏偏要给幸村漏气呢?这是颠覆还是存心漏气? 《真田丸》是一部剖析「下克上」时代精神的作品。颠覆只是三谷的工具,从来都不是目的。
蓊郁山道里,有群人马正在逃难,突然他们遭到盗匪围攻……就在此时!人马中窜出一人!他是日后历史上被尊称「日本第一兵」的真田幸村!幸村拔出长刀,看来这群杀人越货之辈要去见阎王了!饰演幸村的堺雅人举刀往前一踏……突然,敌人起身向他冲来,他竟然跌了个狗吃屎。
这是2016年NHK大河剧《真田丸》的一幕,由堺雅人、长泽雅美、大泉洋、草刈正雄等大明星主演,搬演的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真田一族的传奇故事。
真田幸村贵为日本第一兵,只身在决定战国命运的最终战役「大坂夏之阵」(大坂之役)里力挽狂澜;幸村之父真田昌幸是机智过人的谋略家,有「表里比兴之辈」(表里不一之意)的称号;幸村之兄真田信之在战国之后延续真田家命脉,坚毅卓绝,被称为「不知名的名将」……
一门三杰的故事在数百年的历史故事里被不断吹捧崇拜,怎么到了编剧三谷幸喜手上,《真田丸》偏偏要给幸村漏气呢?这是颠覆还是存心漏气?
图片来源:NHK
弥漫着浓厚黜臭风情的《怎么办家康》
描写战国时代的NHK大河剧有百百款,「大河=战国」的概念,至今仍是许多观众的既定印象——也因此描写60年代申办东京奥运故事的《韦驮天~东京奥运故事~》会被视为特别的作品。
而对于观众而言,在经历战国大河剧五十年的历史陶冶之后,已经养成了一套固有概念:战国大河剧必然有位「英雄」,这位英雄必然经历风吹雨打,最终成长茁壮,克服万难完成史上伟业。《武田信玄》如此,《独眼龙政宗》如此,《韦驮天~东京奥运故事~》并非如此,因此收视率惨到不忍卒睹。
但英雄可以屈于人下,不能自己吃土,《真田丸》可不吝于让还未成为「真田幸村」、幼名「源次郎」的真田信繁吃土。这种颠覆我们前阵子才经历:在2023年NHK大河剧《怎么办家康》一开场,旁白慷慨激昂地称呼这次的主角德川家康为神君,下一个画面里观众看到的却不是家康的战场神君英姿,而是饰演家康的偶像松本润,哭丧着脸害怕上战场的凄惨模样。
图片来源:NHK
《怎么办家康》弥漫着浓厚的黜臭风情,一方面尊称家康神君,一方面「还原」他伟大生命中的诸多伟大名场面。这种还原抹去了这些历史名场面的神化描述,同时添加了编剧认为更写实的逻辑性。
《怎么办家康》试图告诉观众,家康不是吉时诞生的战神转世,他是不适合纷乱战世的天真小白兔,他害怕战争与责任,只能半推半就承担自己应负的地位。
每一集都给家康一个「怎么办」难题,家康不像历史传说里的老谋深算,他在历史上做出的正确选择,原来许多是来自他人的牺牲与托付。
这种合理化笔法是当代改编作品常见的套路,是一种「去偶像」后「重塑偶像」的手法。问题是,这种手法要破除立基于乡野传说的迷魅形象,它本身仍然得有立论的新基础,才能向观众解释,为什么真实战国故事的真相应该是这样,而非装神弄鬼的天意。而《怎么办家康》的立论基础,却全然是21世纪的进步思维:
原来善妒的家康正室,怀抱着以爱立国的伟大理念;原来家康重臣之所以背叛,是为了刺激主君做出正确判断;原来家康其中一位侧室是女同志……这种颠覆变成了一种洗白,变成一种向政治正确的靠拢。立意也许良善,但手法却粗糙又无礼,这些现代化改编与主线剧情有时甚至毫无关联,变成了廉价的推销与胡闹。
图片来源:NHK
但有趣的是,如果你将《真田丸》与《怎么办家康》摆在一起看,你会轻易发现,这两部作品却相互呼应:它们都想颠覆历史,以真实逻辑还原历史人物的行事动机。
两部作品都有初期弱小的主角,他们都身为弱小诸侯,必须看着身边大国的脸色,在压力下被迫做出违心之举或是一家离散;两部作品的主角一样在卑微的成长道路上吸收但是,两部作品的风格与戏剧效果却截然不同。
众星云集、大量偶像与年轻艺人主演的《怎么办家康》并没有吃到理应来自年轻观众的红利,它是目前大河剧史上家户平均收视率第二低的作品,只输给《韦驮天~东京奥运故事~》,但它却不像《韦驮天~东京奥运故事~》一般「叫好不叫座」,没有拿到任何电视奖项。
《真田丸》编剧三谷幸喜做对了什么?
