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吨稀土流向美国,两国成关键中转,美方担忧成真?
面对中国对战略性矿产如稀土、锑、镓的出口限制,美国不得不寻求“变通之道”。最近,《路透社》报道,美国从泰国和墨西哥进口了近3834吨氧化锑,这一数字几乎是过去三年的总和的三倍多。令人奇怪的是,这两个国家本身既没有丰富的锑矿资源,也缺乏大规模冶炼能力。这些数量庞大的锑化合物到底是如何“变出”的?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过去泰国和墨西哥并非中国锑产品出口主要目的地,而2024年这两国突然跃升至前三。此外,美国的进口记录显示,这批货物最终都送往德克萨斯的军工产业及亚利桑那的半导体企业。更值得注意的是,泰国一家名为联合宠物工业公司的企业近期短短半年向美国输出了3366吨锑产品,较去年暴涨27倍。表面上这家公司经营宠物食品,实则是中国广西某锑企在泰国设立的子公司。实际上,泰国的锑冶炼厂年产能不过满足自身5%的市场需求,墨西哥情况也相似,根本无法支持如此巨大出口量。
所谓“泰国产”“墨西哥造”只是表象,这些锑原料其实多为中国锑矿,经过简单包装后便获得“新身份”。《路透社》的调查也证实,中国企业正通过将锑矿假报为铁矿或锌矿,并经东南亚及拉美“漂白”,最终输送到美国军用生产线。
除锑外,美国还通过更隐秘方式获取中国镓。一位美国企业高管透露,他们每月通过亚洲中转商采购200公斤中国镓,这些金属被巧妙伪装为“电子元件”或“科研设备”,经香港、越南等地转运。尽管中国早在2024年12月起禁止向美出口镓、锗、锑等关键材料,但2025年上半年美国进口的镓量仍达禁令前的85%,且价格暴涨三倍。
2025年5月,中国海关在北部湾查获一艘走私船,上面藏有20吨以“化肥”名义伪装的稀土氧化物,并发现美方中介与国内团伙签署的高额佣金协议。如果成功突破管控,每吨支付5万美元。香港海关同样在2025年3月查出5吨锑锭被伪装成医疗器械准备发往美国。
为封堵漏洞,中国已上线全球首个稀土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从矿山到港口全过程数据追踪。同时,AI智能预警让可疑交易无处遁形。对泰国、墨西哥等中转国出口锑原料加征150%保证金,一旦发现货物最后流向美国则扣押全部保证金。
2025年6月,印尼突然邀请美方共同开发镍矿,但印尼冶炼技术绝大部分由中资把控。中国针对印尼不锈钢加征22%反倾销税,直接影响其镍产业获利能力。与此同时,美国拉拢的新“四国稀土联盟”因精炼能力严重依赖中国陷入窘境——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集中于中国。
美国深知这些战略矿产事关其工业命脉。比如军用F-35战斗机雷达系统所需的镓砷半导体、红外传感器锑化铟材料、电磁炮储能锑合金等,87%的供应链依赖中国。民用领域,光伏玻璃澄清剂70%来自中国生产的焦锑酸钠;新一轮光伏投资热更直接带动国内锑需求暴增40%。
中国不仅拥有世界30%的锑矿储量,更掌握着99.999%高纯度锑的提纯技术,有矿石不代表有产品。此外中国在氮化镓(GaN)晶圆、绿色锑选冶、锑基储能电池等领域实现独步全球的技术突破,极大削弱美欧利用技术“卡脖子”的可能。
2025年4月,中国商务部进一步加强对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必须实名申报用户和用途并接受抽检,导致美军企采购周期骤然延长,部分生产线进度明显受限。
在RCEP等多边合作框架下,中国要求成员国共享转口稀土数据,并协同稽查,2025年7月中马联合行动即查获一起重大走私案,有效压缩第三方国家灰色操作空间。
国际竞争加剧下,中国依然以完整的产业链、前沿的技术实力和精准的政策调控,牢牢把控着全球关键矿产资源命脉。美国即使在阿拉斯加全力开采,欧洲高价抢购,短期内仍难摆脱对中国的深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