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被遗忘的乌克兰!

作者 :正文注明 2025-07-06 14:08:30 围观 : 评论

作者:印闲生
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7月初,一则有关“美国暂停向乌克兰供应武器”的消息在欧美和俄乌国内引发广泛关注。

据悉,这批武器是拜登政府承诺给乌克兰的,包括防空导弹、155mm炮弹、各种类型导弹以及海马斯火箭弹等,数量在几十枚到几千枚不等。

白宫副新闻秘书凯利表示:

“国防部在对涉外军事援助进行审查后,做出了这一决定,目的是将美国的利益放在首位。美国武装部队的实力仍然毋庸置疑——只要问问伊朗就知道了。”

28 岁的白宫副新闻秘书安娜·凯利 (Anna Kelly)是一位前选美小姐,也是伶牙俐齿。

根据美媒报道,暂缓援乌的决定并非由白宫或国防部长等高层拍板,而是五角大楼一名政策主管推动的,其团队经过一番审查清点,担心美国的武器库存不足,遂在高层默许下做出这一“技术性决定”。

事发突然,美国国会的挺乌议员、外交口官员以及欧洲盟友均感到震惊,有共和党议员批评“五角大楼的官员似乎对这一决定拥有过大影响力”。

而据欧洲和乌克兰方面的说法,欧盟和泽连斯基都没有提前收到通知,乌外交部同日立即召见美国驻基辅临时代办,就相关决定表达关切,事后竭力安排泽连斯基与特朗普进行了约40分钟通话。

这一事件其实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判断:对于任何想影响或提前了解特朗普政府行为方式的国家(包括美国盟友)来说,原先的沟通管道已经失效,大家需要建立新的情报与沟通管道。

克里姆林宫则对美国暂停部分武器供应的决定表示欢迎,佩斯科夫说:“无论如何,送往乌克兰的武器越少,特别军事行动的终点就越近。”

戈尔巴乔夫与普京,摄于2000年。晚年戈尔巴乔夫在乌克兰问题上基本支持了普京的观点,即认为乌克兰是一个“兄弟国家”,理应在俄罗斯的轨道上运行。

就在美国暂停部分援乌的当口,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普京进行了近三年来的首次通话——两人上一次通话是在2022年9月11日。

此次电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马克龙在结束通话后向泽连斯基通报了相关内容,告知其普京立场没有改变。

俄乌开战三年多来,西方大国领导人跟普京的通话记录屈指可数,只有马克龙、德国前总理朔尔茨和特朗普三人有相关记录,其他政治人物均坚持“完全隔绝”立场。

说来感慨,自2022年俄罗斯与西方决裂以来,欧洲领导人已经换了好几茬,马克龙是极少几个跟普京有老交情的。

他此时冒出来跟普京长时间通电话,可能存在这样几个目的:

1、探探俄罗斯底线,拉高法国在未来谈判中的地位。

虽然法国对乌克兰的支持立场没有改变,但随着欧洲内部的“战争疲劳”情绪日益上升和美援开始松动,明眼人都清楚谈判是早晚的事。

如果欧盟要跟俄罗斯谈判,法国可以发挥很大作用,马克龙本人亦可扮演“桥梁角色”。

2、测试普京对“欧洲战略自主”的接受度。

马克龙一直倡导“欧洲战略自主”,假如“后美国时代”欧洲出现战略真空,法国作为欧盟内唯一有核国家是势必要处理跟俄罗斯关系的。

3、温和施压乌克兰。

马克龙与普京通话,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对乌克兰的“温和施压”,暗示西方不会永远无条件支持战争到底,基辅必须考虑妥协。

图片
7月3日特朗普也跟普京通了电话,事后他表示“谈了之后我并不高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总的来看,这一波俄乌停火的机遇已经错过,得等下一轮政治变动或战场局面发生重大变化后才有可能重新启动。

