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日本人要想搬家到西日本生活,连家电都得重新买!
原创: 一棵青木
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
已获转载授权
在日本生活有个常识,中国人可能很诧异。
你在日本买家电的时候,产品上会明确注明这款家电的适用区域是东日本还是西日本。

如果你不按使用说明书上要求的产品来,那么造成的产品损坏以及火灾等后果,厂家一律不负责。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日本存在东西两个部分,东日本是下图的蓝色区域,提供的电力是50Hz的,西日本是下图的黄色部分,提供的电力是60Hz的。

如果你把只能匹配60Hz的电器接入到了提供50Hz的电线上,或者反过来,那轻则产品报废,重则引发火灾。
所以东日本人如果想搬家到西日本生活,那连家电都得重新买。
整个日本被两大电力系统一分为二,最核心的原因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初次电力化。
1896年,东京电力公司认为德国技术好,从德国AEG公司订购了6台265kW、频率50Hz的发电机,以此为基础开始了东京地区的电网建设。
1897年,关西电力公司认为美国技术好,从美国通用电气订购了5台150kW、频率60Hz的发电机,以此为基础开始了关西地区的电网建设。
然后这两家公司慢慢发展,慢慢扩张,所到之处全部采用自己公司的发电标准和电网标准。
最终两家的边境接壤到了一起,形成了今天电力系统东西日本的分界线,然后互不相让,都说自己的电力标准才应该成为全日本的标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美军接管了全日本,然后把日本所有的大型财阀和皇家企业都被强制拆散并私有化,日本的两大电力公司被强行拆分成了九大私人公司,并各自独立管理。

