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争议大,改成“工龄退休”是否更合理?终于有了答案
退休问题如今已然成为了整个社会面临的巨大问题,毕竟伴随着老龄化问题突出,我国未来每年将会有巨大数量的适龄人口退休,如果没有充足的劳动力补充,将会使得国家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且有人社专家表示,如今我国人口的退休平均年龄较早,55岁的平均退休年龄相较于国外整整早了十年,我国人口延迟退休似乎已经成为呼之欲出之事了。

我国现阶段的退休制度要求男性于60周岁退休,女性职工50周岁退休,而女性干部则在55周岁退休。而这项制度已经实施了超过70年,从未发生过大幅度的变革。该制度的制定一方面考虑到人口平均寿命的问题,一方面也是根据当时劳动力所需所定。因此到了今天,男女性的退休年龄显得有些早。
再加之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已过,未来几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进一步扩大,据统计我国现在有2.5亿老年人口,而到了2025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会超过3亿,这样的增长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还是存在着不小的隐患。

因此基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执行延迟退休政策基本上就是大势所趋,这一点我们可以基于三方面分析。
一、现有的政策不再适合当前社会发展情况
我国现在执行的男60岁、女50岁和55周岁的退休制度是70年前制定的那个时期,国内的整体经济发展情况、人口规模、人均寿命等都和当下大不相同,这种退休制度更适用于几十年前的中国社会,现在的国人人均寿命已经延长到76岁以上,这和70年前的人均寿命50~60已经截然不同,当整个时代都在发生变化时,若是这种退休制度水平还停留在原地则有些欠缺合理。

二、延迟退休逐渐成为世界主流
像是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也都出现了少子化和老龄化的趋势,而当前西方国家执行的退休制度普遍要比我国的退休年龄更晚,比如西方大多数国家的男女退休年龄都在65岁左右,还有一些国家的退休年龄延迟到67岁,与之相比,我国女性最早的退休年龄只有50岁则明显过早。
三、中国老龄化水平越来越深
现在国内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多达2.5亿,有专业人士预测到2025年国内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当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时,延迟退休就更有必要了。

虽然现在我们有很多执行延迟退休的理由和必要,但对于延迟退休问题,国内百姓的看法却不一致,对于一些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执行延迟退休政策会让他们工作的时间更长、享福的时间更短,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在原有的退休年龄设定下刚好是休息的时机,如果延迟退休则可能加剧自己的身体负担。
而对于一些主要从事脑力工作的人来说,他们则更支持延迟退休,毕竟他们的工作对身体的要求并不高,而且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延迟退休还能让他们多赚几年的薪水。

考虑到不同群体对于延迟退休存在的不同意见,也有专业人士建议可以考虑将延迟退休改变为“按工龄退休”,这在百姓间获得不少人的支持。
按照建议内容,如果改变原有的按年龄退休制度改为按工龄退休,只要工龄满30年,不管什么年纪都可以直接退休,假设一个人20岁工作,满足30年工龄后50岁则可以申请退休,若一个人30岁开始工作,满足30年工龄要求后60岁则可以退休。
这种延迟退休政策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支持,在于他给我们的退休更多的选择的弹性空间,而不是单纯的提高年龄,但其实大家支持这一政策背后所体现出的就是大家对延迟退休存在的一些担忧和顾虑。

其实正是因为顾及到广大百姓可能无法接受一下将退休年龄延迟几年,有关部门也明确表态,即便执行延迟退休也会选择弹性延迟、循序渐进的基本方针,让大家有能够接受的充足空间,绝不搞一刀切政策,总而言之不管选择怎样的退休制度都是为了让大家享受到更有保障的晚年生活,所以对于国家的选择,我们也要予以高度支持,只有做出给予更多人利益的选择,才能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举报/反馈