过去俩月,虽然俄乌被伊朗、以色列和关税抢了头条,但战场激烈程度其实远超以伊。

目前俄罗斯投入乌克兰战场的军队共有约60万人,包含一线作战部队、轮换部队、后勤保障部队、火力支援部队和守备部队等五大类,其中一线作战部队长期保持在三成左右。

而据当下乌方情报官员讲法,俄军在红军城方向集中了约11万人,苏梅方向集中了约5万人,再加上其他各条战线,一线作战部队比例已超四成,处于“夏季攻势”状态。

红军城内一座被袭击的公寓楼。

相关数据显示,俄军2024年共占领了4168平方公里的乌克兰土地,2025上半年占领了约2500平方公里土地,刚刚过去的五六俩月占领了约1000平方公里。

除卢甘斯克州全境和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州大部分区域外,俄军还控制着哈尔科夫、苏梅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部分地区,并整体上收复了库尔斯克州被占领土。

这种情况下假如美国再大幅减少军援,哪怕只是士气层面,也会给交战双方带来进一步的此消彼长。

俄乌战场总体形势图,沿顺时针以此为苏梅(库尔斯克)方向、哈尔科夫方向、卢甘茨克方向、顿涅茨克方向和扎波罗热方向。

图片
库尔斯克方向俄军已收复被占领土,并攻入乌克兰苏梅州境内,目前距离苏梅市区约20公里。苏梅作为州府政治意义巨大,所以乌方在此方向调集重兵防守,双方战线僵持。

图片
君士坦丁罗夫卡是大名鼎鼎的“乌东三要塞”之一,该方向俄军呈现三面包围之势,但目前仍在打外围城镇,且整体上兵力不足,离攻城尚待时日。

图片
红军城方向俄军已逼近城市边缘,大战一触即发。俄军在这里调集了重兵,也酝酿了很久,克里姆林宫寄予厚望。

总的来看,当前俄乌战场延续了2024年以来“俄攻乌守”的状态,只不过俄军推进的较为缓慢,仍处于(准)阵地战模式,乌军尚未出现大面积溃败现象。

俄方的逻辑是,在美国援助不确定、欧洲内部分歧加剧的情况下,乌克兰的武器弹药、财政支持最终会出现断崖式下降,战争拖得越久,基辅越难以为继。

因此俄罗斯认为可以通过缓慢的战场进展来赢得这场消耗战,当下任何临时性停火协议都没有必要,也不接受“先停火后谈判”的要求。

可反过来,欧洲一直在押注俄罗斯内部社会经济生变。

欧洲方面认为,开战三年多来俄罗斯财政赤字和军费负担激增,为了维持战争机器和社会稳定不得不大量印钞举债,通胀压力巨大。

普京所谓的“双轨经济”正暴露出日益严重的问题——军工复合体受益于政府在战争中的巨额支出,而许多私营企业则饱受需求放缓、成本上升和出口下跌困扰。

这就是“苏联经济模式”在当下俄罗斯的重现,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图片
战争期间,为防止资本外逃、稳卢布汇率、保银行现金流,俄政府对金融系统实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银行不断承压。

2022至2024年间,欧美基本上平分了每年超1000亿美元的对乌直接援助,包括军事、经济、能源、基础设施、人道主义等各种名义。

2025年援乌预算尽管民主党时期已经批复,但截至目前只给了一部分,有不少处于“已承诺、待支付”的混乱状态,因此当下援乌费用主要由欧盟承担。

那问题来了,每年1000亿美元的援助水平欧盟自己能挺几年呢?

实际上,援乌资金中的大头并不是投放到战场一线,而是支付乌克兰政府工资、养老金、能源补贴、基础设施修复、粮食供应、人道救助等,相当于欧盟出钱养着这个国家,堪称“财政黑洞”。

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乌克兰公务员、教师等体制内人员的薪水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明显上涨——这成为他们坚定拥护泽连斯基政府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全部是由外援支撑的。

图片
始建于1936年的乌克兰政府大楼。

1970年代的基辅中央大街。乌克兰在苏联时期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很高,七任主要领导中有两位成长于乌克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一位乌克兰族裔——契尔年科;一位母亲为乌克兰人——戈尔巴乔夫。

阴差阳错中,乌克兰被推到了地缘政治的风暴眼。

在三年多的战争中,乌克兰现有的政府架构、社会体系、民意结构和权力分配等都已深度适应战争节奏。

对于基辅执政者来说,与当下已经熟悉的战时环境相比,停火与重建反倒成为一片未知的盲区。


相关文章

  • 俄罗斯的少将之死!
    俄罗斯的少将之死!

