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太阳”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核能被认为是最有开发价值的清洁能源,核电站属于核裂变电站,但是有实力的国家都在研发“人造太阳”,也就是通过核聚变发电。近日,中国在“人造太阳”研究领域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可控核聚变装置的运行创下新纪录。

根据中核集团的消息,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研究装置取得新的进展,其等离子体电流突破了1兆安,刷新了中国该装置运行的原有纪录,也标志着中国核聚变研究距离实用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据悉,HL-2M装置是中国目前性能最先进的核聚变研究装置。等离子体的电流强度是核聚变装置的重要参数,只有当等离子体电流的强度超过100万安培时,核聚变才有可能进行,这是先决条件,并且核聚变装置需要在稳定的1兆安电流情况下稳定运行才可以实用化。

中核集团研究院的负责人称,中国HL-2M装置的等离子体电流可以达到2.5兆安,现阶段运行电流是1兆安,已经是国内核聚变装置的最高记录。此次突破标志着HL-2M能够在1兆安的电流下常规运行,对参与ITER实验,以及设计建造国产的核聚变装置有很大的意义。

核能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能源,核裂变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但是与核聚变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裂变反应需要的核材料更难获得,并且危险性更大,而聚变需要的氢同位素更容易获得,并且聚变获得的电能是真正的清洁能源。中国在核电发展领域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建设了热核反应堆、快中子反应堆以及正在研究的聚变反应堆。一旦能够实现聚变反应堆的稳定运行,人类社会就几乎获得了无穷无尽的清洁能源,地球的环境稳定、能源稳定等都能够得到解决。不过目前这项技术距离实用化还有很远的距离,需要通过国际合作等方式进行不断的研究。
部分信息参考来源:中国青年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