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参考,东方金报

微信
手机版
东方金报

不能乱世治国,这位大学霸回家治学,影响中外一千年!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03-25 08:07:35 围观 : 评论

他18岁就考中了进士,此后50多年里多次为官,深受百姓爱戴,却遭官员和大地主的嫉恨;


他创办或重建了三大书院,一生授徒无数,共撰写2000万字的经典,体量相当于6部《资治通鉴》!


生逢乱世,不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志愿,他,怎么选?


坐落在江西婺源中学的朱熹铜像。图|视觉中国


作者|陈忠海

编辑|李雪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乱世失怙

逢考必过的学霸少年



朱熹出生于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靖康耻”发生后的第3年,南宋刚刚建立。朝廷南渡,风雨飘摇。


他的父亲叫朱松,江西婺源人,北宋进士,曾在北宋任校书郎、著作郎、吏部郎等职;南宋初年,任福建尤溪县尉,朱熹就出生在这里。朱松与妻子祝氏养育三子一女,长子、次子皆在贫病中夭折。


朱熹早慧且好学,小小年纪就善于思考


4岁那年中秋夜,家人团聚赏月,父亲指着天空告诉儿子那是“天”。朱熹反问:“天之上何物?”朱松答不上来,惊奇地说:“此子或可望也。”


朱熹与邻家小孩嬉戏,常用手在沙滩画八卦符号,读《孝经》时在书上写下“不若是,非人也”的批语,令大人刮目相看。在父亲精心教导下,朱熹诗文大进。


后来,朱松被任命为石井镇首任镇监。时值宋金对峙,秦桧在高宗赵构支持下力主议和,朱松与同僚上疏反对,因此触怒秦桧,被贬为江西饶州知州。


然而,还没来得及上任,这位忧国忧民的饱学之士就抱憾去世了,年仅46岁。这一年,朱熹14岁。


父亲临终前给好友、抗金名将刘子羽写信,让朱熹拜其为义父。刘子羽也因为主张抗金而被贬,居住在崇安(今武夷山市),他不负好友重托,为这对母子建造了5间住房,又安排朱熹从教于“武夷三先生”。


【注:武夷三先生:即屏山先生刘子翚,白水先生刘勉之,籍溪先生胡宪,三人皆为当时名儒。】


生逢乱世、少年丧父,所幸,在慈母、义父和名师的精心栽培下,朱熹逐渐长大成人


1147年(南宋绍兴十七年),他首次参加科考就在300多名考生中脱颖中榜。这一年,朱熹 17岁。主考官不禁称赞:“这将来一定是个不寻常的人!”


果然,作为一个硬核学霸,他几乎逢考必过


第二年,朱熹赴京城临安参加礼部会试后考中进士,之后又参加了官吏选拔考试,顺利通过。


2

视民如伤

百姓爱戴的好官屡遭嫉恨



朱熹被任命为同安县(今厦门同安区)主簿,掌管全县文书兼管县学。刚上任,他就在大堂上挂了一面匾额,题为“视民如伤”——对百姓的疾苦,要像看待自己身上的伤痛一样。


图片

远眺厦门同安城区。图|图虫创意

他这样说,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朱熹勤于公事、体恤百姓,上书减免赋税,清查土地田税,又重视教育、筹款整修县学。3年任期结束,朱熹政绩卓著,受到百姓拥戴。


【注:“士思其教,民怀其德,不忍其去,立祠学宫。”出自《宋元学案》。】


如果在仕途上继续精进,朱熹很可能成为一位能臣和名臣。不过,他无意于官场,任期结束后便回家专心于学问,时而出去拜师、游学。


就这样,朱熹过了多年的外似闲淡、内心却很充实的生活。1163年(南宋隆兴元年),朝廷任命朱熹为国子监博士,他坚辞不就,仍在崇安居住。


有一年,崇安发水灾,朱熹力劝豪民拿出储藏的粮食赈饥,还向官府贷来粮食600斛散发给百姓,使百姓不致挨饿。灾情过后,他开始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灾年的生计问题,大灾之下单靠官府力量很难做到迅速、全面救助灾民,必须发动民间力量。


为此,朱熹提出建立“社仓”的构想,用以补充官府救济制度的不足。经朱熹多方奔走,1171年,五夫社仓(因坐落在崇安县五夫里而得名)建成,在青黄不接时贷谷给农民,一般取息两成;若发生小饥,利息可以减半;发生大饥,则可免除利息。