而《真田丸》的胜利显而易见:它是自2011年《江・公主们的战国》之后家户平均收视率最高的作品,它荣获过电视圈银河赏、日剧学院赏、CONFiDENCE日剧大奖等等殊荣,这种叫好又叫座的成绩,还反映在它播映时引发的社会热潮上。
真田一族相关的历史名胜都引发了观光热,而当剧中才智综横的真田信幸退出舞台时,网路上也引爆一波网友的痛哭流涕……当然,当《真田丸》结束长达一年份的映期时,「真田丸ロス」(痛失真田丸)立刻成了日本网路热门关键字。
所以,《真田丸》编剧三谷幸喜,究竟做对了什么?
图片来源:NHK
答案很简单:颠覆确实是《真田丸》的重要元素之一,但颠覆却不是《真田丸》的唯一重点。 《真田丸》的主角是真田昌幸、信之、信繁三人,但三谷幸喜想呈现的不只是真田一族的兴衰,他的野心更大一点……
三谷想讲的,其实是造就真田三杰不凡的大环境,也就是说,三谷幸喜透过颠覆性的妙笔,剖析战国时代之所以为战国时代的本质——《真田丸》是一部剖析「下克上」时代精神的作品。颠覆只是三谷的工具,从来都不是目的。
代代侍奉武田家的真田家,在《真田丸》开场遭逢大变。武田信玄猝逝后九年,重臣纷纷背叛信玄接班人胜赖。织田信长已经蚕食鲸吞武田家大半江山,真田家仍想保住主上武田胜赖,却依旧无法挽回颓势。
德川家康大举追击逃亡的真田一族,一夕无主的真田家,只能选择投奔昔日之敌的北条家或是上杉家……最终真田家出人意外地转投灭主之敌的织田家,没想到,本能寺之变却终结了刚刚接纳真田的织田信长,一族之长昌幸只得转头求助于大后方的上杉景胜。
真田一族在三谷幸喜的笔下,成为了「下克上精神」的最佳代言人。这一族对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尽忠尽力,若是在太平时期,真田家应该是默默无闻的基础忠臣。但是,在下克上的战国时代,有武力就能大声,情义只是唬人的幌子。势力微薄的真田家,在武田家倾覆后只能自求多福。
况且真田家不过是信浓地区的国众之一,不是正统的地方政治领袖,在地还有许多自有武力的豪族。环伺的强敌们想一口吞下这片无主之地,在地的小老板们又各各想当老大,极力想保住家乡的真田家,只能不择手段,在夹缝中求生存。
小家族在战国的求生日常
图片来源:NHK
《真田丸》精彩地演绎了小家族在战国的求生日常:昨日的敌人可能是明日的朋友,今日的朋友可能明天就背刺你一刀。在真田家不断「转投明主」的过程中,三位龙头的形象也因此清晰了起来:一家之主的昌幸为了一族命脉,骗盟友、骗敌人、连亲生儿子都可以骗。
年轻时俊帅不可方物的草刈正雄,饰演这个大智若愚的老油条可说是得心应手。他有时装得颟顸无知,又会突然先发制人,真田家没钱没兵更没朋友,光凭昌幸的一张嘴胡累累,游走于列强之中,得了便宜还要卖乖,吃不到好处至少也要揩油过过瘾。 《真田丸》前三分之一的集数里,昌幸才是真正最受观众欢迎的主角。
大泉洋饰演的真田家大哥信之,与大泉过去爱开玩笑的银幕形象截然相反,信之是一个生错时代的角色,他诚恳踏实,善于守成,很难在这个分秒动荡的乱世活下去。真田信之当然与诡诈的父亲也不同调,时常被父亲不讲武德的调度耍得团团转,同时他也清楚自己并不是能传承父亲路线的继承人。
信之的弟弟信繁,才是最像父亲的真田之子。 《真田丸》开场的信繁,虽然还比不上昌幸的足智多谋,但在这些三谷幸喜刻意强调的失败中,信繁快速地从失败中优化自己的求生能力,慢慢变成我们在流行文化里熟悉的真田幸村模样。
难题不断地砸向真田家,一如后来每集都在问怎么办的《怎么办家康》,但在这些难题里,三个男人有截然不同的应对之道,而在问题接踵而来的过程中,这三条不同的求生之道也被不断地重复阐释,让观众从三个角色身上看见了三种战国人的命运。
