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工人经常“辞职”,而德国工人会干到退休?答案很现实
引言
每到毕业季又将有不计其数的学生走出校园踏上社会,他们对社会的考验和打击一无所知,仍抱有美好的幻想,迫切的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实力闯出一片天地,但现实往往让他们逐渐清醒,在这些年轻人还没有施展自己的伟大抱负时,就已经被城市的房租、微薄的工资、辛苦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
虽然说工作是我们解决生活问题的唯一渠道,但也有很多人发现,在年轻群体中跳槽换工作这种事似乎变得越来越正常,甚至有很多人干一年就辞职了。这也让大家非常好奇,为什么我国工人经常“辞职”,而德国工人会干到退休?答案很现实。

大多数人辞职的原因,要么是对公司的薪资福利待遇不满意,要么是认为公司的工作强度太大,要么是有更好的出路,或者是单纯的对自己的这份工作不太满意,有了这些想法后,年轻人便决定离开现有的工作环境尝试寻找其他工作。而且现在持有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在2019年全年我国员工整体离职率就达到了18.9%。
和大家印象中不同的是,离职的员工未必都是那些在公司中工作的平平无奇的员工,在这大量的离职员工里,还有一些是单位的优秀人才。

后续有人对此事进行调查发现,这其中有80%的人离职都是因为不满意公司给自己开的薪资报酬,至于其他人大多是因为个人或家庭原因,迫不得已选择离开现有的工作岗位。
虽然这种现象在我国非常常见,但是放眼其他国家,似乎这种情况还算是罕见,比如和那些德方工人相比时,大家会发现大多数德方工人都不愿意辞职,而且这个国家的离职率确实要比我国低很多,有很多德方工人都能从就业一直干到退休。为什么中德之间会有如此明显的差距呢?

首先自然与两国企业的稳定性不同有关。众所周知,德方企业的发展都是多元化的,在这种大局面下,大多数德方企业都发展的较为稳定,存在几十年基本不成问题,还有很多老牌企业,拥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
在这种企业发展稳定的情况下,只要员工和这些企业签订了长期劳动合同,员工也可以保证自己有一份“铁饭碗”,在职期间他们无需担心自己所在的企业会倒闭。国内企业却与之不同,大多数国内企业都属于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抗压能力较差,遇到发展问题或社会环境变化都可能倒闭。

比如二〇二〇年疫情的出现就造成不少企业走向没落,除此外在电商盛行之时,也有不少实体店企业走向了没落。
而作为员工,大家需要确保自己有稳定的收入,如果自己工作的公司企业倒闭,这意味着自己的薪资都可能付诸东流,所以大多数员工在选择就业企业时通常都会更倾向于大型企业,但当大型企业的门槛提升或者是要不了那么多人时,很多人也只能无奈的选择小型企业。进入这些小型企业后,有些员工无法得到较好的发展,甚至不能准时发工资,此时不少人就会考虑离职。

另一方面,这也与中德两国的福利待遇不同有关,在国内有一些人虽然在企业干了很多年,但他们所享受到的员工待遇并不算好,甚至还不如一些新人,面对此现状,很多老员工也会感到不平衡,他们会想自己为企业付出了大半辈子的时间精力和心血,但企业却都没有想过善待他们,有一些人会在心灰意冷之下离职。
而且在国内的整体薪资中,每个人的心思也有着明显差异,有一部分人能够拿到上万的月薪,然而有一部分人却只能拿到三四千块钱的薪资,面对这种巨大差异,薪资低的人自然容易感到不满,这也加剧了国内的离职率。

但在德方基本上所有员工都能与公司签订长期劳动关系,这就是因为德方公司给员工提高的福利待遇水平较高,早在2015年时,德方就推出了最低工资标准,在其相关规定中明确要求最低工资不得低于1400欧元,而且德方工人的工资差异并不大,每个人能领到的工资都相差不多,这让大多数员工都能感到平衡,自然也就能在企业长久的工作。
结语
所以这样来看我国离职率较高、离职频率较大就是因为两国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异,虽然我国现在劳动力较为充足,也有不少大中小型企业,但还是有很多企业没有稳定的发展空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