由于成效显著,附近州县纷纷效仿。


1178年(南宋淳熙五年),朝廷命朱熹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朱熹到任时正逢大旱,灾情严重,他立即着手兴修水利、抗灾救荒,同时积极向朝廷争取减免税钱,使灾民得以生活。因救荒有方,朱熹升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到任后因弹劾官员不法行为而遭到嫉恨, 9个月后即离任回家。


1189年(南宋淳熙十六年),朝廷命朱熹知漳州。到任后,他发现当地土地兼并盛行,失地农民生活困苦,为此提出“经界”之法,以减轻农民负担。


【注:经界,即核实田亩数,根据实际田亩核定赋税。】


此举大受百姓拥护,但是遭到大地主的反对,进展艰难


这时,长子不幸去世,朱熹辞官。


3

无意仕途

办书院,门生遍及天下



此后,朱熹还有知潭州、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任官经历。不过,在他的一生中,仕宦经历加在一起也不算长,其余皆在游学、讲学、著述。


1179年(南宋淳熙六年),朱熹在南康(今庐山市)任职期间曾登上庐山,看到了白鹿洞书院,从此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


【注: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相传唐代江州剌史李渤曾在地隐居读书,养有一只白鹿,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故称此地为白鹿洞。南唐在此兴办白鹿国学,北宋时更名为白鹿洞书院。】


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做了几件事:


*重建院宇,筹措院田


当时,书院旧屋无存,仅剩瓦砾,茂草荒丘,朱熹集资筹款,建起屋宇20多间。为实现书院的可持续发展,他很注意学田设置,认为这是维持书院的“久远之计”,亲自制定购田计划并筹集了一部分购田资金。


*聚集书籍,修订学规


朱熹发文给各地征求书籍,又向一些朋友募书。在总结前人办学所订规制的基础上,他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言简意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书院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教育章程。


*自兼洞主,聘师讲学


朱熹想请其他学者来掌教,均未成功,只得自兼洞主、亲自主讲,邀请刘清之、林泽之、黄粹、王阮等学者来讲学。


图片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图|IC photo

1183年(南宋淳熙十年),朱熹亲自规划,在武夷山九曲溪畔隐屏峰下创建武夷书院(又称武夷精舍)。他在这里居住的8年,是著述最丰硕的时期。


书院布局整齐,功能齐全,食宿、讲学、娱乐、景观皆备,建成后,各地学生不远千里慕名而来


1194年(南宋绍熙五年),在知潭州任上,朱熹在长沙重建了岳麓书院。在湖南各地延聘教师,广招生徒,来此就学者曾达千人。


【注:岳麓书院旧址在长沙岳麓山,原为宋朝初期潭州太守朱洞创建。】


朱熹一生办学、讲学,门生遍及天下,著名的学生有许升、王力行、傅伯成、杨至、陈易、黄谦、蔡和、刘镜、杨履正、张巽等人。


4

修身、齐家

《朱子家训》教子孙



朱熹不仅教出了许多有名的弟子,在治家方面也严谨有方。他把自身的教育思想与传统儒学理念融入到家规家训中,对朱氏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子家训》是朱熹晚年留给子孙的一篇著名家训,全文仅300多字,通篇工整对仗,言辞清晰流畅,富有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


他讲述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精辟阐明了修身立德治家之道,以简朴的语言勾勒出富含哲学思辨的道德伦理思想,时至今日仍值得后人借鉴,如: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千万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更不可以仗侍着自己的长处而自以为了不起。


*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


对人有恨意,化解之道就在于检查自己是否站在合于道义的一方;对于那些自己所怨恨的人,则应以平直的心态,正常地对待他们。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别人有小过错,则应有包容之心;别人犯了较大的过错,则应将正确合理的做法明白告诉他。


*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别人的缺点,我们应帮他稍加掩饰;别人的优点,则应该帮他宣扬。


*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处世不应为了私事而与人结仇;治家更要注意不可因为私心而有不公平的做法。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遇有不合正义的发财机会,则应该放弃;遇到合情合理的事情,则不妨从事。


朱熹为训导子弟还曾编订一本《童蒙须知》,从穿衣饮食、说话走路、读书写字等方面教育子弟从小就要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养成良好习惯,后来成为重要的蒙学课本之一,深受后人推崇。


