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取消对中国车的关税,但要求每辆最低卖29万以上!
原创: 一棵青木
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
已获转载授权
特朗普为中国又立功了。
近日中欧达成共识,欧盟宣布取消去年对中国车实施的加关税政策,改为对中国车制定最低售价。

欧盟对中国车提出的最低售价为3.5万欧元,约合29万人民币,不管你是什么类型的中国车,在欧洲的销售价格不得低于这个数。
这个以最低售价取代关税的方案,是我们中国去年底的时候提出来的,去年我们提的数是3万欧,合人民币23万元,但被欧盟拒绝。

欧盟去年拒绝了我们提出的3万欧最低售价提议,今年和我们达成了3.5万欧的最低售价提议,并不是因为欧盟想要争取那0.5万欧,而是因为今年特朗普对欧盟咄咄逼人,把欧盟给气炸了,而且丝毫看不到和美国成功和谈的希望。

欧盟去年要对中国车征收关税,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汽车产业,另一方面则是趁机讨好美国,换取一个不被美国关税打击的条件。
美国想打关税战的意图早就很明显了,但打仗这事要先拉拢盟友乃是常识,并且断然没有对自己盟友下手的道理,所以欧盟希望通过站队美国来换取不被打击,对中国车加征关税则是欧盟给出的“诚意”。
但欧盟的下场是被特朗普结结实实打击了,一点优惠都没有,给不给诚意在特朗普面前毫无区别。
面对特朗普掀起的关税战,投降那是小经济体才有的资格,大经济体是没资格投降的,因为小经济体因为特朗普关税战而损失的百分比虽一样大,但绝对值非常小,可以通过和美国交换保护或其他条件来弥补一部分。
而大的经济体,损失的绝对值非常大,亏不起这个钱,而自身因为很强所以稀罕美国的条件又不多,那就没啥好谈的了。
所以大的经济体没有投降的资格,因为这个投降涉及到的金钱转移是一个天文数字,给不起。
中国是这样的一种经济体,欧盟也是一种这样的经济体。
而且欧盟需要中国的市场,对中国车加征关税只是为了给美国表忠心,既然美国不需要这个忠心,那欧盟就没必要得罪中国。
但欧盟也确实同时有保护自己汽车工业的需求,中国也早就看出来了,所以去年我们就给了欧盟一个最低售价的提议,这是双赢。
唯一阻挡这个提议的因素就是美国的态度,今年这个因素消失了,所以欧盟很干脆的和中国达成了一致。
中欧达成此协议,特朗普居功至伟。
自此中国车彻底打开了欧盟市场的大门,关税也很低,只是最低售价被限制在了29万人民币以上。
“当年桑塔纳国产后,德方建议零售价八万人民币一台,中方不同意,坚持十八万一台。”,这个很出名的段子是假的,真相是9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为促进出口,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不到3直接跳贬到了8,所以导致了一系列进口商品当时在中国的标价全部暴涨约2.6倍。
虽然德国桑塔纳的段子是假的,但中国比亚迪的段子却是真的。
比亚迪本来要在欧盟定价1.5万欧元的,但欧方不同意,坚持要求比亚迪必须定价3.5万欧元以上。
保真,真的不能再真,欧盟刚对全世界发的公告,3.5万欧的数据新鲜热乎全网可查。
当然中国车在欧盟的售价被限制在29万人民币以上,并不代表在中国会把卖10万的电车拉到欧盟卖29万。
确实10万的中国车就已经能暴打在欧洲售价29万的车了,比如欧盟的电车之光大众ID3,在德国售价32万,在中国售价12万,而且售价12万还被中国电车摁着打。

换句话说只要在中国能打得过大众ID3的中国车,到了欧洲哪怕标价29万都能横着走,欧洲同行没一个能打的。
但欧洲同行战五渣,不代表中国同行也战五渣,更不代表中国同行会眼睁睁的看你吃这块肥肉。
中国有大把哪怕在中国售价都29万以上的车,在中国这种市场里卷出来的蛊王,能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立住脚就说明这车从哪方面来说都一定值29万。
拉到欧洲去,也卖29万,甚至更贵一点都行,你觉得欧洲车怎么打?
甚至还有在我们这市场里都能卖五六十万乃至于百万的中国车,如果欧洲放开了让我们出口,那你觉得欧洲车怎么打?
虽然中欧协议限制了售价,但可没限制配置,所以中国车很快就会给欧洲人民带来一波小小的配置震撼,让没见过市面的欧洲佬知道什么才叫高配汽车。
因此虽然中欧协议限制了中国车在欧洲的售价不得低于29万,但这也代表欧洲29万元以上的汽车市场,以后大部分都会是中国的了。
欧盟知道,但没办法。
因为中国所有的商品素来都以性价比著称,如果放开低价市场,那中国车将在里面爆杀,寸草不留的那种,欧洲车连抵抗的资格都没有,丝毫挣扎都不会有就灰飞烟灭了。
只留高价市场,欧洲车凭借多年留下的品牌优势,还能略微抵抗一段时间。
而且欧洲人没有那么富,汽车市场销售量的65~70%都集中在3.5万欧元以下,这些人的买车预算就那么多,很多人的车都破的不行,你性能再好他们也不会拿出3.5万欧以上的钱去买你的车。
只要把中国车的售价限定在3.5万欧以上,那中国车的性能再好,也最多只能吃下30~35%的市场,其他的市场份额一定是欧洲车的,性能再差都能活。
而且这个30~35%的中高端市场,中国车自己也不可能吃掉全部,还有美国的特斯拉,欧洲自己的豪车也能挣扎一下,所以中国车最多也就吃下20%左右的市场。
只要低端市场稳住了,本土造车辆就稳住了,就业岗位就稳住了,汽车企业也能留一口气,日后慢慢来也可能会有转机。
这是欧洲能接受的极限,再多就不愿意谈了。
对中国来说,这个市场份额虽然不大,但这是中高端市场啊,虽然市场份额不大但是利润大啊,汽车行业大部分的利润都是中高端市场提供的。
所以中欧谈判的实质是市场份额归欧洲车企,利润归中国车企,双方各取所需。
欧盟的限价要求,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中国车企不仅缺利润,还缺品牌建设,这两点都和限价息息相关。
很多豪车常年都是限价的,就算没强制要求自己都会限价,因为只有限价才能抬升格调,才能打造豪车印象,很多豪车宁可卖不掉都绝不降价。
欧盟强制中国车必须在欧洲限价,实际结果会是在帮中国车强行塑造豪车形象。
时间长了之后,欧洲的豪车市场一眼望过去会全是中国车,而“国产车”会全是低端廉价。
这样的概念一旦形成,那在欧洲就会是富人开“进口豪车”,穷人开“低端国产”,只不过那个进口豪车是“原装中国造”。
当然中国车厂并不是只想服务欧洲的富人,一样很想让欧洲的穷人用上便宜的好车,只是欧洲政府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