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和河北总代理分手后,谁是真正的“输家”?谁又“赢”了呢?
引言
这些年来,企业、集团在商场上的比拼较量同样精彩且激烈,比如前段时间格力的河北总代理徐自发就与格力割袍断义,转身投向了飞利浦。
这也掀起了一场新的市场风浪,很多人都在猜测,徐自发的这个选择究竟是害了自己还是害了格力,但大家的一致看法是便宜的必然是飞利浦,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现在徐自发和格力彻底断绝关系确实也造成了两败俱伤的局面,从格力的角度来看,他们失去了河北的总经销商后,即便能够找到其他的替补人选,但也会损失一些利益。
比如在失去了徐自发后,格力迅速找到京东填补漏洞,相比之下京东的确更擅长消费端的业务,这是因为有了强大平台和京东独具特色的物流服务,将格力空调送到各家各户。

这样一来格力在消费层面的业务似乎就没有受到影响,但是那些经销商对于格力的作用却不仅仅只有消费业务,还有一些大宗买卖。
格力除了要面向消费者以外,他们还会面向企业、政府以及其他单位的大客户,不同于普通消费者,这些大客户采购的单量也相对较大,而且一般都会利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这种招投标虽然是公开举行的,但能够中标也绝不简单。

特别是在当地若是没有一些关系和人脉,想要中标也没有那么简单,这也决定了在机构业务方面,总代理商其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作为格力的河北总代理商,徐自发确实也有着非同小可的实力,他常年在河北、天津一带区域经营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利用这些可贵的资源,他也能够更方便在当地开展业务,现在格力抛除了这些代理商选择与京东这种具有强大实力的企业合作。

虽然在消费者业务方面并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在与其他的大客户合作时,格力确实有一些损失,特别是中央空调方面,损失更为明显。
但这种分裂局面受伤的却不只有格力,对于徐自发本人来说,他也是输家。虽然徐自发从格力离开后转身便投向了飞利浦,但是从国内市场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飞利浦和格力还不处于同一量级。

就拿空调领域来说,当前占据空调三大巨头地位的分别是美的格力与海尔这三大企业,在中央空调和家用空调方面都有着绝对的市场占比优势,
飞利浦虽然也在空调和其他家电领域小有成就,但是在国内市场终究占比过小,排名远不及格力。
像是在今年的国内线下空调销售总量,格力排在第2名,而飞利浦都在20开外,同样在线上零售市场中,格力也拥有着较大的市场份额,这都是飞利浦无法与之相比的。

对于徐策发来说,他从格力跳槽到飞利浦短期内再也拿不到在格力那样大的市场业务量,所以不管是收入还是利润都会有所下滑。如此来看,不管对于格力还是徐自发来说,他们都是这场斗争中的输家,而若从损失量上来看,徐自发损失的要比格力更多。
说到底格力在中国空调行业纵横多年所拥有的品牌影响力和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更何况试图撼动他们的只是一个河北总经销商,没有了徐自发格力也不难找到其他的替代者。

但没有了格力,徐自发想要有更好的发展或者拥有同样的发展,至少也要跳槽到美的和海尔。但这两个企业又不会轻易地接纳他。
另一方面在这场斗争中,飞利浦或将成为唯一的赢家。除了徐自发以外,这些年来格力明显把更多的精力都转到了线上业务和直销方面,这也让格力不少的老员工都跳槽到飞利浦,他们有可能会带走格力的大量市场资源和技术,这也有利于飞利浦继续开展空调业务。

此外徐自发作为格力的重要代理商,它本身就自带很多丰富资源,在他跳槽到飞利浦之后,飞利浦也可以利用徐自发带来的这些资源开展业务,虽然现在飞利浦空调业务的控制人疑似是徐自发。
小结
但未来如果他们真的在此领域发展壮大,规模越来越庞大后,飞利浦也很有可能不再对徐子发出租这个品牌,到那时他们把这个业务收回来,自己也能赚到更多。因此在大家猜测格力和徐自发最大的输家时,飞利浦却早就坐收渔翁之利。
今日热议:格力和河北总代理分手后,谁是真正的“输家”?谁又“赢”了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