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为什么说川普的智囊开错了药方?

作者 :正文注明 2025-04-25 14:08:08 围观 : 评论

原创: 慕峰
来源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
已获转载授权

反思超级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G2两边的研究人员都在做的。中国大陆侧,更多关注的是内需提升,研究者的思想目前比较统一,认识比美国那边更深刻、接地气,也没有那么极端;美国侧的反思,目前比较乱,也导致了政策的混乱。
作者再强调一下前提,超级全球化确实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两个不平等(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和一国内部的不平等),因此再全球化阶段,其实是要解决或者至少缓和这两个不平等问题。
作者认为,以Robert Lighthizer和Micheal Pettis为代表的川普第二任期政策的主要智囊,为美国问题开错了药方。
美国长久以来的真正问题,是内部分配问题,这个分配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美国的跨国企业在超级全球化过程中,将生产制造部分大规模外包,品牌和核心技术开发能力(知识产权能力)保留在美国本土,整个生产都在低成本的海外。这导致美国内部的生产部门能够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少。
二是美国的医疗(含商业医疗保险)、教育、法律高度市场化,看似这些服务业收入非常高,其实是以全民高成本为代价的。这部分所谓高端服务业能够容纳的就业人数其实不多,但对民众生活成本的影响非常大。
针对上述问题,正常的解决方案应当是,对注册在美国的跨国企业征税,迫使他们把海外生产基地迁回美国本土,以及,尽可能降低美国的医疗、教育成本。
但美国的政治体制和当前的政治现实,导致了针对美国既得利益的上述方案难以执行。两党只能在甩锅海外的时候,才能达成一致。既然不能对本土大企业征税,不能去压缩本土保险、教育部门的利益,那就只能找替代方案。
川普智囊们认为,导致美国今天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上述,而是对美顺差国故意压低汇率,从而获得了生产成本优势。
以作者长期阅读思考全球化问题的感受,川普智囊应当是过度关注了汇率问题,而忽视了使全球化走到今天的其他原因。
从2018年至今,作者始终在讲,相比美国制造业而言,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并没有那么失去自我。德国和日本跟美国一样,在全球化过程中,都出现了大规模的产业外包,中国大陆都成了它们的外包生产基地,但德国和日本本土的制造业并没有像美国那样衰败。按日本学者伊丹敬之的话来讲,日本企业的全球化是“披萨饼式”的全球化,也就是核心部分一直在日本本土,本土也长期保持一定的生产能力,德国其实做了类似的事。当然,现在日本和德国也在经历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那是另一个问题。
所以,仅仅是汇率问题吗?并非如此。美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经历了一轮主动地、大规模地去工业化过程,这是美国自己的选择。
当然,他们现在反悔了,觉得不对,需要恢复本土的制造业能力。但恢复什么,讲不清楚。川普的智囊没想恢复中低端制造业,也知道根本不可能,Stephen Miran在报告里就提到这个观点。但为了选票,不能这么宣传,宣传的是连衬衣都要自行生产。不少美国人自己都觉得好笑,网上全是段子。
美国真正希望恢复的制造业,还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比如高端半导体生产,以及具有传统优势的个别产业,比如汽车制造。
由于政客不敢向美国的跨国企业征税,逼迫它们进行产业回迁,又要推进制造业回流,那提出的替代方案就是征收关税。为了征收关税,就要绕大一圈去论证,所有问题都是贸易逆差带来的,导致问题的原因是顺差国压低汇率。这时候已经是在“由果推因”了。
不敢直面美国本土的问题,让作者觉得美国当前这批智囊很懦弱,尤其是其中的学者,也不在川普政府任职,没什么既得利益,这种情况下都要罔顾事实,提供明显错误又得不偿失的方案,确实是很丢人的。
中国大陆经常也有不同的声音,但作者认为,当前而言,无论朝堂内外,关于一些根本性问题的看法,在研究人员那里,倾向性是比较一致的。比如对内需的重视,无论官方还是市场侧的研究者,看法基本是一致的,有一种齐心协力的感觉。当然,任何改革都需要时间和时机去推进,但思想方向上,并没有混乱。不存在美国当前这种,能够影响决策的研究者,故意提供胡思乱想的情况。
作者甚至认为,有一种可能是,川普当前这几位主要智囊可能长期郁郁不得志,希望把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不顾是否能建立一个新世界,来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那比起对美国本土跨国企业直接征税来,征收关税的问题主要在哪里呢?
首先,这两种征税其实都可以用来倒逼所谓“制造业回流”。因为对跨国企业的伤害都很大。相比较而言,直接对美国本土的跨国企业征税,摩擦成本其实更小。川普的智囊仿佛还活在日美贸易战时代,那时候,美国的生产和日本的生产是完全对立竞争的,美国的跨国企业还没有大规模外包,所以当时的贸易战,就是美国的企业在打日本的企业。但今天能一样吗?在今天全球化产业链下,美国本土的生产,其实是高度依赖中国大陆和其他顺差国的生产基地的。中国大陆可以讲许多生产可以完全不需要进口美国产品就能完成,但美国的生产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征收关税带来的摩擦成本非常高,会直接影响美国本土生产的正常运转。既然目标都是逼大企业回迁制造部门,有何必要通过关税呢?直接征税不是更好吗?毕竟,决定把生产线放在哪里,是跨国企业总部决定的,而不是它们的外包企业决定的。
其次,美国的目标如果是回流中高端制造业,那有针对性地对部分企业征税就够了,毫无必要对所有类别的产品都征关税。中低端产品,美国本来就放弃了,中低端产品的低价,是有利于压低美国的生活品通胀的,对稳定美国社会的好处显而易见。全面打关税战,推高通胀是必然的,这又导致美联储有充分的理由不降息,又反过来给美债问题的缓解带来巨大压力。
那除了关税外,阻止顺差国购买美国资产,就对美国真的有利吗?不着急,把关税先试完,还可以继续试,反正,空谈不花钱,有川普去背锅就好。
政客选择智囊,智囊也在选择政客。曹操能用郭嘉,刘备能用诸葛亮,孙权能用周瑜,袁绍就只能用逢纪,董卓当然就只能用李儒了。
反过来,郭嘉、诸葛亮和周瑜,又怎么可能在袁绍和董卓那里多待一天呢?
当然,这些典故,一个美国学者即便长居北京,估计也是看不明白的。
以上。


