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200万遗产,丁克伯母回来养老,我要不要接受?
原标题:带着200万遗产,丁克伯母回来养老,我要不要接受?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社会传入我国一种丁克家庭的生活理念,在当时,这种生活模式被一些思想前卫,崇尚自由,接受新生事物的年轻人所推崇。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的丁克家庭,已经增加到六十万,以每年接近十万的数量递增。而最早的那一批丁克夫妻也已经步入了老年,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
我的伯父伯母就是一对丁克夫妻,两人都是做科研工作的。年轻的时候,他们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高考政策恢复以后,他们又参加了高考,双双考入了大学。

当听说两个人决定丁克的时候,奶奶曾经跟他们闹得不可开交,最终她顽固的脑袋也没能斗赢伯父夫妻俩炽热的新潮思想。
伯父和伯母,感情一直特别好。两个人的工资都很高,年轻时过得既潇洒又自在,据说是走遍了四大洋五大洲,领略过世界各国的风光,所有的人都很羡慕无比。
亲戚朋友,特别是爷爷奶奶,担心他们以后养老问题,他们都会不屑地笑笑,以各种理由辩驳。什么“留够足够的养老钱,担心什么?”、“生了孩子不孝顺,还不是个白!”等等。

五年前,伯父突然心脏病发作,被紧急送入了医院。尽管他不忍留下伯母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过活,尽管她对伯母依依不舍,万般留恋,可还是没能逃出死神的魔掌。伯父临终的时候,拉过父亲的手,托付父亲和一定要帮他照顾伯母。
料理完伯父的后事,伯母一下子老了十岁的样子,肢体动作和脑力都显得迟钝了不少。鉴于她的实际情况,也不适合一个人独居了,于是伯母就变卖了房产,带上所有的积蓄,签约入住了一家当地最好的养老机构。
这家养老院,是伯父在世时,夫妻俩共同考察好的,是这里最顶级的养老院,各项收费加起来达到了400多万。另外,各种保证和保障,以及卫生条件、养老设施等方面,也确实让人很放心。

既是这样,各方面都不需要操心了。毕竟没有血缘关系,父亲一直很忙,很少去看伯母。别是这两年,不到大的节日,甚至会很少想起还有这么一个老嫂子。
我发现这两年父亲老了,腿脚也不如从前。春节前,他想起了伯父的嘱托,去拜访伯母。
我开车带着父亲和一些礼品,来到了养老院。养老院里一如既往地整洁卫生,偶尔遇到工作人员也彬彬有礼,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和谐有序。
见到伯母,她正在休息。护工和服务人员一阵忙碌,才给我们打开了门,把我们让了进去。

伯母的状态并不好,脸上已经没有了前年我和父亲离开的时候那种健康的颜色。等到护工和那个服务员走了以后,伯母的眼泪再也不能控制。
父亲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在这里过得怎么样?她摇摇头,苦涩的笑。她求父亲,希望父亲能让我为她养老,她不想呆在这里了。
金钱不能换取真心相待,特别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那些人。没有子女,孤立无援的老人,更会被人无视,甚至欺负。我听说过,有些养老院,收了老人的钱以后,就对老人变得怠慢,更有甚者有些老人还会遭受虐待。

对于我的这些疑问,伯母什么都不说,只说要我们带他走,她请求我为她养老。考虑了一周后,父亲受伯父的托付,明白伯母一定是有难言之隐,顺从伯母的意愿,也是在安慰伯父的在天之灵。
通过和养老院的交涉,院方只答应退回200万。于是,我先把伯母接回来老家,让她与父亲和母亲住在一起。
可舆论却把我们一家推到了风口浪尖,村里人都说,我和父亲贪图伯母的财产,才从养老院里把她接了回来。对于这些流言蜚语,我们也不屑理会,毕竟看着伯母的身体和精神一天比一天好,我是很欣慰的。

上次我回老家看望父母和伯母,伯母把我叫到了跟前。她拿出了两张存折,对我说:
“这两张存折里一共有400万,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我认为你是一个可以依靠的孩子,我年岁大了,活不了太久了,如果哪天我走了,就拜托你帮我料理后事,把我和你伯父埋到一起。”
她的话把我吓住了。把她接回老家,完全是父亲做主的,我和父亲也从来没想过接受她的财产。说实话,我们知道伯母手里一定还有一些钱,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如果不出大的意外,这些钱也足够她养老了。可要我拿走她这些钱,我真的犹豫了!

父亲说,既然伯母要给你,就应该拿着,你以后一定要尽心尽力地照顾好她!可我感觉这笔钱拿着烫手,怕被人戳后脊梁骨;不拿又委屈,毕竟伯母以后的所有事都要我替担当。那么我接起这笔钱不算过分吧!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养老还是靠亲生儿女好!丁克,一路欢歌,晚景却是凄凉的。就像伯母和我,无论是为钱还是为亲情,总能被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