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结构变化与市场结构变化,是相伴随的
新制度经济学:“后SCP”流派对企业价格竞争的分析。如果说主流产业组织理论注重产业组织之间关系研究的话,那么,新制度经济学则将研究重点深入到产业组织内部,从企业“黑箱”内部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以及它们对市场绩效的影响。

例如他们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说明产业组织的效率来自交易费用的节约,钱德勒和威廉姆森提出,通过企业的组织制度设计可以达到制约代理人目标偏离问题的目的,指出M型企业组织结构能够通过企业内部的计划控制较好地避免目标的偏离问题;
运用产权理论说明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误在于产权配置的失误,Delbono分析了私有化中市场结构与所有权主体的相互关系,认为由于产权效率的原因,在双寡头垄断市场下,国有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大于私有企业的利润;
在位者的市场力量不仅和它自身的所有制结构相关,而且与进入者的所有制结构相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所有制结构能够决定它的市场结构;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两权分离对企业动力结构的影响以及建立相应约束机制的途径,法玛、霍姆斯特姆和哈特等人提出“现代企业外部约束机制”理论,指出在外部经理人员市场上,管理者业绩的好坏是对他们声誉和身价的重要评价标准,经理们为了能够树立良好的声誉而不得不约束自己的行为。

因此,健全完善的经理人员市场是约束管理者行为的一种有效机制。爱德华和汉南等人提出,若能保持在产品市场上的充分竞争,企业销售业绩的好坏将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因此,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业绩是促使管理者去精打细算,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约束机制;
法玛1980年在《代理问题与企业理论》一文中指出,股票市场同样是代理人外部约束机制的一种有效形式,企业经营业绩的好与坏,可以通过股票市场上广大股东的选择来体现,因此,建立和发展有效率的股票市场,就能有效地制约代理人的目标偏离行为;
钱德勒和威廉姆森提出,通过企业的组织制度设计可以达到制约代理人目标偏离问题的目的,指出M型企业组织结构能够通过企业内部的计划控制较好地避免目标的偏离问题;
詹森和麦克林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企业理论:经营者行为、代理费用与产权结构》一文中提出了“企业融资约束机制”理论,证明在债权和股权两种不同融资方式间进行合理搭配,可以产生一种对管理者行为的约束机制,使管理者的目标利益与投资者趋于一致;

Fershtman和Judd认为,经典理论将企业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机构,但是这种简单化的观点已经受到人们的批评,企业可能有其他不同的目标。一般认为,企业的目标应该建立在所有者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上,管理者的目标依赖于企业的激励机制。即使企业是利润最大化的,但是激励机制可能并不完全与利润最大化一致。
在寡头竞争中,当利润的增长依赖于竞争对手的决策的时候,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将其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纳入考虑之中。新制度经济学将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纳入研究范围,为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对企业价格竞争研究的深化起了直接的催化作用。
从企业内部出发,探讨企业内部活动对企业价格竞争的影响,对转型经济中的企业价格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转型经济中的企业与微观经济理论和正统产业组织理论所研究的企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转型经济中企业正处于变化之中,但是转型的最终的结果及其实施路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而国内许多学者近年来也从企业内部探析转型经济中企业价格竞争的原因。张维迎和马捷从产权这一可能更为根本的角度对价格竞争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在企业为国家所有的情况下,价格竞争更有可能发生。这是因为在企业为国家所有的情况下,企业的成本和收益对经理来说是不对称的。

也就是说,相同单位的收入增加结他带来的好处比相同的成本给他带来的损失要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理选择价格作为决策变量,价格就可能降到边际成本之下,从而发生恶性竞争。
夏大慰、罗云辉也认为,由于国有企业经营者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称,因此,国有企业经营者存在低估成本的倾向,这就导致经营者制定的价格可能低于边际成本。
张凤海、春名章二也分析了国有经济的比重与企业价格竞争的关系,他们认为,国有经济的战略确实导致了企业之间容易引发价格竞争,而国有经济保持合理比重,则不仅可以缓和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而且可以使得社会福利不因为国有企业的退出而下降。
谢伟则从企业内部的技术角度分析企业价格竞争的原因,他以彩电业、轿车业为实证,从技术追赶和技术约束的角度探讨了价格战的技术约束原因。

他的研究表明,在企业进行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的博弈中,如果大部分企业都采用引进技术,那么企业采用引进技术是占优策略;当所有企业都采用引进技术时,此时只有通过发展零部件来确立自己的优势,从而促使企业普遍釆用成本领先的战略。
上述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价格竞争进行了分析,而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价格竞争作为企业的一种策略性行为,将受到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市场结构双方面的影响。而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经济时期,企业通过自身规模的扩大、企业技术进步和组织结构的改善,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转型经济表现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大,企业竞争优胜劣汰的作用不断显现,影响企业定价决策的市场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伴随着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
而且转型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与市场结构的变化是伴随在一起的,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在转型经济条件下,企业价格竞争也就越演越激烈。而目前国内对企业价格竞争的研究的因素较为单一,都仅仅从一个方面去考察转型经济中的价格竞争,这是不全面的;

并且这种分析导致对企业价格竞争产生的绩效衡量形成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对企业价格竞争的认识及其管理也存在一定偏差,并出现了一些限制价格竞争的措施的出台。例如近年来我国一些行业希望通过行业自律价等非市场手段来缓和价格竞争。
结语
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一道参与对资源的配置。因此,对当前我国企业价格竞争的影响,必须从转型经济出发,研究转型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市场结构的变化轨迹,从而对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价格竞争作出全面的评价,并得出相应的政策思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