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孩子有多难?全国统一的“妈式神逻辑”,娃:我有权利拒绝吗
原标题:这届孩子有多难?全国统一的“妈式神逻辑”,娃:我有权利拒绝吗
有人说:世界上最美好的画面,大抵就是“母慈子孝”的温馨时刻。但一部分网友忍不住反驳:母爱伟大归伟大,有时候“妈式神逻辑”让人吃不消。
网友A吐槽:风和日丽的某天,我相约了闺蜜逛街,临出门前,老妈扒拉着我的毛衣,说道:“外面差不多二十几度,你怎么穿毛衣呢?不热吗?赶紧换了再出门。”

说不过老妈,只有听从她的安排换了衣服后出门。可没过几天,迎来了一波倒春寒,我出门之前又一次被妈妈给拦下,说道:“这几天降温了,你赶紧把秋裤给加上!”我反驳:“妈,我二十几岁了,知道自己是冷还是热!”可老妈根本不听,只认为我是辩解。
☆网友神点评: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你妈就是你的天气预报!
网友B举例:小侄子犯错了,表姐举着戒尺高声询问:“你错了吗?”小侄子吓得哇哇大哭。没想到表姐继续问:“哭什么哭?你就知道哭?再哭信不信我打你?”小侄子的哭声戛然而止。没想到表姐又来一句:“你知错了吗?连哭都没哭。”

☆网友神点评:你到底是要孩子哭还是不哭?别为难孩子了,妈妈,求你说出你心中的标尺到底是怎样?
“妈式逻辑”的经典句子是数不胜数,一如很多网友都有过的亲身经历:
“吃那么多垃圾食品,怎么会不发胖?”——来自于妈妈的灵魂拷问。
“吃那么多垃圾食品,哪会长肉?瞧你瘦得这样!”——来自于妈妈内心的关爱。
这些引发心灵共鸣的“妈式智慧”,网友们不由得感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全国老母亲大概都是一样的“神逻辑”。

为什么妈妈教育孩子的句子会流行为网络段子?很大程度上在于妈妈与孩子所处的立场不同。这个双面性的问题,究竟该如何看待呢?
▼妈妈立场:我是为你好!
老话说得好“可怜天下父母心”。站在妈妈的立场而言,她们自认为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孩子好”。这句话后面的潜台词是:你应该理解妈妈的做法和想法,我的动机是好的。
正在基于这样的心态作祟,十有八九的妈妈们都从未自我反省,也没有真正设身处地跟孩子换位思考。站在“母爱伟大”的立场高度,妈妈们不断为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意图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浓缩在一起,让孩子的人生之路得以一帆风顺。但殊不知,妈妈苦口婆心的背后,带给孩子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妈妈为你好”传递给爱子的信号是,对孩子不信任、妄想代替孩子成长,深层次而言,在心理学上这是一种情感的勒索。
但我却建议,作为妈妈,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要知道,孩子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而不是听从妈妈的指挥与安排。聪明的妈妈理应信任孩子,不替代、不限制、更不能包办。与其把自己的想法硬塞给孩子去接受,倒不如彻底放下家长的架子,心平气和地询问孩子,你到底想要什么?妈妈能给你提供什么帮助?

▼孩子的角度:我也有拒绝的权利
“妈妈我知道你爱我,但我不希望你来支配我的人生,我也有拒绝的权利。”这大概是为人子女共同的心声吧。
从嗷嗷待哺的婴幼儿时期,我们就能感受到来自于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妈妈付出了无数的精力和心血,与其说我们是妈妈的孩子,倒不如说是妈妈历经千辛万苦孵化的作品。
大多数妈妈对孩子都有很强的支配欲,一如明明我喜欢吃西瓜,妈妈却要求我多吃苹果,并且列举了N种理由来证明苹果的好处,意图打击西瓜的各种缺点。从孩子的角度而言:“妈妈,为什么就不能给我自由做主的权利?为什么就要干涉我的生活?”

作为孩子,更希望得到妈妈的信任与理解,而不是永远在手把手传授人生经验。毕竟时代在不断发展,上一辈人积累一辈子的经验,放在当下的时代并不一定适合。
所以,与其妈妈们步步为营,为孩子人生筹谋、规划,倒不如放手给予孩子成长、试错的机会。孩子想要的生活,或许跟妈妈设想的不一样!
[写在最后]:妈妈与孩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两者之间出现意见不合的时候是很正常的。作为妈妈,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多一些宽容,尽可能给予他们自己做主的权利。

作为孩子,一定要理解妈妈的苦心,不认同的时候,不要急于顶撞,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妈妈心平气和地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