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婆婆10年,不及弟媳的一张嘴,大儿媳坚决不出席婆婆寿宴
原标题:伺候婆婆10年,不及弟媳的一张嘴,大儿媳坚决不出席婆婆寿宴
文/陶陛
都说老人偏心,但大多数老人偏心的,永远都是大孙子、老儿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今天讲述的这位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农村老家种地,小儿子在县城厂子里上班儿,据说还是厂子里的小领导。
老太太腰间盘干不了重活,甚至也很少下地,在农村大儿子家养老,吃喝拉撒都是大儿媳伺候。
小儿子很少回来,即便是回来,也是小儿媳,买些东西来农村看老人,小儿媳从不在农村过夜,甚至每次走时还是会拿一些农村土特产,结婚这十年间,小儿媳拿走大伯子家的笨鸡,数不胜数。
如若不给拿,老人就大怒,不是绝食,就是头朝里躺在炕上,一动也不动,几天都不会给大儿媳好脸色看。
邻居以及亲属来串门儿,老人逢人就会夸小儿媳好,小儿媳孝顺。
大儿媳听到,每次也只是抿嘴一笑,但内心极度不满。

即便有时邻居也会帮大儿媳说上几句话,但老人回应最多的话就是:她是我儿媳,对我好,那是应该的。
一次老人与邻居的聊天,被大儿媳偷听到了,大儿媳当场崩溃,便跟大儿子说:伺候这么多年,还不及人家的一张嘴,可见真不愧是教书的文化人,咱也说不过人家。
大儿子憨憨一笑:这有啥攀比的,咱问心无愧就好。
老人守寡多年,两个孩子又是儿子,没有人愿意娶一带两。
大儿子小学未毕业,就辍学帮母亲下地干活,小儿子特别喜欢读书,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大儿子没有任何怨言,还对母亲说道:弟弟比他哥哥有本事,让他上学吧,咱家有个文化人也挺好的。
就这样弟弟念到中职,毕业后回到县城的一个厂子里,后来混上了小领导,娶了个小学老师当老婆,还在县城买了一个小房子。

这是老人觉得她一辈子最大的荣耀,逢人就夸小儿子优秀,小儿媳漂亮,善解人意,即便大儿媳她从未夸过,但别人一提起大儿媳时,老人便不再说话,众人知道,老人这是看不上他大儿媳,谁让大儿媳说话土,还是大嗓门。
一年秋天,小儿子和小儿媳来农村把老人接到了城里,住了没两天,老人就过寿了。
怎么要求大儿媳来,大儿媳就是不来。
小儿媳在老人的寿宴上:咱妈苦了一辈子了,以后就住城里吧,不要再留在农村受罪了,吃得不好不说,还脏。
大儿子听完,一脸不高兴:我回去了。
小儿子再三挽留,大儿子还是要走,老人看着大儿子说:走吧,他再也不自在。
大儿子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回到家上炕躺着一句话没说,就连晚上也没有吃。

老人在小儿媳家住没几天,就生病了,小儿子把老人送回了农村:哥,我和你弟妹都上班,没有时间照顾咱妈,妈还是留在你家吧,嫂子有时间照顾咱妈。
三年后,老人病重,送到医院那一刻,小儿媳请假留在病房照看老人。
大儿媳回农村喂牲口,几天去一次,病房的病人对老人说:还是小儿媳孝顺啊。
老人听完连忙点头,说小儿子好,小儿媳孝顺之类的话,老人还把所有的东西都留给了小儿子。
老人去世后,大儿媳和小儿媳开始争抢老人的遗物,甚至大打出手。
据说两个哥俩平常日子也不走动,大街上遇见都装作不认识。

作者有话要说:
偏爱和偏心要有度,老人也好,亲戚也罢,谁不喜欢巴结有钱人,但命运就是这样奇妙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