图片

2018年9月21日,江西婺源朱子中学的学生们在吟诵表演朱子家训。图|IC photo


5

一生治学

两千万言经典传世



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了朱熹所处的时代,儒家思想进一步渗透进中国人的文化基因。然而,也是在这一千余年间,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隋唐以来佛学及道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和越来越多现实问题,作为修身、齐家、治国指导思想的儒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加之,朱熹所处的正是一个家国破碎、风雨飘摇的时代,无数爱国知识分子正苦苦追寻着一条重整山河、再造盛世的道路。


因此,这是一个需要儒学更需要改造儒学的时代。


此前,北宋周敦颐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提出了以“无极”为世界本原的宇宙生成思想、以“诚”为最高理想的人生观,成为理学的开创者。


其弟子程颢、程颐又进一步构造了以“理”为主要范畴的哲学体系,使理学思想体系进一步丰富起来。


【注:理学,也称义理之学,是宋元明时期儒家思想学说的通称,以人性和天道为核心内容,以理、气、心性为主要范畴,以传统儒学为基础,融合道、佛思想,是元到明清各朝的统治思想。】


理学发展到一个最为关键的时期,“理”的定义始终不够全面,未能得到一致认同。朱熹承担起“集大成者“的使命——集中了之前理学研究成就,以其过人的天赋和穷其一生的勤奋求索,使理学体系更加精密和系统化,使理学具备了一个完备的理论形态


他首先给“理”作了更清晰、更全面的定义:


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存在;


理是万事万物的规律;


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理在人的身上就是人性。


如何探求“理”?


朱熹发展了格物致知论,认为穷究事物道理才能使知性通达至极。他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只把精力花在草木、器用的研究上,就如像散兵游勇一样回不到老家。


【注:“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出自《朱熹文集》。】


朱熹认为“理”在人未形成前已浑然于天空,人形成后便附于人体。他对于“理”在伦理与人性方面的探究可概括为两个最基本问题:


一是人为什么应当有道德?


朱熹从本体层面提出了一个复杂的论证系统,涉及到理、气、性和心等主要概念,说明道德对于人的重要性。


二是如何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朱熹强调“知先行后”,又认为“知行相须”,即注重行在认识中的重要性,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要求人们放弃“私欲”,服从“天理”。


在不能亲力参与治国、平天下的乱世,朱熹站位更高,把宝贵的一生贡献在更深刻也更长远的思想领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财富——现存著作共25种,600多卷,总字数约2000万字,相当于6部《资治通鉴》!


在用毛笔写作的时代,这是一项惊人的成就


6

中华风骨

遗响千年,名播海外



1200年(南宋庆元六年)二月,朱熹写下这样的诗句:


“苍颜已是十年前,


把镜回看一怅然。


履薄临深谅无几,


且将余日付残编”。


此时,他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朱熹仍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在编书、改稿、写文章、为弟子讲课。三月八日,朱熹交代了家事,写遗书数封;三月九日午时,溘然长逝,享年71岁。


各地学者、门人惊闻消息,纷纷前来吊唁。下葬时,近千名各界人士护送灵柩。辛弃疾撰祭文赞道: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在这位大学问家身后,元朝以其所注《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考教材,明朝科举也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清朝乾隆时重新调整配享孔庙的“十二哲”,朱熹名列其中,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


他所发展的理学又被称为“朱子学”,不仅成为元、明、清三代的官方哲学,在海外也影响深远,15世纪影响到朝鲜,16世纪到日本,17世纪引起欧洲人的注意。1714年,欧洲翻译出版了《朱子全书》,受到西方思想界的重视,至今仍有不少外国学者在精心研读《朱子语类》。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伟大领袖主席把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国礼赠送给田中首相,反映出中日双方对于朱熹的推崇。


站在当下,仰望朱熹的一生,他以多重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


*一个生逢乱世的失怙少年;


*一个早慧且勤勉的学子;


*一个出仕则为民做主的好官;


*一个归隐则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优秀老师;


*一个把儒学推向新高度的大学问家;


*一个继孔子、孟子之后,又一个被后世尊称为“子”的人;


……


透过这种种身份,笔者分明看到了数千年来心怀家国忧思、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华知识分子之风骨!

参考资料:

朱熹:《朱熹集》;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

脱脱等:《宋史·朱熹传》;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兰斯文:《朱子文化简明读本》;

文欢:《朱熹的沉浮人生》;

黄靓:《各时期的朱熹》;

谭晓峰、沈师:《朱熹与白鹿洞书院因缘》;

雷原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正义》;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短短317字如何成为千古“治家之经”》。


相关文章

  •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

    近日,陈都灵最新造型美照释出,她身着一袭绿色抹胸长裙,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神秘而又清新。...

