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大规模兴建方舱医院,难道是为“全面推进放开”做准备?
自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条措施”出台以后,各地口罩管制层层加码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老百姓通过这份文件似乎已经看到了彻底放开的希望。

尤其是各地加快进行方舱医院建设的消息,更是引发了人们的强烈联想,纷纷认为这是为了全面推进放开做准备!但这始终只是一种推测,方舱医院的加快建设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一、 方舱医院
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之初,人们对“方舱医院”这个词汇开始由陌生变的熟悉。所谓的方舱医院是指一种临时搭建,便于移动的医院。具有机动性强、建造速度快、建设成本低的特点,是专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产物。

进入2022年,国内方舱医院的建设脚步明显加快!到5月22日,全国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数量达33家,遍布全国12个省份和19个地市,总床位数量达3.5万张。到了如今,方舱医院的建设进程进一步提速。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要继续加强方舱医院的建设后,次日方舱医院概念板块异动,上扬3.83个百分点。资本作为聪明钱已经感知到了风向,进行了提前布局。

全国各地方按照中央要求也在加快布局,广东省目前21个地市总共规划建设的床位数量达惊人的187340张,远超国家的规定标准。“方舱建设大潮”如此汹涌,不禁引发了人们的浮想联翩,难道这是在为全面放开做准备?
二、 全面放开?
这是一种乍一看非常符合逻辑的推断,但却禁不起仔细推敲。目前中央政策层面从来没有明示或者暗示将要进行全面放开,相反各种文件和新闻发布会场合还在一再强调要坚持科学防控,遏制病毒的进一步蔓延。

奥密克戎的重症率虽然很低,但传染性非常强,如果一旦全面放开的话,我国感染人数将会在短期内迅速攀升。以广东为例,2021年的常住人口为1.26亿,而广东全省目前规划建设的方舱床位只有18万张,指望如此紧缺的医疗资源来承担如此庞大人口基数的卫生重担,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并且方舱医院的建设并不仅仅是落一座建筑、放上几张床那样简单,还需要有配套的医疗资源,包括专业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这会给本就紧张的社会医疗资源造成更大的挤压,如果是为了承担全面放开后的医疗重任,那所需要的医疗资源是十分庞大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方舱医院投入的资源还没到这种程度。

再者既然决定全面放开,请问大规模修建方舱医院还有什么意义?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下,居民一旦感染以后进行居家隔离就行了,如果再被转移但方舱医院,这岂不是和没放开没什么两样吗?
既然如此,大规模逐渐方舱医院的真正意图到底是什么呢?
三、 真正意图
既然这是一项国家政策,要找到答案当然还是应该从官方渠道上着手。2022年5月20日,《求是》杂志第10期刊发过专题文章,已经指出了建设永久性方舱医院的意义所在。

文章指出,现阶段各地应当提前规划建设定点医院和亚定点医院,加快永久性方舱医院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在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的时候,社会医疗保障资源可以迅速投入使用。答案已经非常清晰,建设永久性方舱医院最根本的目的是出于预防的目的。
2003年我国遭遇到了“非典”大流行,全社会在初期都慌了神。时过境迁,此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上次相比虽然处置层面有了进步,但初期依然是全社会“慌神”的状态。

两次“黑天鹅”事件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我们必须懂得居安思危,在没有遭遇到危险的时候就要做好准备!眼下大规模修建永久性方舱医院既是为了当下,更是为了未来!一旦未来再度出现类似的事件,我们可以处理得更为稳妥,抢占防控的黄金时间。
总结
各地大规模修建方舱医院,但却并不是为了为全面放开做准备,而是处于“居安思危”的思想指导对未来的一种预防措施。眼前的黑暗只是暂时的,全面放开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让我们互相勉励,在艰难的环境中用坚强的心态等待天亮的来临。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