相关文章

  • 富豪不环保,别赖普通人!
    富豪不环保,别赖普通人!

    作者:叶立华来源:求实处(ID:gh_a2f5eb6a8f0c)各国政府都知道一个事情,那就是有钱人和普通人,在碳排放上不太一样。 2023年联合国气候谈判开幕,当时美国的总统还是拜登,那次谈判就谈了这个问题。联合国选了125位亿万富翁,最后一计算,平均每人每年产生3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这125个人加起来,把整个法国一年的碳排放都排放完了,还有余量,因为他们加起来相当于1.4亿人口的排放,法国人口还不到7000万。 这伙人带头破坏环境,然后搞什么绿党,搞什么环保主义大旗,问题是普通人不打车一百年省出...

    2025-04-25 14:08:09
  • 为什么说川普的智囊开错了药方?
    为什么说川普的智囊开错了药方?

    原创: 慕峰来源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已获转载授权反思超级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G2两边的研究人员都在做的。中国大陆侧,更多关注的是内需提升,研究者的思想目前比较统一,认识比美国那边更深刻、接地气,也没有那么极端;美国侧的反思,目前比较乱,也导致了政策的混乱。作者再强调一下前提,超级全球化确实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两个不平等(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和一国内部的不平等),因此再全球化阶段,其实是要解决或者至少缓和这两个不平等问题。作者认为,以Robert Lighthizer和Micheal Pettis为...

    2025-04-25 14:08:08
  • 美国中小企业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美国中小企业离不开中国供应链!

    来源微信公众号:九边已获转载授权关税落地已经十来天了,那中美的贸易现在成啥样了呢?我这段时间跟不少做对美贸易的读者聊了下,很确认地说:生意还在继续。确实有人在观望,但即便是在特朗普加关税当天,还有美国中小企业在给中国工厂发来1400万的大单。他们找过一圈东南亚的“平替”。没找到。在中国一家工厂里就能成套购买的商品,在东南亚要找三四家工厂分别定制,相互之间尺寸甚至也很难匹配。事实证明,美国中小企业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其实说起中国供应链的优势,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人力成本便宜,这当然是真的。但这并不是全部,甚至如...

    2025-04-25 14:08:06
  • 安德烈·科尔图诺夫:俄美关系走向“缓和”,但能持续多久呢?
    安德烈·科尔图诺夫:俄美关系走向“缓和”,但能持续多久呢?