把日本的电力系统分割为九家公司,当然不可能解决日本电力标准的问题,而且让日本的电力标准归于统一更为困难了,现在需要九家公司一起同意才可以,近乎于不可能。
而被拆分出来的九家公司,拿到的初始电力系统是什么,那后续就一律是什么,因为更换电力系统需要钱,很多很多钱,对电力公司来说,这钱花的毫无必要,绝不可能去花。
哪家公司提出要换发电机和电网,哪家公司自己去换,反正我们公司肯定不出钱来换。
谁提议,谁出钱,很公平。
所以最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日本政府多次居中协调也没用,因为大家都同意规格统一,但都不同意出钱,都认为应该是其他公司出钱,或者日本政府出钱,而这个钱是一个天文数字,日本政府出不起。
最后协商的结果,是东西电网之间建了几个换流站,最大容量为100万千瓦,方便互相输电,仅此而已。
而2011年大地震导致的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整个东日本电力严重不足,花了很长时间才勉强恢复正常社会生活,在此期间关东地区有电都送不过来,因为中间的换流站最高功率只有100万千瓦,导致支援能力被限死了。
到目前为止,日本的电网系统依然是分东西两大板块,买电的时候有九家电力公司可供选择。
但因为这九家电力公司都要分别建设自己的电网和发电系统,所以建设费用需要平摊给用户,因此日本的电力价格非常之高,怎么都下不去。
然后就是给用户带来的不便,这个在日本已经吵了很多年了,没办法解决。
日本很多电器厂家为了适应这种不同的电流,曾经主动给自家电器内部加了一个整流器,可以在不同电流频率之间进行切换。
但首先加装这个整流器需要钱,会增加成本,这会降低自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越低价的产品这个整流器的成本越不可小视,然后在东西日本区域之间反复横跳的用户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呆在一个城市不动的。
所以可以切换电流频率的电器在日本没有什么市场,产销量都很低,最终被基本淘汰。
因此日本电器厂商最终选择在自己的产品说明书里注明是50Hz专用,还是60Hz专用,写一行字就可以把成本降低一截,就不费劲的去匹配不同电流了,这种做法最终一统市场。
至于极少数用户搬家时的不方便。
不方便就不方便吧,少数服从多数,不可能单独给这些人研发生产电器,而且就算花钱研发了,这些人也不会买,因为几乎所有客户买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未来要不要跨东西日本的分界线搬家。
自由市场经济嘛,那只能这样啊,不这样还能咋办,这就是最优解,没有其他办法。
日本电网重复建设且缺乏规模效应才是大头损失,导致日本的用电成本常年居高不下,这个问题导致的损失远远大于那点电器更换成本,和这个多年都无法解决的大头损失相比,换点电器才几个钱。
别觉得电力系统的东西日本很离谱,还有更离谱的,那就是日本人每搬一次家,都可能要换一次燃气炉。
日本的一国两制不止是在电力系统方面,很多民生方面都是如此,比如说天然气公司。
每家天然气公司都自己建设和维护天然气管道,自己开发客户。
经过多年的竞争和淘汰,目前日本的天然气主要由两家公司提供,分别是东京瓦斯株式会社和大阪瓦斯株式会社,其他天然气公司的份额合起来只是小虾米,依靠特定区域存活,总规模可以忽略不计。
两家天然气公司并存已经是极限了,如果再淘汰掉一家,那就形成垄断了,以后想定什么价格就定什么价格,这是反垄断法绝不能允许的。
而这两家天然气公司为了排他性竞争,为了锁定客户,故意使用不一样的天然气。
东京瓦斯株式会社供应13A型天然气,其中甲烷含量约89%,源自液化天然气(LNG)再气化,然后建设的天然气管道采用2.0kPa压力标准。
而大阪瓦斯株式会社供应12A型天然气,其中甲烷含量约86%,含更高比例丙烷/丁烷,由LNG与液化石油气(LPG)混合调配,然后建设的天然气管道采用1.8kPa的压力标准。
因为成分差异和压力不同,导致两家公司的天然气燃烧特性不同,其火焰温度和需要的空气混合比都不同,所以燃烧设备需要针对性的喷口孔径和燃烧器结构。
比如说东京瓦斯的燃气喷嘴孔径是0.8mm,而大阪瓦斯的燃气喷嘴孔径就是1.0mm。
如果你乱用,轻则燃烧不充分导致一氧化碳在室内不断累积,重则引发火灾甚至爆炸,后果比你乱用电器要惨烈的多。
燃气灶,热水器,地暖,凡是需要天然气燃烧的地方,都需要购买和你选择的天然气公司所匹配的燃烧设备。
这种天然气的市场竞争就没有东西日本的区别了,而是在每个城市都存在,互相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同时接入两家天然气公司的管道的,虽然日本天然气存在大量的重复建设,但给每个日本家庭都接入两根天然气管道那是不可能的,太多钱了,铺设和维护管道的费用太贵了,双方的地盘犬牙交错,但把对方已经成熟稳定运营的地方硬攻下来投入太大收入太低,不划算。
这就导致如果你搬家之后,换的新房子所匹配的天然气管道和之前的不一样,那你家的燃气设备全都得换新的。
比如日本的天然气灶销售均价3万日元(约1500元人民币),每年约20万户因为搬家需强制更换,旧设备回收价值趋近于零。
天然气市场比电力市场要疯癫的多,但并不是最疯癫的。
日本的铁路市场才是最疯癫的,因为日本的铁路公司全部都是私营的,建设铁轨和购买火车运营全部是自行负责。
其他公司的铁轨不可能允许自己公司的火车上去跑,所以日本的铁路公司建设铁路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其他公司怎么样,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轨距就可以了。
不同的地形环境,不同的火车购买竞标结果,都可能影响最终的轨道建设标准。
日本的东海岛新干线,东京地铁银座线、大阪地铁御堂筋线等,建设的铁路轨道采用的是1435mm标准。
日本的京王电铁井之头线,东京都电荒川线、函馆市电等,建设的铁路轨道采用的是1372mm标准。
日本的东海道本线、在来线、山手线、近畿日本铁道等,建设的铁路轨道采用的是1067mm标准。
日本的黑部峡谷铁道和部分山区产业铁路等,建设的铁路轨道采用的是762mm标准。
小小的一个日本,铁路轨道标准五花八门,全球各主流标准的铁路在日本都有建设。
因为这小小的一个日本,有120多家铁路公司,全都是私营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家公司建一条线就在那运营了。
互相之间无法连同那是最起码的,到不同铁路公司所属的区域要换乘也是最起码的。
然后就是费用也很贵,第一是因为重复建设很常见,第二是因为每家铁路公司规模都很小,没有规模效应。
最大的JR东日本铁路公司也只占了30%的市场份额,因为铁路公司排他性太强,征地建设也很困难。
日本差不多只有中国一个省那么大,要是你们省里面有120多家私营铁路公司,每家最低一条铁路线,然后互不相让,你想想看你们那会变成什么样子。
好玩吧。
这个叫日本特色,是因为其独特的历史所形成的特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