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期待中国当爹!
作者:智sir
来源:智先生(ID:zhixs10)
这阵子,国内舆论的热点,当然是高市早苗的持续作妖,生怕中日关系不够冷清,非得把温度计拉到冰点以下才满意。
结果求锤得锤,中国不想让她口嗨完轻松离场,特朗普也给她打了一通电话,各种敲敲打打。
在东亚这团火烧得正旺的时候,其实联大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估计不少看众错过了。
11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就美国主导的涉加沙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最终以13票赞成、0票反对、2票弃权的结果通过决议。

决议刚一落地,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在社媒上发小作文,高调宣告自己为世界“带来了和平”,把复杂国际事务简化成个人政治秀的行为艺术,倒是符合他一贯的德性。
懂行的都知道,这事最值得玩味的,不是特朗普的自吹自擂,而是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两张弃权票。
这里先说一下,到了安理会这种级别的政治角力场,常任理事国的“弃权”,从来就不是“中立”那么简单,更不是什么“我不关心”。
它代表一种鲜明的保留意见,翻译一下,这事我不爽,但我不想掀桌子,你们自己看着办,出事了别赖我。
或许有人要问,这不是促进加沙停火,带来和平的决议吗?中国一向是和平的捍卫者,既然有利于止战,为什么不投赞成票?
主要是这份决议虽然披着层“人道主义”的外衣,可里子很不对劲。
决议的核心内容,其实是把特朗普之前提出的“20点计划”重新包装,然后强行塞进安理会决议框架。
其中明确指出,要成立一个“加沙和平委员会”作为过渡行政机构,权限覆盖重建监督、经济复苏等核心事务,授权到2027年底。
值得一提,委员会主席将由特大统领本人担任。
一个主权民族的战后治理,却要由美国总统来主导,权力边界模糊到可以随意解释。
谁会相信只是“过渡行政”?
这是美国的惯用套路了,先把小国打成碎片化,然后设置美国主导的过渡机构,接着扶起傀儡政府,最后彻底刻上美式烙印。
更别说旁边还有以色列在虎视眈眈,内塔尼亚胡之前一直嚷嚷着反对巴勒斯坦建国,转头却支持这个决议,为什么?
因为决议帮以色列实现了战争没实现的目标,在法理上把加沙从巴勒斯坦版图中割裂出去,甚至让哈马斯彻底出局。
毫无疑问,就是一份卖国协议,所以中国怎么可能赞成。

中方代表直言了,中国支持推动持久停火、缓解人道灾难,可这个决议明显践踏了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
咱们有更好、更公平的提议,比如“巴人治巴”,或者落实“两国方案”,但没人采纳,全因不符合美国和以色列的利益。
既然不赞成,直接动用五常特权,一票否决就好了。
刚好说到这次投票最让人无语的地方。大家先看看这届安理会的成员名单。

除了雷打不动的五常,剩下的非常任理事国成员里,有三个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索马里,哪怕是塞拉利昂也有60%人口信奉伊斯兰教。
可以说这四国都是自家人。
绿教强调“有教无国”,然后这四国对同是绿教兄弟的巴勒斯坦,齐刷刷投了赞成票。
还没完,作为当事人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在决议通过后居然第一时间发表表示“欢迎”,说已做好了全面执行的准备。
阿巴斯一派同意这个草案,意味着他们已在事实上放弃了对加沙的主权。
甚至在表决前,约旦、埃及、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八大金刚就发表了联合声明,支持安理会通过决议。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阿拉伯人自己都不关心自己大区的事情,中国能怎样做?
仗义执言,一票否决吗?你猜当事人会不会感激你?不会,他只会觉得你多管闲事。
另外,如果中国真动用了否决权,还会被西方媒体说是“和平破坏者”,是阻碍加沙停火的罪魁祸首,而那些本来就想甩锅的阿拉伯国家,也会顺势把所有责任推到中国头上,“你看,我们都同意了,是东大不让停火。”
这黑锅不能背。
排除两个错误选项,只剩弃权了。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中国坚决避免为他人的战略失误和政治软弱买单。
万万没想到,即便是这样,仍然避免不了躺枪。那段时间,国外各大社交媒体简直炸开了锅,矛头直指中国。
白左们终于找到攻讦中国的由头,他们自诩“第三世界的良心”,痛骂中俄对加沙漠不关心,质疑中国背离“第三世界”立场,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极其黑暗的时刻,因为中俄没有行使否决权”。