    当地时间4月23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美新一轮会谈将很快举行。此前也有报道称美国总统特使威特科夫将于本周访问俄罗斯。不出意外的话,俄美关系“破冰”将会更进一步。当地时间4月22日,俄罗斯著名艺术家尼卡斯·萨夫罗诺夫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展示了他创作的一幅特朗普肖像画,这幅画在今年3月由普京赠送给特朗普,但当时并未公开。CNN 目前,推动俄美对话向积极方向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唐纳 俄罗斯在某些领域的研发能力无疑是令美国感兴趣的。而在另一方面,莫斯科也可能有意拓展其国际研发合作网络,以维持“...

    2025-04-25 09:11:12
  • 尼尔:“这种事情被一个中国人说出来,对他们来说是很震惊、很刺耳的”
    尼尔:“这种事情被一个中国人说出来,对他们来说是很震惊、很刺耳的”

    “美国人,我不认为你们需要更多的关税,你们需要的是醒过来,你们需要的是一场革命。”近日,一位中国小伙喊话美国民众,指出他们需要进行一场革命的视频在海内外社交平台上爆红。这段揭露美国时弊的视频,不仅在TikTok、Youtube等海外平台被大量转载,也在国际舆论场中激起了千层浪。4月18日,在美国的一档时政节目秀“Judging Freedom”当中,主持人安德鲁·纳波利塔诺邀请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政 观察者网:正如您所说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这次特朗普发起的针对中国的关税战,与以往美西方媒体唱衰、抹黑中国...

    2025-04-25 09:10:59
  • 特朗普称或将大幅降低关税,中方回应
    特朗普称或将大幅降低关税,中方回应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记者称,我们与中国相处得不错,同中方谈判时不会采取强硬态度。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中方必须同美达成协议,否则无法同美做生意。若不同美达成协议,就按美方说的办,美才是定规矩的一方。美财长贝森特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与中国就此类协议的谈判尚未开...

    2025-04-25 09:10:55
  • 兔主席:大乱之中寻找逻辑,美国的真正政治共识
    兔主席:大乱之中寻找逻辑,美国的真正政治共识

    对当下的美国政治,到底如何分析解读,如何建立分析框架,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脉络?一、区分特朗普和他的团队 笔者的一个基本看法,就是把特朗普本人和他的班底区分开来。在拜登时期,我们不用对拜登的个人心理特征及其与团队的“博弈”进行分析:所谓的“拜登政策”,就是精英团队集体决策的结晶。特朗普政府是完全不同的,特朗普有非常个人化的想法、偏好、性情、认知倾向、心理特征(缺陷)及行为模式。他也基本不掩 美苏冷战时期,科技竞争主要围绕核能、航空航天等产业展开。今天,这些产业仍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赛道属于人工智能。如...

    2025-04-25 09:10:42
  • 苏丹尼耶:小国也需要安全,如何打破核扩散和“安全悖论”的恶性循环?-阿里·阿斯加尔·苏丹尼耶
    苏丹尼耶:小国也需要安全,如何打破核扩散和“安全悖论”的恶性循环?-阿里·阿斯加尔·苏丹尼耶

    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举行会谈,双方就伊朗核问题的最新进展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表示将就伊核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协调。此前的4月19日,美国和伊朗关于核问题的第二轮间接会谈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结束,而根据会后公布的相关计划,美国与伊朗第三轮核问题会谈将于4月26日在阿曼举行。但是近期美以可能对伊朗核设施发动打击的传言也广泛流传在各国媒体上。《纽约时报》4月16日 观察者网:近年来,伊朗和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持续对抗,普通中国人虽然普遍对伊朗支持巴勒斯坦对抗以色列持正面态度,但...

    2025-04-25 09:10:30
  • 中俄伊三国代表就伊核问题共同会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
    中俄伊三国代表就伊核问题共同会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网站消息,4月24日,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代表李松大使、俄罗斯常驻代表乌里扬诺夫大使和伊朗常驻代表纳贾菲大使共同会见IAEA总干事格罗西,就当前形势下IAEA如何发挥作用,服务伊朗核问题政治外交解决进程进行深入沟通。三国强调,基于相互尊重的政治外交接触和对话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唯一有效、可行选项,支持IAEA充分发挥专业性和独特作用,以积极和建...

    2025-04-25 09:10:26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马克龙回应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马克龙回应

    据路透社和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24日,法国西部城市南特一所高中发生一起持刀袭击事件,造成1名女学生死亡、3人受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嫌疑人系该校一15岁学生。法新社视频报道截图 一名警方发言人表示,在执法人员赶到前,该校教师已经制服了袭击者。该发言人称,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恐怖主义动机。据报道,嫌疑人的一名同学说,嫌疑人曾表达对纳粹的同情,“他希望把希特勒的纳粹思想带回来”。该同学还称,在袭击...

    2025-04-25 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