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以淡雅著称的京都,对拉面却是意想不到的重口味?
京料理素以淡雅著称。一说京都人口味淡,是因为平安王公贵族多,都城物资供应也算丰硕,因此不需像武士平民那样以重口味和大量淀粉补充能量。不过,京都的拉面倒是很有名,而且家家都是重口味。
京料理素以淡雅著称,传说织田信长上洛后找来名厨烹调,对口味很不满意,扬言要杀死厨师。厨师央请第二次机会,信长果然十分满意,外人询问厨师怎么让信长满意?答曰盐加多一点。
料理素以淡雅著称京都,对拉面却有着意想不到的重口味
Photo Credit:Tennichi honten,CC0@Wikipedia
一说京都人口味淡,是因为平安王公贵族多,都城物资供应也算丰硕,因此不需像武士平民那样以重口味和大量淀粉补充能量。这说法有点像台南人吃小吃、江南人爱小点,都是因为物资丰裕、日有闲情。
不过,京都的拉面倒是很有名,而且家家都是重口味。位在车站附近的「第一旭」、「新福菜馆」和连锁的「天下一品」都是名店,车站顶上有一区拉面小路,也很吸引观光客,好像去了京都不吃拉面就没了意思。
哲学家鹭田清一说京都的拉面文化很盛行,战后不久市区好几处就成为拉面激战区,而且都是以标榜浓厚口味竞相对决。
为让学生不饿肚子,很多拉面店会提供「打工换拉面」的服务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达志影像
我也有些京都拉面的体验,大学时第一次到访京都,那时全家出游,阮囊羞涩,车站正对面的连锁拉面店「悟空」就成为当时常去的店家。
那时正流行《七龙珠》,「悟空」的老板身着橘色悟空背心,煮完面会将面条装在网中,用力向高架的地板甩出汤汁,再装碗盛上,宛若特技表演。
犹记「悟空」店内位置不多,坐的全是男人,拉面非常咸,那时我还不知道这种拉面的汤不能喝,只觉得日本人拉面配白饭、拉面配饺子的主食加主食组合十分特别。
见多识广后尝到京都,也知道拉面的激战区就是车站和睿山电车的一乘寺附近。几次前往,也品尝过几家名店,包括「天下一品」在内,但记忆都没有当年咸得要死的「悟空」来得深刻,倒是对排队都要排很久这件事印象深刻而且很介意。
京都大学附近的百万遍附近也有很多拉面店,鹭田清一回忆,年轻时很多拉面店会提供「打工换拉面」的服务,让随时都在肚子饿的发育中学生可以吃饱,显见京都是一个愿意温柔善待与保护学生的城市。
饺子の王将与店内放着爵士乐的某家拉面店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达志影像
若硬是要说深刻的拉面印象,有一回秋天访京,住在东本愿寺附近,晚上肚子饿得发慌,走出来看见对面一家「饺子の王将」招牌闪闪发光。
那时只知道这是日本知名的连锁店,一时没有什么想法,便走入店里,点了啤酒、拉面和饺子。饺子热腾腾的好吃,拉面的口味清爽淡丽,留下很好的印象,于是引进后也常去吃,只是对于这种店居然要排队感到不可思议。
此番来到京都,心想拉面店虽然无须刻意前往,却一直是中午便餐的优良选择。去京都国立博物馆的路上,看见七条大桥附近有间拉面店,装潢蛮美,门口还有花篮,应该是刚开幕不久,忖度稍晚来吃。
中午参观完博物馆直冲拉面店,几位彪形大汉忙进忙出,外场是一位小姐。我吃的是猪背脂酱油拉面,因为是中午便餐,也就没点什么饺子炸鸡,味道不错,面条和汤头都属上乘,店内放爵士乐倒是很京都。
人生不足的事可多了,不如先吃一块炸鸡再说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达志影像
又一回来到细见美术馆附近,那天很热,倒不一定非吃拉面不可,但在美术馆商品部花了很多钱,觉得自己应该要省一点。
刚好看到对街有间装潢老旧的中华拉面,吃了那么多年拉面,中华拉面一直是我最喜爱的口味,稍淡的酱油汤头、最好是扁面、有一点葱花、笋丝、入口即化的叉烧和溏心蛋,也许有野菜、也可能没有,口味不需要花俏,只消这几样配菜就能打动人心。
那日走入的店家看起来颇有年纪,窗框桌边都积了一层油,白色日光灯下的老板兀自煮面,忙完就看大谷翔平打球打发时间,颇有热天午后的慵懒风情。
吧台上的海报写着「人生野菜不足」,仿佛选择几种野菜料理可以让人更健康,冷气嗡嗡声兀自启动着,大谷翔平神威无比,第二球就把球轰出墙外,老板跟我都一阵振奋,于是点了炸鸡还多送一块。
管他什么野菜不足,人生不足的事可多了,不如先吃一块炸鸡再说,一定要配啤酒,绝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