有的阴谋论爆发,分析中国之所以不否决,是因为它在以色列有巨额投资,什么海法港、特拉维夫轻轨等,说中国为了保住这200亿美元生意,才出卖巴勒斯坦。
什么,要证据?加沙冲突期间,中以贸易额节节上升,还不够铁锤么,为什么赛里斯(中国)重建以色列,却没有重建巴勒斯坦。
令人痛心疾首。
讽刺的是,舆论纷纷攘攘,却几乎没有人去骂始作俑者美国,没人去骂那些投了赞成票的阿拉伯“兄弟”,所有人都集火投弃权票的中国身上。
美国杀人放火是天经地义,是客观规律;但中国没有拼老命去救火,就是十恶不赦。
倒灶言论一边倒,咱也别光顾着气愤,如果反过来琢磨一下,还是能看出点门道的。
“失望情绪”铺天盖地,其实暴露了一个心态:在潜意识中,西方世界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轻视中国,而是真的把它当成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自从九三阅兵亮了家底,证明东风快递确实能使命必达以后,西方无厘头的挑衅言论都少了很多。
晒肌肉还是有用的,起码能让他们的态度有所收敛。
可事情又慢慢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发现你强大了,便要求你承担责任,最好是自告奋勇,把美国挖下的巨坑给填上。
他们搬出了万年不变的说辞:“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甚至很多国家,包括被美国欺负惨了的小国,都在期待中国能够成为大家的新“爹”,他们觉得如果要从世界上找一个国家来拦住美国这头疯牛,那只能是中国了。
这次闹得怨气滔天,就是因为中国“拒绝承担”,没有为大家伙谋福祉,对抗美国,解救全人类。
别的不说,就说“当爹”这事,能答应吗?看上去的确有诸多好处。
例如能拥有全球领袖地位,一呼百应;以主人身份上餐桌,拥有极大主动权,可以制定规则,予取予求,美国几十年来不都这么做的?
面对“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国态度一直很明确:这个“爹”,它不想当,也不可能去当。
“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如果中国有朝一日变了颜色,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到处欺负、侵略人家,世界人民就应当揭露它、反对它,并且同中国人民一道,打倒它。”

这句话,是1974年邓公在特别联大上说的,不仅是战略远见,还有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
其实当爹这条路,祖宗们走过,最后证实毫无意义。从唐朝天可汗,到明朝的万国来朝,中国历朝历代或多或少都当过东亚大区的“爹”。
尤其是明成祖时代,声势无比浩荡,郑和下西洋,宝船连天,周边小国排着队来进贡。
可“爹”当到最后往往是死路一条。
因为国与国之间,从来都是现实的相对论。东亚大爹不是那么好当的,时不时得发红包,笼络周边藩属国,而他们被欺负了也要出面罩着。
利益给够了,加上武力值爆表,对方不妨叫你一声“爹”,以你为首,可一旦你家里揭不开锅,或者中断了利益供给链,原本“父慈子孝”,瞬间就会分崩离析。
明朝为了维持朝贡体系,是打肿脸充胖子,奉行“厚往薄来”,人家随便拿点土特产过来,就得回赠不菲的金银财宝,就算国库空虚,老百姓饿着肚子,面子工程还得继续撑着。
只是等大明内忧外耗,内部崩溃以后,有谁还记得曾经的天朝上国?不当一回事,算最有人情味的了,恩将仇报那才是常态。
除了华夏的历史,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参照物,美国。别看美国这个“爹”,外表无限风光,内里也是相当的累,而且代价惨重。
在维持霸权这一块,美国走得是高压管控的路线。全世界建军事基地,把各个地区碎片化,接着制造矛盾,自己当仲裁者。
这招看似高明,实则不断给自己挖坑。
为了保持全球警察的架子,美国每年军费开支是个天文数字,7000亿美元是最低门槛,收的那点铸币税和保护费,压根填不上窟窿,只能疯狂发债,借的钱不用急着还,能覆盖利息成本就可以,借新债还旧债的套路溜得飞起。
如果没有人愿意买账,美联储还可以自己下场买,左手倒右手,导致债务规模越来越庞大,美国从全球最大债权国变成了最大债务国,除了养肥军工复合体,一无是处。
经济账难算,地缘政治更难搞,最能耗干美国精力的,莫过于中东地区。那个火药桶,美国巅峰时期都没能彻底搞定,又是武力镇压,又是搞颜色革命,结果呢?
依旧一地鸡毛。中东地区就像一个无底洞,持续消耗美国的国力。

