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多少财政供养人口?除了土地财政,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活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需要工作、需要发挥个人价值来获得物质基础保障。其中被大家奉若“铁饭碗”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
在当前这一变幻莫测的大环境下,旱涝保收的体制内工作更是体现出诸多私企工作所没有的优势。不过随着体制结构的发展,吃财政饭的人也越来越多。对于一些地方财政而言,养活本地的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的职工,已经存在不小的经济负担。那么我国有多少人是被财政供养的呢?

一、中国财政供养情况
有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公务员总数以保守估计来说,差不多在700万人左右。如果把大约97万的参公事业编人员算进去,那么光这部分群体就共计约800万人。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此前就发布过这样一份数据,截止2021年,全国地方财政累计供养人员已经超过8000万人,占到全国总人口大概5.66%。
其中还包括一些“准财政供养人员”,即一些没有编制的招聘人员。而这样的财政人员结构也是在过去的时间内逐步增加形成的。有数据显示,公务员群体的增长主要是从2014年开始的,其中学校机构和卫生部门是人员增加的主要部分。教师人数一度达到了280万人左右,卫生人员的增量也在320万人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2年起社区和村委会被纳入到财国家的政供养体系,村民小组也在2年后开始分批加入。算上这部分群体,手握“铁饭碗”的人数又增加了770多万人。
那么供养人数对于如此庞大的群体,国家从哪里来钱呢?主要还是来自土地出让的收入。也就是将土地出让用于商品房建设,通过卖房产生的价值来收取相应的税费,以此来形成财政收入再变成体制内人员的薪资。不难想象国家将会花费多么大的成本在人员用工上面。
面对财政支出压力的增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二、如何为财政减负
随着体制内人员的增加,地方财政的支出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以鹤岗为例,据了解在2020年的时候,这里的财政收支就已经无法持平。其收入为38.8亿,财政支出高达157.7亿,超支达到75%,财政赤字相当之大。所以2021年鹤岗就发出了暂时停招公务员的通知。

那么为了帮助地方纾困,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哪些呢?当然振兴当地经济发展是长久且不动摇的目标,此外还需要做到的则是将现有人员结构进行新一轮的优化调整。将作用多余、价值贡献微乎其微的岗位进行革除,让每一分钱的财政支出都能用到刀刃上。避免不必要的花销,更要避免工作中的铺张浪费。

还有一个办法则是将一些机构重新归入市场内,盈亏自负不再享受国家财政的供养。就像中国足协,这一组织原属于国家体育总局,而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家政府机关,所以足协的开销原是由国家财政来承担。在2016年后,中国足协脱钩开始单独建帐,所以国家财政也不再承担这一机构的开销。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信号是什么?

三、我们需要意识到什么
其实我们所说的“铁饭碗”也只是对自己而言的。因为作为个人,我们几乎很少有机会会考虑到国家对整体财政收支。但对于国家而言,事实上都是要自己承担盈亏的,并没有所谓的“旱涝保收”。
因此我们也需要清醒地意识到,没有所谓真正的“铁饭碗”。你在体制内之所以能享受到按时发放的薪水和体面的工作,也是得益于国家经济整体发展的平稳。因此想要真正抓牢自己手里的“铁饭碗”,是需要不断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准备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该认识到,面对财政压力的加大,未来考公之路可能变得更加难走。所以也要让自己拥有在社会上竞聘其他非体制内岗位的能力。
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国家财政供养的经济压力之大。所以国家对公务员体系、事业单位编制体系还有职能部门进行调整和优化也是必然而为的。所以我们也需要时刻做好准备,让自己的工作真正产生价值,让自己有所作为。以备让自己在严峻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发展之路。
讲到这里,可以说说你的职业选择吗?你愿意去当一名公务员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