    2025-04-24 09:21:51
  •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梁朝伟刘嘉玲周润发齐聚 为杜琪峰庆生掀起回忆杀

    4月22日晚,刘嘉玲于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与梁朝伟、周润发、张叔平等好友为杜琪峰庆生的合影,画面中众人笑容满面,多年情谊尽显。刘嘉玲周润发同框合影,刘嘉玲微卷的利落短发造型十分吸睛。...

    2025-04-24 09:21:44
  •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林心如就黄子佼事件强硬表态:对虐待及影片持有行为零容忍

    台媒消息显示,林心如于近期就黄子佼藏匿未成年人性影像一事再度发声。她郑重表明立场,明确表示对虐待未成年人以及持有相关影像的行为绝无妥协余地。...

    2025-04-24 09:21:41
  •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复古牛仔秒变港风女神 红唇大波浪风情万种

    蒋勤勤晒出一组写真,身穿复古牛仔外套秒变上世纪港风女神。...

    2025-04-24 09:21:29
  •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董璇泳池旁喝椰子水好惬意 穿优雅礼裙身姿曼妙

    近日,董璇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写真美照,并配文称:“提前在广州感受了夏日赛道。”照片中,她身着一袭优雅礼裙在游泳池旁喝椰子水,面露明媚笑容,十分惬意。...

    2025-04-24 09:21:14
  • “疯王”毫无信誉!
    “疯王”毫无信誉!

    原创: 申鹏来源公众号:平原公子已获授权转载“关税战”刚打没几天,特朗普又开始扯犊子了。他表示——“对华145%关税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美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不会降至零”。美财长贝森特也表示,当前局势本质上是贸易禁运。美国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两国可能在两到三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协议。贝森特还说:“眼下中美关税对峙僵局“难以为继”,并称预计“短时间内”将出现缓和态势后,“先眨眼”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释放“降温”信号”。特朗普还说出了逆天言论——“我们会对中国很好的,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谁TM...

    2025-04-24 09:21:05
  •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形势比人强,特朗普关税战打不下去了!

    原创: 后沙来源微信公众号:后沙已获转载授权昨天在短短不到6个小时之内,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变调了。北京时间0时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上,放风称,中美之间的高关税是不可持续的,预计会降温。预计什么,预料到中国的态度?自己信吗?1点左右,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5点左右,特朗普亲自确认,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不会维持在当前水平(145%),“它会大幅下降,但也不会降至零,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特朗普还说了些肉麻的话,要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v...

    2025-04-24 09:21:03
  •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一头金发短发酷飒帅气 造型百变时尚感满满

    孟佳晒出一组时尚大片美照,照片中她大胆尝试新造型,一头金发搭配黑色抹胸上衣,酷飒凌冽。...

    2025-04-24 09:21:02
  •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怂是真认怂,事是真没完!

    作者:码头整薯条的海鸥来源:码薯学人今天我们来聊聊服软的特朗普。在美国时间4月22号发生了4件事:特朗普公开说开始考虑降低对华关税税率(强调不是0);特朗普放出消息说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顺利;特朗普表示无意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但是还是要求美联储降息;特朗普的财长贝森特在22号摩根大通的闭门投资会上明确表示中美贸易战不能长期持续。这4条消息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明确一点,特朗普在释放善意。但是,善意不代表胜利。果然,就在4月23日,美国媒体突然传出消息说中美芬太尼谈判陷入僵局。22号的宣传口径表明特朗普确实在认怂...

    2025-04-24 09:21:01
  •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特朗普不想打关税战了,想和中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创: 一棵青木来源公众号:远方青木已获转载授权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又进入新阶段了,以一种你想都不敢想的方式。4月23日,特朗普公开发言称对中国的145%关税太高了,自己很快会大幅度降低,但不会降低到零。特朗普还说,中国将对最终的关税税率非常满意,但他们必须跟美国达成协议。还有更离谱的,特朗普说:“我认为中国会很高兴,我们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没错,真的是这么说的。中文翻译看起来非常肉麻,但原文其实更肉麻,特朗普使用的英文单词原文是“very happily”。不仅要在一起(live together),还...

    2025-04-24 0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