    作者:盛唐如松来源微信公众号:大掌柜的刀已获转载授权7月3日,俄罗斯海滨边疆省行政长官奥列格·科热米亚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消息:俄罗斯海军副司令米哈伊尔·古德科夫在俄乌边境的库尔斯克前线不幸阵亡。这是俄罗斯第十五位佩戴将星的高级军官在俄乌战争中阵亡。而在海军方面,之前阵亡的则是俄罗斯黑海舰队副司令安德利·帕利。不过帕利在阵亡时的军衔只是上校,黑海舰队一级舰长,并不在那十五位阵亡将星之列。同样是副司令,二者阵亡的意义还是不一样的。关于这位古德科夫将军的阵亡,虽然信息透露出来的不多,但我们还是能够从这不多...

    2025-07-07 07:20:06
  • 被遗忘的乌克兰!
    被遗忘的乌克兰!

    作者:印闲生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7月初,一则有关“美国暂停向乌克兰供应武器”的消息在欧美和俄乌国内引发广泛关注。据悉,这批武器是拜登政府承诺给乌克兰的,包括防空导弹、155mm炮弹、各种类型导弹以及海马斯火箭弹等,数量在几十枚到几千枚不等。白宫副新闻秘书凯利表示:“国防部在对涉外军事援助进行审查后,做出了这一决定,目的是将美国的利益放在首位。美国武装部队的实力仍然毋庸置疑——只要问问伊朗就知道了。”28 岁的白宫副新闻秘书安娜·凯利 (Anna Kelly)是一位前...

    2025-07-06 14:08:30
  •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踏上一条不归路!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踏上一条不归路!

    原创: 徐吉军来源公众号:汉唐智库微信ID:hantangzhiku2025年7月5日,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高调宣布“美国党”成立,宣称要打破美国两党垄断的政治格局,还人民自由。这一宣言看似是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决裂后的政治觉醒,实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冒险。也许从这一刻起,马斯克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是不是死路,还有待观察!马斯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非人,在美国大获成功,也许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美国人,但以特朗普为代表的美国民粹主义者并没有把马斯克当成自己人。自命不凡却被视为异类!这就是马斯克的致命伤。...

    2025-07-06 14:08:28
  • 押上全部身家,马斯克豪赌“美国党”!
    押上全部身家,马斯克豪赌“美国党”!

    作者:牲产队长来源公众号:牲产队押上全部身家,马斯克要跟特朗普斗到底了。就在“大而美”法案通过后,马斯克当即宣布,成立“美国党”。“美国党”的第一大目标,就是在2026年的中期选举中,把国会控制权从共和党的手里,夺回来。可美国是一个两党制国家,共和党与民主党把持美国政坛上百年,马斯克凭什么打破这种政治生态?当世界第一首富宣战世界第一实权总统时,这场激烈的碰撞,但催生出怎样的火花?马斯克真的能斗赢特朗普吗?我先说结论,一个字:难!太难了,一不小心,就可能倾家荡产,暴死街头。权力的斗争,向来都是你死我活的。且...

    2025-07-06 14:08:25
  • 更大的危险,正在到来!
    更大的危险,正在到来!

    来源:毛豆论道近期,高加索国家阿塞拜疆,和俄罗斯的关系,突然变得紧张。事情起因,是俄罗斯叶卡捷琳堡警方,在一次扫黑行动中,打死了两个阿塞拜疆移民。阿塞拜疆官方立刻发作,扣押多名RT记者,全国上下举行大量的反俄游行,并关闭俄语学校。事情本来不大,阿塞拜疆官方的做法说明没那么简单。背后,又是谁在指使?一场地缘政治危机,可能正在到来!高加索地区的局势,从2020年就开始进入量变了,当年,阿塞拜疆在“纳卡冲突”中吊打亚美尼亚,夺回了纳卡地区的大部分(除了首府斯捷潘纳克特),举国士气大振。俄罗斯和伊朗,都是站亚美尼...

