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吃冷席”现象严重?为何多数人放下份子钱就走,饭都不吃?
引言
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小伙伴,对于吃流水席这样的事情,似乎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就像很多地区都拥有着不同的习俗,不管是结婚的喜事还是丧葬的白事,都会摆上宴席,还会邀请亲朋好友以及左邻右舍前来帮忙。

特别是结婚的时候人也比较多,大家都希望能够来沾沾喜气,而这也就相当于给这一对新婚夫妇送上祝福。然而在悄无声息之间,农村地区“吃冷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多数人放下了份子钱之后就走了,竟然连饭都不吃。这就令人疑惑,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现象呢?
其实,摆宴席宴请客人,已经是流传了多年的一个传统,其实生活在封建时期的人们,如果有机会去吃酒席的话,他们可能从前几天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毕竟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并不是特别的好,有很多的人都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更何况在这礼尚往来之下,大家在吃席的时候也不可能两手空空,比如说会提上一部分礼品,又或者是直接随份子。
在最开始的时候提礼物的人是比较多的,慢慢的才转变为送钱,而这也就是随份子。按照时间线去追溯的话,这种送钱的现象,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当东甲摆酒席的时候,前来的客人们就会送上金元宝等一系列的物品,而这个传统到现在为止一直都在延续着。就像之前人们的生活都是很辛苦的,为了能够延续这样的传统,可能不少人辛勤工作好几个月攒下来的钱,都会拿出来去随份子。
而东家们在请客人时,也花费了不少钱站在这个角度来理解,也可以认为随份子的钱就是为了能够帮助东家缓解一定的压力。

在生活水平普遍都比较低的情况下,去吃席也能够吃上一顿好吃的,也称得上是最为诱人的一种改善伙食的方式。
因为叶系的文化是特别讲究的,比如说有几道菜,并且菜品的顺序是什么,包括坐在这个桌子上吃饭的时候,应该坐在什么座位,都是有着讲究的。当时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很多人,平时所吃的食物里面占据比例最大的就是窝窝头,但是在吃席的时候还可以吃上一系列的肉食,有很多的人也愿意去吃席。

对于摆宴席的东家来说,也能够在这一次摆完宴席之后获得一定的份子钱,因为在吃席的时候大家都会随上份子钱。
这就相当于有来有往,等到别人家摆宴席的时候,之前收礼的人也会纷纷前去祝贺。其实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参加宴席的方式给自己存了一笔钱。当然了,在去参加演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打开人脉圈子,这就相当于是一种无形的社交。

毕竟坐在了饭桌上,大家除了吃饭和饮酒之外,也会进行一系列的沟通。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不断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变得越发浓厚。
尽管吃席带来的好处有这么多,但是在最近几年有很多农村地区呈现出来的现象,较之前出现了大幅度的反转。“吃冷席”的情况是越来越多,虽然大家仍旧会到达现场,并且随上份子钱,但很少有人会坐下来吃席。尽管有坐下来吃席的人,但数量也不是特别的多,并且看起来也没有之前那么热闹。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和以下几点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流水席的环境不是特别的好。在农村地区摆的流水席,有关于环境打造这一方面并不是特别的精致。就像很多的农民朋友都是特别朴实的,他们希望把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给客人。
在宴席上摆的大鱼大肉是比较多的,但是这一点对于吃惯了城里酒店宴席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些不习惯。就像我们在做流水席的时候,可能桌子旁边还有狗来回的溜达。

站在卫生的角度来看,因为是流水洗上一拨人吃过的剩饭剩菜,也有可能留在桌子上,给人的感觉也不是特别的干净。
其次,最近几年农村地区吃席的频率还是在不断增加着的,相比起很多城市的人而言,农村朋友似乎要更加的朴实一些,并且在有喜事或者是丧事的时候,会喊上很多的亲戚朋友。正是因为吃席的频率越来越高,所以不少人对于吃席这样的事情,似乎也并不是特别的感兴趣,可能去了之后只是随一个份子钱就走了,完全不会去凑热闹,坐在餐桌上去吃东西。

最后,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观。当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之后,家家户户都能够吃上大鱼大肉,所以人们对于荤菜的热度也在不断的下降。更何况吃席过程中所吃的这些食物,我们平时也是可以购买到的。
小结
除了以上提及到的这几点原因之外,也有一些外部因素是不容忽视的,比如说有的人工作特别忙,哪怕想去吃席,但是也没有办法抽身,最终就只能随个份子钱。又或者有的人,完全不愿意与陌生人讲话,又或者是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所以他们也会选择只随份子不吃席。
今日热议:农村“吃冷席”现象严重?为何多数人放下份子钱就走,饭都不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