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生死局:26国联军入乌,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战?
原创: 徐吉军
来源公众号:汉唐智库
微信ID:hantangzhiku
2025年9月5日,第十届东方经济论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普京在记者会上罕见放话:任何出现在乌克兰境内的外国部队,都将成为俄军合法打击目标。
与此同时,法国总统马克龙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巴黎宣布:以欧洲国家为主的26国,已正式承诺组成保障部队,将在未来停火或和平协议框架下进驻乌克兰。
至此,俄乌冲突已经不再是俄乌之战,而是欧洲列强与俄罗斯正面碰撞的序幕。

一、26国联军踩红线!
9月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宣布,以欧洲国家为主的26国正式承诺向乌克兰部署地面、海上或空中部队作为保障部队。
马克龙与到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起召开了支持乌克兰“志愿联盟”线上会议。
马克龙试图用一种和平安全的论调来掩饰其危险的军事冒险意图。
尽管马克龙强调多国部队不会部署在前线,但在俄罗斯看来,这是西方赤裸裸的军事介入。
无论是乌克兰西部的利沃夫,敖德萨,还是首都基辅,只要有外国军队踏进乌克兰国土,就等于直接把西方的军靴踩在俄罗斯历史领土上。
普京的表态异常强硬:如果26国军队进入乌克兰,俄军将动用匕首、锆石、口径、X-101等远程打击武器,对外国军队营地进行毁灭性打击。
显然,这已经不是外交辞令,而是赤裸裸的战争警告。
俄罗斯的战略立场一直非常明确:宁可与西方硬碰硬,也不能容忍核心安全空间被侵占。
要知道,在俄罗斯的历史叙事里,乌克兰不是邻国,而是300年一体的兄弟联盟。在2022年俄乌冲突之后,乌东四州已经成为“新俄罗斯”的一部分。
26国联军若进入乌克兰,莫斯科必定视为对俄罗斯的致命威胁。
欧洲人如果真敢走到这一步,意味着战争从地区冲突升级为到欧洲大战!

二、战场态势暴露乌克兰颓势!
在访华期间,普京介绍了俄乌战争的现状和趋势,展现了俄罗斯的战略逻辑。
第一,俄军攻势占优。
普京直言俄军在几乎所有方向推进,乌军已无力发起大规模进攻,部队满编率仅剩47%-48%,临近崩溃边缘。正是因为这种现实,西方才意识到乌克兰已经支撑不住了。
第二,和谈之路已死。
普京称俄方所有和平尝试失败,特朗普要求他与泽连斯基会谈,但泽连斯基身份不合法,而且毫无妥协之意,俄乌峰会无路可走。换句话说,俄方不再指望谈判,准备用战争彻底解决问题。
第三,安全不可牺牲俄罗斯。
在俄罗斯看来,乌克兰想要安全保障没问题,但不能建立在牺牲俄罗斯安全的前提下。
这就是俄乌冲突的根源,乌克兰要加入北约获取安全保障,而持续了20年的北约东扩踩了俄的生死线。
第四,不是为了领土,而是为了人民。
普京强调,俄军作战是为了保护说俄语、延续俄文化传统的人民。这种叙事是俄罗斯对内对外合法性的关键。
就在近日,乌克兰还在国内强行推广语言法,要求所有人在公共场合必须讲官方语言乌克兰语。很多讲俄语的人遭到攻击,甚至还被警察警告处罚。这种现象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毫无疑问是侵犯人权之举,但西方已经视而不见。
第五,尊重公投结果。
2022年,乌东四州公众举行的“入俄公投”结果,普京称必须被承认。这是俄罗斯扩张正当化的政治依据。
第六,看特朗普,不看欧洲。
普京公开称赞特朗普团队推动俄乌和谈的诚意。这意味着普京只把美国视为真正的谈判对手,而欧洲只是附庸。
普京关于俄乌战争的表态,既是对西方的警告,也是对俄罗斯国内的交代:战争已不可逆转,唯有胜利才是出路。

