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钉子户”任金岭,称给100亿也不拆,专家:他家确实不能拆
提到拆迁户,我们总喜欢给他们打标签,比如“暴发户”“拆一代”。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这些居民用老宅换到了新房,甚至还得到了一大笔的补偿金,说他们一夜暴富也不为过。

自那时起,许多人便盼望着自家的楼房被拆迁,但也有少数人,坚决不肯搬出居住多年的房子,这些人被称作“钉子户”。钉子户们之所以不为所动,大多数是想以此要挟开发商多多获得一些赔偿,但凡事皆有例外。
河南就有这样一家“钉子户”,户主任金岭坚称给100亿也不愿意拆。最终,在专家的介入下,最终得到了“他家确实不能拆”的答案,那真实的故事到底是怎样呢?

一、一百亿也不愿意拆
任金岭所守护的老宅,位于河南郑州高新区的东史马村,那里在2007年便成为郑州的拆迁试点村。东史马村西邻河南工业大学,北挨连霍高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因此开发商对此欣然向往。
就在村民们开心地签署拆迁同意书的时候,任金岭却发起了愁来。任家大宅,不论是占地面积还是历史年代来说,在当地都是数一数二的。开发商对此也十分重视,非常热情地与任家人交涉,但这座老宅对于任金岭来讲,这是家族世世代代守护的地方,说什么也不希望断送在自己这一辈。

开发商见状,以为任金岭一家对拆迁事项不满意,于是便派人来到任金岭的家中做思想工作。工作人员在吃了几次闭门羹之后,不得已求助于村支书,最终在村支书的规劝下,任金岭才愿意见面。尽管工作人员态度十分诚恳,但任金岭对于拆迁事项,依旧不肯松口。
为了让任金岭一家尽快在拆迁任金岭同意书上签字,开发商将拆迁的补偿金额提高到了一亿元。一亿元对于老百姓来说,简直就像天文数字,并且当时放眼全国,没有几个拆迁户可以拿到如此巨大的金额。谁知任金岭在听到这个提议后,直接摆手说道:“不是钱的问题,就算给我100亿,我也不同意拆!”

二、任家大院确实不能拆
多次被拒绝后,开发商只能作罢,但是拆迁项目不可能因为一两家的不配合就不再开展下去。就这样,任家老宅的四周全被夷为平地,平日里热闹的邻居街坊,一个个搬离了附近,只剩下任金岭一家空守着这个院子,院里的水电设施因为开土动工,也被迫损坏。
眼看着老宅外面,机器轰隆,院里的设施却逐渐老坏陈旧,东西也经常莫名其妙的丢失,甚至基本的水电都无法使用。任金岭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守护得了一时,却守护不了永久。为了防止陈家宅院再次被强拆,任金岭决定利用法律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并且任金岭向开发商坦白了一切,原来任家大宅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前后已经存在200多年了。早在清末年间,这座大宅便承担着保护文物的作用,曾经气势宏伟的院落,随着朝代的更迭和风雨的摧残,房间仅剩48间。
为了辨别真伪,在两方的协商下,考古专家也来到了任家大宅,任金岭介绍道,像门口挂着的“辅翼国政”牌匾,四个字正是道光帝亲手所书。并且,任家大宅里面专门设置了两个房间,就是为了保护各种珍贵的古董不被破坏。最终,考古专家给出了答案:他家确实不能拆!

三、中华历史文化永流传
开发商这才恍然大悟,难怪任金岭称,哪怕补偿100亿,也不愿意拆掉房子。因为这样的老宅确实不能用金钱去评判,它不仅仅起到了战乱时为了防止文物丢件的作用,更代表着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任家子孙几辈人的心血,它是无价之宝。
2017年,任家大宅被河南省文物局命名为天翔博物馆,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景点。而任金岭当起了博物馆的馆长,并为游客们讲述了大院的存在原因和发展历史。如果没有任金岭的坚持,任家大宅可能从此不复存在,中国历史文化也将会缺少重要的一笔,金钱虽然易得,但失去的文化却再也换不回。

四、总结
时移世易,鲜少有人能不被金钱所动,依然坚守自己身上的职责。而任金岭老先生,为了弘扬传统的中国文化,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生。
试问,如果你们是这位老人,是否可以做到视金钱为粪土,坚决守护老宅呢?欢迎留下您的看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