    2025-07-06 14:08:24
  • 马斯克建立新党,能成功吗?
    马斯克建立新党,能成功吗?

    来源:卢克文工作室(ID:lukewen1982)当地时间7月5日,曾经的特朗普盟友马斯克发表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在美国共和、民主两党之外,成立了一个第三党——“美国党”,并要以此“还给人民自由”。而这也标志着本来就陷入波折的特朗普和马斯克的关系,彻底陷入了决裂,不死不休。为什么马斯克要另创新党?显然,共和党正在推动的“大而美法案”,起到了导火索作用。就在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的前一天,特朗普正式签名,大而美法案即刻生效。而在此前,马斯克强烈反对这一法案,直斥大而美法案将严重损害美国未来,痛骂共和党为猪党...

    2025-07-06 14:08:19
  • 稳定币将“肢解”美元!
    稳定币将“肢解”美元!

    来源:畅明谈宏观(ID:changmingkan_889)美国“金融核心”被懂王釜底抽薪,美式全球化启动解体进程在懂王大张旗鼓搞“大美丽法案”的时候,还同时悄摸摸的干一件大事。发行稳定币。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名为《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 Act)的法案。该法案又被称为《天才法案》,旨在为与美元挂钩的加密货币建立监管框架。美元稳定币就是美元的数字分身,发行方需按1:1的比例以美债作为抵押。一是在储备机制上,发行方必须持有等值的美元或美债作为储备资产。例如, USDT 和 USDC...

    2025-07-06 14:08:17
  • 得州洪灾致24人死、20多名女童失踪,特朗普“震惊”,地方官却“一问三不知”
    得州洪灾致24人死、20多名女童失踪,特朗普“震惊”,地方官却“一问三不知”

    【文/观察者网 齐倩】当地时间7月4日凌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突发洪水。据当地官员4日晚消息,洪灾造成至少24人死亡,另有大批民众失踪,其中包括至少20名参加夏令营的女童。据美联社、《华盛顿邮报》等美媒消息,得州州政府将此次灾难定义为“一次大规模伤亡事件”。美国总统特朗普4日表示,这场洪灾“可怕”“令人震惊”。与此同时,灾区民众质疑灾难来临前毫无预警,要求当地政府给出答案。而当地官员却回应说,“...

    2025-07-06 09:11:09
  • 美国得州洪灾致至少43人死亡,仍有27名参加夏令营的儿童失踪
    美国得州洪灾致至少43人死亡,仍有27名参加夏令营的儿童失踪

    据美国有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当地时间7月5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克尔县警察局长拉里·莱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州遭受严重洪水袭击,造成至少43人死亡,其中包括28名成人和15名儿童。莱萨称,还有5名儿童和12名成年人的身份尚未确定。得州克尔维尔市市长道尔顿·赖斯当天表示,仍有27名参加“神秘夏令营”(Camp Mystic)的儿童失踪。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5-07-06 09:11:05
  • 扬之:谁该有核,谁该无核?
    扬之:谁该有核,谁该无核?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谈论“历史”时,所涉的往往都是些陈年旧事。譬如当年那场发生在阿以之间的“六日战争”,屈指一算已过去差不多一个甲子了。而在今天,一场战事却能在硝烟尚可见、后果难以辨的情况下即被冠上历史教科书般的名称:如刚刚结束的美以对伊朗发动的“十二日战争”。虽然时移世易,但战争的理由却大同小异。特朗普在美军入场的第一时间发表演说,明确指出此次行动的目标是“彻底摧毁伊朗的铀浓缩能力,终结来自这个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Otto Hahn)和施特拉斯曼(Fritz Straßmann)发现了铀的核裂变...

    2025-07-06 09: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