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华为和苹果竞争更激烈,卫星通信背后,中美太空争夺战已白热化
2022年9月,我国华为公司发布了华为Mate 50系列智能手机,随后,美国苹果公司紧随其后,发布了iPhone 14系列智能手机,二者竞争可谓十分激烈。
但是,比这二者的竞争更激烈也更引人注目的,并非其发布的新品智能手机,而是它们所搭载的卫星通讯功能。进而言之,这个卫星通信的背后,是中美两国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太空争夺战。

一、华为、苹果“捅破天”
今年9月,华为与苹果先后发布的两款智能手机,打的是响当当地利用了“卫星通讯”新功能的口号。顾名思义,不难猜到这项技术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其能够突破地心引力的限制,将地球上的信号送到地球之外的卫星上去,即所谓的“捅破天”。

但是他们真的能够“捅破天”吗?并非如此。事实上,无论是华为还是苹果,以他们现在的技术都还无法做到通过一款智能手机就直接联系到卫星进行通信。
而他们所谓的新功能,其实就只是指在高山、荒林、野外等不具备地面通讯网络的地方,在紧急情况下,华为Mate50系列能够通过其使用的是北斗系统、iPhone 14系列能够通过其使用的Globalstar系统为其提供最低程度的短信发送能力,而且仅限于单向发送,不能接收。
说白了,此次无论是华为还是苹果所推出的,都是一款紧急联络系统罢了,有用是真的,但距离“捅破天”也的确还差得远。当然,以小见大,两家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巨头企业都同样看中卫星通信,在一定程度上本就映照着卫星通信技术在国家之间愈发激烈的竞争。

二、卫星通讯各大计划
事实上卫星通讯这项技术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很多国家的企业纷纷“下海”,将目光投向卫星通信了。
1987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提出了“曳星计划”,该计划主要是指在突破现有蜂窝无线通信局限的基础上,通过太空向任何地区、任何人提供语音、数据、传真及寻呼信息,也是这个计划的提出,才出现了第一代真正依靠卫星通信系统提供联络的全球个人通信方式。

2015年,特斯拉汽车公司的CEO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提出了“星链计划”。即通过搭建一个低轨道的通信卫星星座,达到用特定频段的电磁波来提供互联网服务的目的,这项计划目前已经开启了部分应用,并且在一些地区开启了测试。
2022年,亚马逊公司提出了“柯伊伯计划”,该计划更是预定了五年内要发射83次火箭,将几千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

除此之外,还有法国的LeoSat计划在1400km部署84颗卫星,加拿大的Telesat公司计划在1000~1248km部署3000颗卫星星座……诸如此类的卫星计划还有很多,由此可见如今各国之间的竞争早已不再局限于地球,而是更浩瀚的星空。

三、中美太空战,一触即发
事实上,随着我国实力不断壮大,美国对我国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几乎将我国看成了“头号危险分子”。但是太空资源就那么多,你有了我就没有,于是在中美多个方面进行博弈的大背景下,也是在这样“狼多肉少”的情况下,美国就将矛头指向了我国的太空事业,中美太空站更是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最具有代表性的非“重返月球计划”莫属。这项计划,又称“阿尔忒弥斯计划”,是美国在我国航天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为确保自己的太空优势,同时打压我国而提出的重登月球计划,扬言要在2025年重登月球。

当然,不可否认计划是伟大的,现实却是骨感的,且不论这项计划提出之际美国并未有任何实际方案,其中所需要的各项经费都是天价。更何况如今已经快要进入2023年了,但美国方面还并未有任何表示,仅剩短短两年时间很难实现。
除了这个,美国还一直散布“中国外空威胁论”“中国技术偷窃”等抹黑中国的谣言。甚至美国还曾经试图用他们的“美国270”近距离“偷窥”我国的十二号卫星01、02星。

面对美国不间断的小动作,中国充分发挥了大国风范,在不触犯原则的情况下随你胡闹,我只埋头做好自己的发展。建太空站就是对美国的第一步反击,而我国的各项通讯技术更是发展迅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是最好的证明。
总结
自古以来,中国向来都秉承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从不主动招惹他人。但同时中国人也时刻谨记“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在太空战上也同样适用,无论美国耍多少小心思,相信我国都“不怕战,不畏战”!
那么,大家对于中美太空战有何看法?更看好哪一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