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审批”或将放开?自建房满足这4个条件就可以
导语:近些年房价持续暴涨,因为房子如此昂贵,对大部分普通打工人来说,基本都是靠贷款买房。房子也成为近几年大众普遍热议的话题,高房贷下衍生出更多的民生问题,像断贷人群数量的激增,法拍房也是呈向上增长的趋势。房子是人类日常起居所必备的,很多人却因为负担不起高房价而流离失所。

房价的高涨致使很多农村人滞留在城里,不知如何抉择,现在国家已经做出宏观调控,不断地放开对宅基地的审批,这是广大农民的福音,以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在自家建房,并非难事了。 近几年, 国家也在大力度的打压房价的上涨。
在早些年,宅基地审批的流程很繁杂,审批下来的几率也小,其中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涌入大量的农村人进城务工,为了扩大城市占地面积,对邻边的棚户区进行了整顿和改造,城市周边的宅基地也就被纳入城市中,导致农村的宅基地就自然的减少,其次有些村集体为了增加盈利,自行在宅基地上盖新民居,而且为了让村民购买,对那些已经申请宅基地的人员迟迟不给通过审批,村民经不起长期的空耗,最终只好选择了购买,宅基地本应是供农民免费使用的。却因为监管力度不够,农民无法享受到应该有的权利。

其实关于房屋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在古代人的观念中也是根深蒂固的,像著名诗人杜甫就曾经亲自赋诗,来寄寓当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没有一个安定的住房,内心那种漂泊的感觉,他们是非常渴求能够有一天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现在的我们虽然处在太平盛世,经济异常的繁荣昌盛,可是仍有很多人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尤其是农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城市里工厂林立,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城市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农村优越太多,无论是子女教育机构的条件还是医院的医疗设备条件等,都是农村无法比拟的。但是想在城市扎根立足,谈何容易,高昴的房价,很多农民可能一生的积蓄都难以承担起。

现在国家针对这种现象,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不断放开农民对宅基地的审批,但是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户口必须隶属于本村名下
简单的理解就是你要属于本村的村民,村里所有的资源都是可以享有的,才有资格去享受申请宅基地盖房的待遇,有的人可能以前是本村的村民,当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把户口迁移了出去,现在看到村里这个福利政策好想再次迁回来,村里是不接收的。因为现在宅基地虽然放开了,但是用地也有点紧张, 所以没有过多闲置的土地审批给早已不属于本村户口的人。

第二,必须要遵循一户一宅的原则
之所以要实行这种制度,主要是防范以前有人通过非法买卖的方式占有了多块宅基地,但实质上自身根本利用不起来,很多的宅基地都剩余闲置了,无形之中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一个户口本只能审请一块宅基地,对于那些家庭成员数量多的村民,
可能住在一起感觉空间不够用,可以等子女成年后从父母的户口簿上分离开来,成为单独的户主以后,再进行申请就可以了。

三宅基地的建设要有统一的规划
村民通过审有批以后,不能擅自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建造,而是需要出具相应的图纸,然后村里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规划,最后获得批准以后才能去施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以前村民自行建房,导致房子大小长宽参差不齐,这样会影响整个村子的风貌。

四,找四邻协商,征得同意后方可建造
自己建房要考虑是否对周围的邻居造成影响,会不会挡遮住邻居的阳光,以及他们外出所经过的道路是否畅通,需要提前和他们沟通,经过一致同意后再去建造,避免以后出现问题,造成邻里之间的不和睦。
结语:随着国家对宅基地政策的调整,放开了宅基地的审批,无形中让那些在城市中买房犯难的农民,又萌生了想返乡建房的想法,他们的再次回归也会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增砖添瓦,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缩小城乡的差距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