如果美国能把这几十年浪费在中东的功夫,拿去搞发展,着手解决国内的社会福利、基础保障、教育衰退、枪支暴力等问题,说不定能成为真正的“文明灯塔”,不至于崩成现在这个地步,只能不断把矛盾往外转移,饮鸩止渴。
事实证明,美国霸权模式的经济模型是不可持续的,中国要是复刻美国的老路,那不是脑子进水了吗?
所以,中国现在的路子,不是去当什么新爹,而是对内低调搞发展,对外坚持“合作共赢”,拉投契的小兄弟一把。
什么叫投契?
基本的善意要有吧?不能一边吃我的饭,一边砸我的锅。
另外,得有用。
这话一语双关,要么自身有地缘价值,家里有矿,位置关键;要么争点气,肯听劝,发愤图强搞建设,并在关键时刻站中国这一边。
这就是中国宁愿支持巴基斯坦,在埃及身上下注,也不多花精力在印度和伊朗身上的原因。
一个总想在边境搞事情,另一个则是标准的白眼狼。
就拿伊朗来说,这个国家在对华外交上,堪称一个抽象。
想当年,中伊签了25年全面合作协议,总投资高达4000亿美元,结果到落实环节,伊朗内部矛盾激发了,有的亲西方,有的搞极端,互相扯皮,迟迟落地不了。
不但如此,他们还中途撕毁协议,把原本承诺给中国的项目,转手送给西方。到了2024年,他们居然有脸反过来指责中国背信弃义,简直是倒打一耙的典范。

类似骚操作还有很多,比如这头中国应伊朗恳求,费大力气调停沙特和解,结果那头对方召回驻华大使,抗议中国支持沙特“侵占”伊朗领土;前阵子,伊朗为了讨好美国,说什么“愿意拉回全部石油”来换取制裁解除等等。
对于这种国家,你真心实意地给它援助,钱扔进大海是其次,请回来一位“活爹”才是最麻烦的地方。
因此,只有投资那些足够争气,且具备战略定力的国家,才能保证投资效益。
在这里必须再次强调,国与国之间讲究相对论,感情是相对的,只有利益才是永恒。
对巴基斯坦,大家真别太感情用事。
虽然总是称呼“巴铁”,但中巴友谊,是建立在实打实的战略利益之上的,中国需要巴基斯坦作为通往印度洋的走廊,需要它牵制印度,而巴基斯坦离开中国,可能连国家安全都保不住。
这种基于生存和利益的捆绑,才最牢靠。
中国不会指望巴基斯坦“从一而终”,只要关键时刻拎得清,就够了,至于它跟美国走得有多近,管不了,也不会去管,对方整个空军体系供应链掌握在我们手上,翻不了天。
最后,实事求是地说,以现阶段情况,即使全世界齐心协力,想把中国捧上位,这事儿也不可能成。
一个是他们的美爹虽然年迈体衰,毕竟底子还在,只要还处于美国的游戏规则里,就没有任何机会战胜美国,它的资本主义中心地位很难被撼动,所以美国解体论依然遥不可及。
另一个,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最好的局面,不是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唯一霸主,而是再度形成全世界喜闻乐见的双极对抗场面。

