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几句停贷!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关注这个事很久了,感觉还是说几句吧。
咱们这个时代有些事只能默默关注,想要说几句,也得转几次弯抹几次角,很累。
所谓停贷风,大致就是烂尾楼的业主们报团取暖。他们发布“ 强制停贷告知书”,试图以“停贷抗议”,目的是让烂尾的楼盘复工,从而确保自身的财富安全。
以景德镇恒大珑庭业主的停贷告知书为例:
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已经有多个烂尾楼盘的业主发出“停贷告知书“(数字还在不停变动),内容大同小异,核心部分主要有两点:
核心1、因开发商楼盘烂尾而停止偿还银行贷款。
恒心2、停贷是为了通过向银行施压而促使开发商复工。
看到这些停贷新闻,我个人有两个感觉:
一,辛酸。
二,复杂。
之所以说辛酸,是因为房子对中国人来说意味着太多。
按照大部分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对大部分购房者来说,高房价首先要掏空六个钱包。这里插一句,本人很讨厌所谓的“六个钱包论”,因为这意味着别的行业消费的萎缩;但现实却是买房掏空了大部分家庭的六个钱包。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绝对不会停贷。
其次,高房价意味着购房者数十年的房贷压力。
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生,前20年基本在求学,部分人甚至要求学到25岁以后。属于壮年的时间段,通常也就30年左右。很多房贷的贷款年限也是30年。也就是说很多人的一辈子,都在用来还贷款。
第三,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安家置业就有执念,所以才会奋不顾身地去买高价房。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绝对不会停贷。
第四,中国人愿意买高价期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对国家的信任。断贷会影响个人征信,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绝对不会停贷。所以希望相关部门善待停贷者,他们都是苦命人,有理由愤怒。
之所以说复杂,是因为个体、开发商、银行和市场四方之间纠缠不清。
理论上来说,个体和开发商之间是一条线,因为房子是个体和开发商之间的交易;个体和银行之间是另一条线,因为贷款是个体和银行之间进行的;个体因开发商摆烂而停贷并不符合逻辑规则。但是,银行对开发商的资金用途富有监管责任。
个体是没办法了,才会试图通过停贷的方式促使银行向地产商施压。毕竟个体付出了几代人的积蓄加上半辈子的艰苦奋斗。
但银行其实也比较悲催,如果停贷多了引发跟风潮(全国烂尾楼盘众多),且会打击人们对房地产的信心,就可能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烂尾楼的问题似乎在开发商身上。但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如恒大),基本上已经是躺尸了,已经没能力解决烂尾楼问题,本身也很痛苦。开发商的痛苦,来自市场不给力,房价越来越高而接盘者越来越少。
所以个体、银行、开发商与市场之间越纠结越深,异常复杂,而且都很痛苦。
大家都知道造成这种复杂局面的根源是预售制。
所谓预售制,相当于开发商用你的钱,帮你建房子,最后却烂尾了。
所以个体才会愤怒,银行装无辜,开发商表示自己已经躺尸,市场表示不是我的锅。
但是大家都不想改变预售制,原因很简单,预售制曾经带来过太多的红利。比方说预售制相当于提前给开发商筹款,可以让银行躺着赚钱。
但是这个世界一切所谓的红利都是需要代价的。预售制的代价就是,房价不停地上涨,需要有充足的韭菜不停地接盘。
市场上的韭菜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那都是一个个省吃俭用的家庭。当人们的收益远远跟不上房价涨幅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当韭菜的资格,那么市场自然就转冷了。那么开发商自然就躺尸了,那么烂尾楼就来了。
但是现在各方仍然在回味预售制红利的美妙,无心改革预售制。那么类似的局面只能拖下去,各方虽然都很疲惫痛苦,也只能强忍着;直到有一天忍受不了,才会改革。
从个人角度讲,希望相关部门真心对待停贷的群体,他们背负的不仅是一个个家庭,同时也背负着对市场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