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防不住了,美国要赤膊上阵吗?
原创: 徐吉军
来源公众号:汉唐智库
微信ID:hantangzhiku
2025年11月5日,美国试射一枚未携带弹头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
导弹飞行约6759公里,在马绍尔群岛的一处美军试验场爆炸。
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在1970年代列装美军,目前现役共有约400枚此型号导弹。
从技术参数来看,这款导弹已经远远落后于中俄的最新洲际导弹东风61和萨尔马特导弹。
为此,特朗普提出计划恢复核试验,而俄罗斯也准备进行反制。
显然,10月底以来,俄罗斯海燕核巡航导弹和波塞冬核动力鱼雷试射成功,导致美俄之间的核讹诈游戏愈演愈烈。

一、美国秀出核肌肉!
每当世界局势陷入僵局,美国人总喜欢用一场演习来提醒世界,谁才是世界的警察。
2025年10月21日,美国启动“全球雷霆2025”演习,几乎调动了整个战略司令部的核力量。B52、B2接连升空,E6B“末日飞机”与E4B夜视者指挥机高空盘旋,民兵3导弹发射井灯火通明,俄亥俄级核潜艇悄然出动。
五角大楼试图向俄罗斯和中国证明,美国随时能够开打核战争。
在这场演习中,美国不仅展示了核打击体系的完整能力,更重要的是操作细节带有浓浓的实战意味。战略轰炸机以小间隔起飞、空中加油全程模拟、通信链备份系统切换等演习内容,最大程度贴近实战需求。至少从呈现出来的状态来看,美国的核战机器依然精准、高效、随时能动。
美国演习后,北约同步跟进。
14个盟国、71架战机、2000多名人员,在欧洲天空搞了一次充满火药味的核表演。
美国的F35A、德国狂风战机,携带B6112战术核弹对俄罗斯假想敌进行模拟攻击。这是一种可调当量、可控杀伤的低当量核弹,专为战场核打击设计。
美国将战术核武器称为战略威慑的灵活选项,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是在模糊核战争与常规战争的界限。低当量核弹意味着核战争门槛降低,不再是禁区,而是某种可用的战术手段。
在这种氛围下,北约与美国的联合核演练,显然不是防御为目的,而是对俄罗斯进行战略恐吓。

二、瘾君子控制核武器!
难以想象的是,美国目前是由一群瘾君子控制着足以毁灭地球的致命武器。
在美军“三位一体”的核力量中,陆基核导弹部队的精神状况最令人担忧。它受空军管辖,三大联队均装备了最大射程达13000公里的民兵3洲际导弹。目前,美国空军核导弹部队拥有450枚民兵3导弹,共配备470枚核弹头,占美国核力量的24.5%,仅次于美国海基核力量。
2007年8月,美国核弹部队马姆斯特伦空军基地的一架B52战略轰炸机误挂了6枚装有核弹头的巡航导弹,从北达科他州飞往路易斯安那州,横穿大半个美国,抵达目的地后才发现。
根据核武器安全守则,将导弹从弹药库取出之前,应卸掉核弹头。这些核弹头没有被卸掉,闯过重重安检,失踪36小时竟无人察觉。
2013年9月,美军战略司令部副司令贾尔迪纳卷入赌博丑闻,涉案金额相当巨大。
2014年1月15日,美国空军部长宣布,六个美国空军基地的11名军官涉嫌吸毒和推销毒品。
2016年3月18日,美国军方宣布,一座战略核导弹基地的14名军人因涉嫌群体吸毒被停职并受到调查。这些军人驻守在怀俄明州沃伦空军基地,隶属空军。
2018年5月24日晚,美国媒体披露负责守卫和看管核弹头的部队有14名士兵集体吸毒嗑药!他们吸食的还是能产生强烈致幻效果,甚至能影响和改变人脑精神状态的毒品!
美国拥有世界最大核武库,核威慑一直处于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位置。几十年来,美国一边通过裁军与核不扩散机制削弱对手,一边把维持自身核优势作为最高目标。
但是,美国能设法削弱对手核武器的威胁,却无法阻止自身的腐朽。