就像当年的美苏争霸一样,中美斗个你死我活。
对其他国家有什么好处?可太多了。回溯历史,冷战时期,美国为了与苏联争霸,是真下了大血本的。
苏联给老百姓发福利,搞全民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还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5日工作周制,让工人们享受极高的社会保障,务必卷死对岸灯塔。
美国见状,也只能跟着搞“伟大社会”计划,重锤资本家,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提高底层员工福利待遇。
到70年代中期,美国用于社会福利的投入,长期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到30%,福利开支成为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最大的开支项目。
在美国带领下,欧洲的贫富差距,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对于欧美民众来说,一切都显得很美好。
收获大于付出的代价,总是需要人来承担的,那就是美国老大哥。
欧洲大可躺平搞经济,因为军事安全美国全包了,缺钱了也可以找大哥拿,援助源源不断。
这种情况在苏联解体后,噶然而止,因为美国终于能独霸天下了,对仍然沉浸躺平美梦不能自拔的欧洲,来几个美元潮汐,以及难民危机,就能把他们揍得晕头转向。
不得不佩服默大妈,正是有了这根定海神针,欧盟才能在风雨飘摇中稳定下来,得到一个喘息机会。
她硬是凭借长袖善舞,给欧洲续了十几年好日子。
可默克尔急流勇退以后,欧洲过得有点惨,特别是特朗普两度上台,情况更急转直下。
他一直看不惯欧洲大区,觉得在美国保护下,欧洲过得太舒服了,凭什么美国百姓人均打两份工,死磕496,还要卖血才能支付医疗保险时,欧洲人却可以上四天班休三天,拿着高福利,天天去沙滩晒太阳。
懂王决不允许这种现象持续下去,他要对欧洲势力大洗牌,打破自马歇尔计划以来所谓的“自由世界秩序”,让世界重回丛林法则。

于是极限施压一浪接一浪,欧洲要是继续摆烂,被美国吃干抹尽是早晚的事。
但由奢入俭难,欧洲躺平了那么久,让他们勒紧裤腰带,奋发图强不是那么容易能实现的,首先欧洲百姓没有那个觉悟,马克龙不过是在福利、税收上试探性砍了一下,结果老百姓的反应很及时,也很热烈,回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骚乱。
想像2011年那样,让法国人民咬紧牙关,小马哥的魄力还差点意思。
所以欧洲人把希望放在中国身上,希望它能为民请命,扛上大旗,顶住美国,要能重现双极对抗就更好了。
两超级大国过招,为了拉拢小弟,势必得伸出橄榄枝,许诺各种好处,那各国就可以随时骑墙,收尽两家茶礼,还能在两极相争下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中国不会欺负他们,而美国被中国牵制,也不能动不动掀桌子,把它们赶下餐桌。
显然,在这个剧本里,中国要负责帮他们出头,干累活,还要赠送贴心大礼包,最后除白白消耗国力以外,啥都得不到,比起真正的活爹美国,东大不过是被占便宜的冤大头。
这“爹”坚决不能当,多极化才是未来。
什么叫多极化?就是让美国继续当“活爹”,在前面顶雷,消耗国力去维持那个摇摇欲坠的秩序。中国这边,低调做好最大的“包工头”就行。
谁想发展,来找我;谁想搞基建,来找我;谁想做生意,来找我。
至于谁当老大,谁管“秩序”,那是你们的事,比起那个有名无实的“霸主”虚名,踏实搞发展才是王道。
谁不想让中国安心发展,老是变着法子挑事的,那只能“以德服人”了。
武德也是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