《真田丸》里有战国群雄,每个角色都至少有一场戏,以不同面向去诠释战国时期的「下克上」是什么。满口忠义的上杉景胜是真心接纳真田家的「好人」,但上杉一路坚持与大时代逆风的潮流,最终也不得不向强权低头。
信浓国众之一的室贺正武,一直与昌幸是互不相让的同乡,双方也曾同肩退敌,但当他们双方的政治理念彻底分道扬镳,好兄弟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必须除之而后快的对象……饰演室贺的西村雅彦不愧是三谷幸喜的老班底,他的退场戏演得令人动容。
《真田丸》当然不是忠实改编史实,做为全剧最大的反派,德川家康被描绘成小家子气、记恨又有点软弱的喜剧角色。
演过不少豪杰的内野圣阳,演起这样的小人非常得心应手,把家康的跋扈与怕事演得淋漓尽致,有许多的笑点。例如家康在得知信长猝逝之后决定取道伊贺逃亡,由出身伊贺的服部半藏带路,这一路上遭遇不少令人捧腹的危难,活生生把家康九死一生的逃亡过程拍成了搞笑剧。
令人拍案叫绝的喜剧桥段
图片来源:NHK
喜剧是《真田丸》的重心之一,信幸谋才无碍,面对一族生死关头,决定抽签决定要投靠北条或是上杉,他一手握住代表上杉的红签,一手握住代表北条的黑签,要长子信之抽出决定命运的签。
但信之准备抽出父亲左手的签头时,却发现父亲紧紧地死捏着签;信之只好改抽右手的签,可是昌幸却仍然不放开右手。
信之忍不住问昌幸:「父亲你在干什么啊……您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而昌幸意气有点消沉地说……「这么重要的大事……我在想……用抽签决定真的好吗?」
这是三谷幸喜擅长的小把戏,一下就冲淡了这场决定真田命运桥段的严肃气氛……但是随后,信幸竟然把红黑两签通通丢入火中,他做出了让观众瞠目结舌的决定:面对织田信长的猛攻,他不选择北条也不选择上杉,而是直接投靠敌人织田。草刈正雄此时露出了奸笑,配上堺雅人与大泉洋惊愕的表情,这一集就在此结束,令人拍案叫绝。
在许多喜剧桥段的调剂下,前半求生后段决绝的《真田丸》,变得平易近人。观众在这些桥段笑得越开心,越喜欢这些角色,就会在后段这些角色必须做出残酷选择时,感到不舍心碎,这是《真田丸》成功塑造角色的证明。
当然,这出大河剧也有许多缺点,例如所有演员年纪偏高:当年36岁的竹内结子,要饰演妙龄少女茶茶;本来就老脸又凶脸的远藤宪一,要饰演其实不到30岁的上杉景胜,而当时43岁的堺雅人,更要从信繁15岁时演起。看到演艺资历丰富的他们,必须在《真田丸》里装笑年,熟知战国历史的观众可能会感到有点尴尬。
但这并不会对《真田丸》的娱乐效果造成太多影响,即便你对战国历史的了解,只是知道有织田信长或德川家康这几个名声响当当的人物,也不妨碍你享受《真田丸》。大河剧本来就是戏剧,它并不需要负担教育民众的重责。
更何况,《真田丸》全剧都在传达战国时期的时代精神,它从真田家这个大名羽翼之下的角落出发,随着信繁的脚步一路浏览战国各阶层为了求名、求利与求生所必须做出的牺牲与欺瞒,这样的人性浮世绘是不需要历史知识辅助也能感受的。
2026年,大河剧又将回归战国时代,这次将由《半泽直树》与《VIVANT》而倍受注目的八津弘幸执笔,这部《丰臣兄弟!》的主角,是秀吉霸业背后的重要男人,秀吉之弟秀长。秀吉一向是好感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
《真田丸》已经是八年前的作品了,但《怎么办家康》的出现,又让人怀念起这部过去的作品(或是更早的《军师官兵卫》)。战国故事说不完,要如何让新世代观众更加亲近数百年前的英雄豪杰,《真田丸》是一个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