三、特朗普的核赌局!
特朗普重回白宫后,开始全力打造所谓的新时代核威慑战略,核心逻辑是用核恐吓换谈判,用核威胁迫使对手让步。
2025年5月,美国提前一年启动B6113战术核弹的批量生产。这款核弹具备低当量、短半衰期、低核沾染的特性,可以像常规炸弹一样使用,却又保留核爆的震慑效果。
这种模糊武器,让美国在战略威慑和实战之间找到了灰色地带。
为了备战,特朗普政府加速向北约盟国输送F35A战机,并在比利时、意大利、德国等五个国家的空军基地重新部署核弹。
这意味着冷战时期的北约核共享机制正在复活。
在东亚方向,美国正在策动亚太核链,鼓励日本、韩国在核防御框架下共享情报、通信与武器平台。
美国试图重构欧亚两个锁链,把俄罗斯与中国同时掐在战略圈里。
然而,特朗普的计划遭遇重锤,俄罗斯没有被吓倒,反而连续曝出新型核武器海燕和波塞冬;中国也不遑多让,东风61、东风5C、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根本无惧美国威胁。
当特朗普在迈阿密商业论坛上宣称考虑与中俄共同制定无核化计划的时候,实际上全世界都知道特朗普的核计划,已经引火烧身了。

四、乌克兰告急!
美国为何如此急火火搞核演习?
关键是乌克兰局势危急,欧洲根本招架不住了。
就在美欧忙于演练核威慑的同时,乌克兰的前线正在崩塌。
进入11月后,俄军在库普扬斯克和红军城不断扩大占领范围。俄军预计下周将全部解放库普扬斯克,而红军城已被三面合围。
乌克兰军方承认,这座交通与后勤枢纽形势极端困难。
俄罗斯国防部宣布,被围部队若不投降,将被彻底歼灭。
但是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宣称将在一周内击退俄军,解除红军城的包围。
红军城是乌克兰在顿巴斯控制的仅存的10%的关键地带,一旦失守,乌东防线将整体坍塌。俄军将迅速推进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因此,到底双方谁能实现目标,谁在吹牛,值得期待!
事实上,乌克兰表现出来的防空能力已经是苟延残喘。
11月初,俄军首次在乌克兰西部投下FAB3000重型航空炸弹,这是一枚重达三吨、战斗部1.4吨的巨兽级武器。
据俄媒报道,该炸弹精准命中利沃夫州一个隐藏的乌军指挥所,60名军官当场被炸成粉末。乌方试图出动F16战机拦截,但是失败了。
过去乌军还能依靠防空系统拦截,如今面对滑翔制导炸弹,安装UMPK套件、具备格罗纳斯导航能力的型号的重型炸弹,根本防不胜防,乌军防线几乎沦为俄空天军的靶场。
俄军使用的苏34战斗轰炸机在1万米高空投弹,滑翔距离超过60公里。这意味着乌克兰防空系统根本无法反应。
这种改装的FAB3000成本极低,每枚仅5万美元,却能摧毁前线指挥部。
这种低成本高杀伤的战法,让俄军逐步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五、悲剧命运!
乌克兰的悲剧,在于它已经从前线国家变成武器试验场。
乌克兰前线士兵的士气崩溃肉眼可见。
很多乌军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被派去送死,补给、后勤、弹药都成问题。乌东防线的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美国并不想让乌克兰完全倒下。
因为那意味着俄罗斯将获得战略纵深,直接威胁到北约东翼。
所以美国选择让乌克兰不胜也不亡。
通过控制援助节奏,美国维持一场可控败局。
当乌军陷入困境,美方就会象征性加码;一旦俄军推进过快,又会暗中释放谈判信号。
乌克兰在这场博弈中,既是棋子,又是挡箭牌。
从军事逻辑看,美国暂时不会直接介入俄乌战场。
一旦美军与俄军在欧洲战区直接交火,核战争的风险就会突破可控边界。
但从政治逻辑看,特朗普可能会选择让欧洲盟友有限军事介入。
如果红军城彻底失守,俄军将推进至第聂伯河一线,美国可能将调动北约空军在波兰、罗马尼亚部署远程导弹与电子战系统,形成新的防线。
然而,这样的防线只能延迟失败的到来。
在长期博弈中,美国面临一个痛苦现实:既输不起,也赢不了。
俄军战术进化、武器升级与心理优势,正在吞噬乌克兰的防御意志。
美国的核演习、金融制裁、外交恐吓,已失去了威慑效果。
一场欧亚秩序的重构,正在冬夜的炮火中悄然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