三、欧洲的赌局!
马克龙和泽连斯基的联合声明背后,隐藏着欧洲的焦虑。欧洲国家已经深陷战争的语言陷阱:
一旦乌克兰垮掉,欧洲整个战略防线就将崩溃。
于是,26国高调宣布出兵,看似是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实际上是试图绑架美国。欧洲向特朗普摊牌:你不能在大西洋彼岸看戏,必须跟我们一起下水。
但问题在于,欧洲真的能承受与俄罗斯的直接军事碰撞吗?
第一,军事实力差距悬殊。
欧洲大多数国家几十年没有经历过高烈度战争。法国、德国、意大利甚至缺乏足够的弹药储备。相比之下,俄罗斯拥有超过200万有实战经验的老兵,军官和士官体系经过多年血战磨炼,这是欧洲根本比不了的。
第二,经济危机阴影浓厚。
欧洲通胀高企,能源成本激增,民众早已厌战。法国农民、德国工人频繁上街抗议。欧洲领导人若强行升级冲突,极可能点燃国内民意的反噬。
第三,美国态度暧昧。
第四,特朗普口口声声要与普京通话,释放善意,但并没有明确承诺会派美军进入乌克兰。显然,美国在考虑让欧洲人先去鹬蚌相争,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这意味着欧洲正在进行一场豪赌,要么拖垮俄罗斯,要么先把自己拖垮。

四、俄罗斯的新打法!
俄罗斯并非没有底牌。
事实上,经过两年多战争的消耗,俄军反而展现出两个关键优势:
一是战斗经验。
乌东战场就是世界最大“实战实验室”。
无人机对无人机,巡飞弹对防空网,电子战对信息链。
俄军几乎每天都在打科技实战演习。
欧洲26国军队如果贸然下场,必然是新手对老兵,输多赢少。
二是廉价智能化武器。
俄军大规模使用系列巡飞弹、ZALA侦察无人机,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精确打击。这种打法特别适合消耗战,把对手拖进无休止的消磨。
俄罗斯已经明白,现代战争不再是钢铁洪流,而是小股力量、精准打击、持续蚕食。
正因如此,乌军才会在前线一点点被挤压,防线千疮百孔。
五、战争走向何方?
普京说:“出现在乌克兰的北约部队,将成为合法打击目标。”这是赤裸裸的最后通牒。
马克龙说:“俄罗斯无权否决我们的决定。”这是欧洲的强硬宣言。
泽连斯基说:“我们欢迎!”这是乌克兰的绝望豪赌。
特朗普在白宫晚宴上笑着说:“我很快会与普京通话。”这是美国的复杂心态。
接下来,战局可能出现三种走向:
第一,欧洲虚张声势。
26国联军最终只停留在政治承诺层面,派不出实质部队。这种情况下,俄军将趁机发动秋季大攻势,全面压垮乌军防线,年底前可能攻下顿巴斯全境。
第二,有限入驻。
如果欧洲派出保障部队进入利沃夫等西部地区,俄军不会立即动手,但会持续警告,并通过导弹袭击乌克兰其他目标施压。战局进入长期对峙。
第三,全面碰撞。
如果欧洲联军深入前线,直接参与作战,那就是与俄军硬碰硬。
届时,俄方将毫不犹豫动用高超音速武器,对外国军营发动毁灭性打击。
这一步,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起点。

六、全球视角!
俄乌战争的延宕已经改变了全球战略格局。美国疲于乌克兰,难以全力布局印太;欧洲深陷泥潭,更不可能与中国硬对抗。
中国获得了战略窗口期,应该加快在亚太、非洲和中东的布局。
与此同时,俄中在能源、军技、金融结算上的合作进一步加深。朝鲜的军事支援,让中俄朝这条潜在防线逐渐清晰。
世界大概率正在重回冷战阵营对抗。
显而易见,世界和平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中国和美国不要入场参战。
历史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战争是继续升级,还是出现转机?
这场博弈,已经不只是俄乌之间,而是世界格局的重新洗牌。
风暴前夜,所有人都在屏息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