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几句疫情!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这波疫情确实比较鸡贼,来势汹汹。往年这个时候,都是疫情减缓甚至消退之时。今年反常暴涨,让部分人恐惧,主张坚决封控。
——谁家没有老人呢?以我个人来说,我爷爷奶奶都是90多岁,从他们的角度上说,肯定是严格封控最安全。
由于疫情阻碍了经济流通,很多人生活和事业大受影响。尤其是很多人房贷面临断供时,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心血付之东流。因此有声音希望赶紧搞经济。
——谁家没有背负房贷的亲朋好友呢?尤其是体制外的打工者,很多遭遇封控就没了收入来源,多封几个月就可能断供。
双方观点冲突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张文宏医生被网暴得很惨。
疫情爆发之后,张文宏医生发表过若干极具争议的观点,备受关注。这次上海疫情爆发,让他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说实话,这种情况非常正常。古今中外任何时代,所有热点社会事件,舆论情绪都会像喷发的火山,总需要一个突破口(类似于背锅侠)。
上海昨天无症状感染者又创新高,达到13088例。
如果不是把无症状感染者分开统计,而是把它们标记为感染者,这个数字足以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但从乐观的一面看,这个数字应该比较接近拐点。因为4月4号是一场大决战,上海本身的力量已经全部调动起来,再加上江苏、浙江、安徽等兄弟省份以及解放军的大力援助,应该能对整个上海的人们做一个完整的摸排。
上海的“精准抗疫”思路这次之所以会败给奥密克戎,就在于很多无症状感染者难以排查。
只要把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找出来,基本上就能阻断传播链,从而让上海疫情在社会层面实现快速清零。
当然从全球视角来看,清零也是阶段性的。在大陆之外的世界逐渐躺平的情况下,大陆很难一劳永逸地清零,阶段性拉锯是大概率事件。
为什么说大家很期望上海快速清零?因为上海不仅是长三角龙头,也是中国最核心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国际大都市,封控影响真的很大。
上海封控之后,很多中小城市就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比方说安徽淮南(草木皆兵典故的发源地),赶紧把自己封起来。
我家乡是皖北农村,在上海封控之后又开始封村封路了。幸好我早有准备,提前拜托亲戚把爷爷需要的食物和药准备齐全。
4月2号,村里去世一位老人(不是新冠),他的几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因疫情没有一个人回来送葬,是他在村里唯一的孙子将其连夜下葬。
按照奥密克戎这个尿性,如果不能更精准地防控,说实话,很多城市封控的频率会越来越高。如果一直封下去,肯定也不是最终解决之道。
我个人感受就是,以我接触的群体为界限,虽然疫情已经爆发好几个年头了,但是很多人(尤其是基层的人们)对冠状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依然甚少,还处于一种本能的恐惧之中。
我深深地感觉到,咱们这几年对疫情的科普宣传还不到位。
说实话,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疫情宣传方面是投入了不少资源的。但这些资源基本上都用于宣传疫情如何可怕、国外抗疫如何糟糕等层面,病毒科普宣传很少。
这种宣传口径背后的逻辑就是,咱们忍一忍把病毒一劳永逸地清零。就像当年的非典,大家齐心协力让其消失。这是一个相当遗憾的现实。
但新冠疫情这个尿性,决定了抗疫是一场持久战,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个人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在宣传口径上大力科普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知识。
对敌人(新冠病毒)了解越多,打起仗越简单;当新冠病毒对绝大部分国人不再神秘时,疫情防控才能更为精准化,从而减少抗疫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